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转载 |
分类: 随笔文摘 |
【前提】“考前填报”:4月8、9日北京各区县一模考试陆续结束,接下来的一个月是考生考虑和准备志愿填报的关键时段。由于北京是考前估分填报志愿,且影响考生填报志愿的因素多,变数也大,虽然正式填报在二模后的5月12—17日进行,但是考生和家长从一模后就要着手准备志愿填报的事情了。
【依据】“321法则”,即参考三次考试,分析两组数据,关注一个状态。
1.参考三次考试:上学期期末、本学期一模、二模,每次考试所占权重1:7:2。
2.分析两组数据:第一组数据就是上述三次考试,每一次考试考生成绩高于各区划定的各批次控制线中考生所在批次控制线的差值(线上差值);第二组数据就是上述三次考试,每一次考试考生在全校和全区的排名(考生位次)。
3.关注一个状况:上述三次考试,每次考试考生的发挥状况(正常发挥、超常发挥、发挥失常)。
【方法】“‘三定’策略”,即考生定位、院校定格、方案定夺。
1.考生定位:根据考生的成绩位次、兴趣爱好、性格特长、本科后的去向(出国、考研、就业)及未来的职业倾向和家长的人脉、家庭的经济状况等因素,确定考生的志愿批次和适合专业;
2.院校定格:根据考生的批次和专业定位,定格院校(本地还是外地、冷门还是热门、名校还是重点等);建议:本科阶段强化院校,弱化专业。
3.方案定夺:院校排序要拉开梯度、冷热搭配、兼顾地域;专业排序要把最喜欢的往前放、冷热搭配、服从调剂(切记)。
【技巧】“志愿填报不冲高,一志愿录取最重要”
1.第一志愿要保守填报:低于或平于考生实力;(根据正常、超常、失常三种不同情况,适当调整院校的标准);
2.第二志愿A要与第一志愿拉开梯度:30—50分的差距;
3.第二志愿B要与第二志愿A拉开梯度:10—15分的差距;
4.第二志愿C要与第二志愿B拉开梯度:10—15分的差距。
总之,从第一志愿到第二志愿A、B、C,每一批次院校排序从高分到低分降
序排列(把分数高的院校放在第一志愿,其他二志愿院校按分数从高到低依次排列),每个院校后面的5个专业按照喜欢程度从前往后排序(把最喜欢的专业填在最前面,其它专业依次往后),最后在“愿意专业调剂”后面的方格里划“˅”(服从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