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语文一模作文试题如下:
材料作文:
近日,有作家提议,我国应设立一个世界性的文学奖———'李太白文学奖',要把它做成中国的诺贝尔文学奖,用我们的眼光和标准来评赏世界文学,以争夺我们在世界文学界更多的话语权。我们的作品走向了世界,我们也要评点世界。
这一提议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八百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步骤:首先,材料紧跟时事,克服了历年故意克服时事的惯例,可谓没有循规蹈矩,有所突破,有所创新。2012年,北京时间10月11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籍作家莫言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当时,正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消息发布后,《新闻联播》插播即时快讯,以“最新消息”的形式第一时间播报这一新闻,称“莫言成为有史以来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毕竟莫言获奖聊了一次国人诺奖情节,尽管还知识文化领域,还没有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所突破。
这是既是一个关于诺奖的也是一个话语权的材料文化价值观念与世界话语权问题再议。西方世界总是愿意用铺天盖地的猛烈抨击,来攻击与其人道人权等文化价值观相左的国家。这个世界的话语权为什么总在西方手中?这不仅仅是控制世界的现状或者新闻工具的力量,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的普及性问题。西方的话语权还来自其席卷全球的文化价值观念。由此可见,中国不但要继承发展自身文化,而且要创新发展建设真理追求型的价值观理论体系,从而形成具有科学性普及性的东方文化价值观体系。如此才有可能掏西方文化的弊端,推动东西方文化共同朝着有益于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方向发展。中国文化创新发展的关键性与紧迫性正在这里。民族复兴,关键在于文化的复兴,前提也是文化的复兴。
二者都是大的话题,如何把大的话题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之中,作文之中,才是审题的关键。
本题目思维向度较简单,如果考生同意材料观念,可着重论证名词如“文化自信”、“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性”、“话语权”等;如果从反面论证,则可以着重指出当
下中国文学创作中的一些问题,对当下中国文学创作过于浮躁、对恶的过度渲染以及大爱精神和想象力缺乏等展开批判,但这要求考生有较为扎实的文学功底,并能
对当代文学创作现状及中国文学批评现状有一定了解;考生也可对中国评点世界持赞成态度,但对是否应设置奖项存疑,着重阐明奖项的设置并非一厢情愿,但能力
不够强大的时候,声音再大恐怕也不会有人去听;当中国文学创作真的能够用自己的价值观、文学立场、中国梦去影响世界的时候,我们设立的奖项才能真正得到世
界的认可。
考生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无论采用那种角度切入,都必须实实在在的在文章中举出能够代表你阅读水平的作品。事实上,今年的这道题目,命题者有意要做的就是规
避一些考生在应试作文中的投机取巧行为,以为背诵一些名篇名作进而进行套作即可获得高分。在具体到举例上,考生可以考虑那些真正能够代表中国文化文学自信
的大作家进行文化自信的说明,比如曾经被邀提名诺奖的鲁迅缘何对诺奖不感兴趣、真正将中国儒释道三种文化融入到小说创作中的金庸(譬如其小说《天龙八部》
本身就是一个佛教文化的典型词汇)为何不能被诺奖评委赏识,考生甚至可以提出金庸不被诺奖评委赏识究竟是金庸的遗憾还是诺奖的遗憾等等;进而深度阐发关于
谁是立法者、话语权的重要性。学有余力的考生甚至可以自己的目力所及提到诸如萨义德的内部东方主义等颇有学术价值的课题从而将文章引入更加深刻的层面去,
包括这个论题在内的训练,都是必要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