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石景山区2012—2013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3-02-27 17:45:56)
标签:
高考语文高考辅导期末试题教育朝阳家教 |
分类: 试题汇编 |
第一部分(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和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5.下列依次填入横线的词语,语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崔琰字季圭,清河东武城人也。少朴讷,好击剑,尚武事。年二十三,乡移为正,始感激,读论语、韩诗。至年二十九,乃结公孙方等就郑玄受学。学未期,徐州黄 巾贼攻破北海,玄与门人到不其山避难。时谷籴县乏,玄罢谢诸生。琰既受遣,而寇盗充斥,西道不通。于是周旋青、徐、兖、豫之郊,东下寿春,南望江、湖。自 去冢四年乃归,以琴书自娱。
太祖破袁氏,领冀州牧,辟琰为别驾从事,谓琰曰:“昨案户籍,可得三十万众,故为大州也。”琰对曰:“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亲寻干戈,冀方蒸庶 暴骨原野。未闻王师仁声先路,存问风俗,救其涂炭,而校计甲兵,惟此为先,斯岂鄙州士女所望于明公哉!”太祖改容谢之。于时宾客皆伏失色。
太祖为丞相,琰复为东西曹掾属徵事。初授东曹时,教曰:“君有伯夷之风,史鱼之直,贪夫慕名而清,壮士尚称而厉,斯可以率时者已。故授东曾,往践厥职。” 魏国初建,拜尚书。时未立太子,临淄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惟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予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 以死守之。”植,琰之兄女婿也。太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迁中尉。
琰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惮焉。琰尝荐巨鹿杨训,虽才好不足,而清贞守道,太祖即礼辟之。后太祖为魏王,训发表称 赞功伐,褒述盛德。时人或笑训希世浮伪,谓琰为失所举。琰从训取表草视之,与训书曰:“省表,事佳耳!时乎时乎,会当有变时。”琰本意讥论者好谴呵而不寻 情理也。有白琰此书傲世怨谤者,太祖怒曰:“谚言‘生女耳’,'耳’非佳语。‘会当有变时’,意指不逊。”于是罚琰为徒隶,使人视之,辞色不挠。太祖令 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对宾客虬须直视,若有所瞋。”遂赐琰死。
初,太祖性忌,有所不堪者,鲁国孔融、南阳许攸、娄圭,皆以恃旧不虔见诛。而琰最为世所痛惜,至今冤之。
6.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9.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二部分(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0.用现代汉语翻译第二人题文言阅读文本中画线的语句。(4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5分)
12.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①—②题。(8分)
自叙
杜苟鹤
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当今,姓氏被当成了一个词,实际上,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姓和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根本不是一码事儿。
在远古的母系氏族社会时期,有些氏族以自己部族的图腾来标示自己,时间久了,图腾就成了这个氏族的姓了。“姓”,由“女”和“生”组成,这显然是个会意 字。因为当时女性的地位是至高的,族群的图腾也多是雌性,以至于延续到现在,有一些姓用的还是女字偏旁,比如姬、姚、赢、姜等。
远古的时候,两个族群相遇,需要相互区分,怎么区分呢?一个说:“我是甲族的。”另一个说:“我是乙族的。”这时,人们认识另一个族群就有了依据,于是, 姓就产生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当远古的人们认识到同族不能通婚以后,姓为人们标明了族群,是婚姻促使了姓的产生。不知您注意过没有,名可以改来改去,但姓 却不可以随意变更,因为中国人把姓看作是自家香火得以延续的大事儿。
