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德拉塞克: 课业 不能剥夺阅读时间

(2013-10-28 19:27:39)
标签:

北京高考

高考辅导

高考试题

季宏语文

教育

分类: 随笔文摘
林弘谕 2013年10月22日

    当年,J.K.罗琳笔下戴眼镜的可爱男孩哈利波特去霍格沃兹上学之前,一些家长担心他们的孩子不爱阅读这一严重的问题。

    但自从1998年《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摆上美国的书架,接着陆续出版另外6本小说。家长们发现,孩子对罗琳笔下的奇幻冒险故事爱不释手,全世界哈利波特系列小说销量已超过4.5亿本。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部主任莉萨·冯·德拉塞克(Lisa Von Drasek)指出,《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不但带动孩子阅读的兴趣,更引领着孩子们探索其他有趣书籍。

    让孩子爱上阅读

    日前,德拉塞克出席国家图书馆主办的第79届国际图联大会暨全体会员大会(IFLA World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Congress 2013)时受访,她认为阅读是教育的一部分,许多成功源自阅读,本地孩子的课业繁重,但是不能剥夺阅读时间与机会。一般父母都烦恼,如何在学校课业、补习、课外活动之外,挤出时间让孩子阅读,这是错误的想法,应该是从小养成孩子独立阅读的好习惯,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她说:“父母应该有意识地从小灌输孩子阅读的兴趣,例如朗诵、背诗词等,无论在车里、排队轮候、超市购物等,都能随时让孩子阅读或背诵。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给孩子太多压力,如果孩子阅读至半途离开,或是快速翻阅或停留在故事某页,这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让他们爱上阅读。”

    她指出,阅读不在于页数多寡,而是时间长短。有些孩子属于视觉或触觉型的,因此多在家里摆放故事书、报章、杂志等平面读物,让孩子每天都有机会接触,以养成阅读习惯。

    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

    德拉塞克累积的经验得出的结论,即无所谓“不爱阅读的孩子”,因为父母选择给孩子的读物,并非他们所喜爱的类别。德拉塞克说:“例如一个孩子可能愿意花几个小时阅读某项运动内容的杂志或著名系列小说,因此父母应培养让孩子自行选择读物的兴趣,甚至能从书籍中培养起一种技能。”

    德拉塞克建议不同年龄的孩童阅读不同的图书类:

    ⊙0至2.5岁:广泛内容,富有韵律节奏,重复阅读更有效益;

    ⊙2至4岁:概念书,例如数字、计算、字母等;

    ⊙3至5岁:图画书,民间故事等;

    ⊙5至6岁:开始接触资讯类的故事书。

    她发现本地图书馆在促进孩子阅读方面做了许多努力,提供非常广泛的故事书选择系列、讲故事时间,让孩子能参与其中,另外也为父母主办阅读与教育讲座,非常值得鼓舞。

    老师也应一起阅读

    对于本地小学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完成阅读故事书的计划,德拉塞克觉得这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作法。不过,她强调:“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时,老师也应参与一起阅读,而不是趁这个时候处理行政工作、改卷子或休息等。因为,成人的阅读的行为模范,是养成孩子成功阅读的指标。”

    身处电子时代,电子书来势汹汹,对传统故事书籍带来很大的冲击。德拉塞克不偏好哪一类书籍,她说,出版社花费心思设计与制作的美丽图书,应该让孩子都能触摸与阅读,这能增加阅读乐趣。“爸爸妈妈跟孩子在睡前,抱着图书一起阅读,这是最佳的亲子时间,也让孩子有安全感,是他们成长后最甜美的回忆。每个父母都应该给自己的孩子保留这份记忆。”

    德拉塞克观察到本地许多家长让幼童玩iPad平板电脑游戏,在电子媒体时代,父母如何不让孩子的阅读兴趣被扼杀?

    她说,父母的引导至关重要,孩子通过平板电脑,也能阅读许多精彩的故事,就像阅读《哈里波特》系列小说一样。

    如果在超市购物或排队付款,德拉塞克尽量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通过平板电脑的图书阅读应用程序(book apps),翻阅喜爱的故事书。尤其是旅游时,平板电脑是最理想的阅读工具,不必带太多沉重的故事书。

    德拉塞克特别推介几个精彩阅读网站(包括阅读与互动游戏):

    http://mowoillems.com, http://www.pilkey.com, http://melissasweet.net, http://www.kristinegeorge.com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儿童文学研究部主任德拉塞克认为,阅读是教育的一部分,许多成功源自阅读,本地孩子的课业繁重,但是不能剥夺阅读时间与机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