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 还是“有我”(之五)
(2013-04-26 14:56:06)
标签:
北京高考家教辅导西城范文一模作文语文辅导教育 |
在整体与大局面前,个人与自我总是显得格外渺小。但面对“无我”与“有我”的拷问,我仍需要坚定的回答“有我”。
“我”是什么?“我”是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有血有肉的人。“我”有丰富的情感,在面临各种状况时有的反应,能取舍。这样的“我”的价值远远超过了一个有思维的动物本身,人性的伟大使“我”闪闪发光。
然而现实却是,古往今来,“无我”作为一个崇高的精神品质被无数人推崇,而“有我”竟和“自私”划上了等号。我想说,并不是这样的。一个英雄可以为了大局看似“无我”的牺牲自己,但那同样是他在“有我”的前提下作出的取舍。在危急关头,他用一个自己换取整体的保存,这无疑是“我”思考后地选择。讲一个“我”的价值最大化,这何尝不是一种“有我”呢?
“有我”不等于自私,英雄也并非是“无我”的代名词。贝多芬是英雄,他将苦难铸成欢乐带给世人,他因苦痛而伟大。他的伟大,在于他在永不停息的反抗,不让命运毁灭自我。他的伟大在激扬振奋的乐曲中,在蔑视权贵的勇气里,在扼住命运咽喉的决心中。他的价值,体现在现实自我的过程中。这样的“自我”,让人动容。列夫·托尔斯泰是英雄,他犹如一位救世主,悲悯而慈爱,引导人们放弃暴力,互爱互助。这样一位英雄,同样离不开自我。他深知一个作家需要自我的空间,因为“当一个作家只会向众人公开演说,而没有时间与自己说话,那么他的话也许漂亮动听,却几乎不可能是真实感人的了。”当托尔斯泰为了保护自己的私人日记而离家出走,最终病倒在小车站时,他想的仍是“世上无数的生灵都在受苦,你们为何只在这里照顾一个托尔斯泰?”这样一个重视自我的人,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还不忘“整体”与“大局”!其实“有我”与整体并不矛盾,“有我”的人也可以心系大局。“有我”的人有自我思考的空间,他们比“无我”的人更加睿智,因而“有我”的付出比“无我”更有价值。我们为何舍“我”而做一个无我而空虚的躯壳呢?
有我,才有那更美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