氏的出现比姓要晚得多。氏是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它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左传》记载:“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 命之氏。”介绍了当时赐姓氏的方法。中国在秦代之前,实行封建制,这里所说的“封建”,指周代所实行的“分封建国”的政治制度。周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同姓子 弟及有功之臣,让其对所分封土地内的臣民进行独立的统治。天子根据诸侯的出生地赐姓,分封土地之后,又以分封地赐氏。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姜太公及 其族人被分封到齐,即以齐为氏;周公姬旦及其家族被分封到鲁,即以鲁为氏。此外还有以地名、官名为氏的,最有意思的是以贵族祖先的字为氏的,郑国公子发字 子国,他的孙子国参即以国为氏。
战国时期,由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化,姓和氏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淡化了,姓与氏逐渐合而为一,姓氏由大的族群符号演变为家族符号。对此,宋代史学家郑焦的解 释是:“(夏商周)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氏所以别贵贱,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皆所以别婚姻,而以他 望明贵贱。”文献记载中首先将姓氏混用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里将秦始皇写作“姓赵氏”,将汉高祖写作“姓刘氏”。自从司马迁以后,或者说自从汉代以 后,姓氏二字的原始含义模糊了,实际意义成了专指姓了。不过,咱们的近邻印度的种姓制度还是根深蒂固的,明显的例证是不同的种姓不能通婚。
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进程中,用来区分人群或等级贵贱的标志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姓氏文化。直到今天,姓氏文化仍旧是体现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15.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有误的一项是(3分)
16.分条概括“姓”“氏”的不同点。(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庄稼之美
孙远刚
①庄稼是美的。
②乘着列车穿越大平原,我检阅过它的关;近距离地凝视,我倾听过它们热烈的交谈。庄稼之美,美不待言。每次从田间走过,心里总是平静而又充盈着美感,内心 一片绿色的愉悦。高秆的好,矮棵的也好;水田的好,旱田的也好;花时好,穗时也好。只要是庄稼,没有不好的。那些卵形叶子,披针形叶子,心形叶子,掌形叶 子,叶叶皆美。叶是庄稼的脸。庄稼是一门艺术,是土地、季节、种子、雨水、日光、化肥、农药、农具和庄稼汉合作完成的一幅大画,是天地之间最流畅生动的线 条,最原汁原味的色彩。
③庄稼也爱美。什么时候去看,它们都收拾得清清爽爽的,哪怕是夜深无人的时候。玉米高挑,头发浓密,青绿得发亮,天花是粉绿的,腰须深红色,像流苏;芝麻 草绿,穿着朴素,节节高,节节花;麦苗是水灵灵的女孩,妖娆妩媚得很,成为麦穗后它突然端庄了,皇后一样,有一种端庄之美;还有那些顺着沟垄匍匐玩耍的山 芋藤,维族少女一般地梳了满头的小辫子……
④庄稼总是很听话。黄豆、玉米、棉花、芝麻、花生,各在各的地里,各在各的队伍里,不乱跑,不大声喧哗。每一块田地,总是行是行列是列的,整齐的队伍,统一的着装,有一种军旅之美。什么时候萌发,什么时候拔节,什么时候扬花,什么时候吐穗,它们都是同步的,倾听号令似的。
⑤庄稼是干净的。泥土是干净的,种子是干净的,风是干净的,雨是干净的,日月更是干净的;汗水是干净的,劳动是干净的,所以庄稼总是干净的,田中的收获都 是干净的。庄稼在于净化,庄稼可以治病,治各种由于庄稼缺失而得上的疑难杂症。这一点我深信。高考落榜后,我一度忧愁郁闷欲死,后来,一头扎进庄稼中间, 和它们交上了朋友。是庄稼出手救了我,用庄稼的低调,庄稼的卑微,庄稼的安稳,庄稼的坚韧,救了我。
⑥庄稼是可爱的。那刚出生的样子,那风中拔苗的样子,那节节高的样子,那扬花坐果的样子,那抽穗灌浆的样子,那攀附竞上的顽皮样子,那成熟庄重谦逊的样子,都是那么可爱。都知道庄稼可爱,不曾亲手种过庄稼的人,也会说庄稼可爱,可是说不准,说不深刻;成天面对庄稼的父母心里喜爱,但从不说出口。尽 管父亲说,它被庄稼害了一生,他本来在芜湖有一份很体面的工作的。但他的话当不得真,他对庄稼恨不起来,他话中有话,恨的背后是不能割舍的爱。一个人,只 有面对自己种自己管出来的庄稼,自己从小到老相伴相依的庄稼,那种可爱才是深及血液的。那是一种有血缘的可爱。庄稼没有鲜红的血液,庄稼体内流淌着的是绿 色的或乳白色的血液,庄稼是我没有血缘的亲人,是父母领养的孩子,是我异父异母的兄妹。
⑦我承认,庄稼是有性别的,庄稼是女儿身。这是我从父亲母亲对庄稼的不同态度中感受到的。父亲重女轻男,母亲却相反。父亲做事“摸”(慢),移苗的时候, 栽插的时候,培土的时候,掐尖的时候,授粉的时候,他总是小心又小心,生怕弄痛了它们似的。母亲则不然,她好像没什么疼爱之心,她总是风风火火,双手如 梭,动作干净、麻利、准确,透出一股狠劲,从不拖泥带水.从不犹犹豫豫。她常常责备父亲“摸”,她的一路秧栽到头了,父亲的才开个头。我知道,父亲不是 “摸”,他是怜香惜玉,他把庄稼当成自己的宝贝女儿了。
⑧阅读庄稼是阅读天地阅读自然最华彩的一章。阅读庄稼有迷失自我的快感和沉醉。每次乘车从城里回乡下或是从乡下进城,除了冰雪覆盖的冬天,无不是在对庄稼 阅读的愉悦中度过的。乡下的路颠簸而又起伏,各色庄稼又随着地势起伏舒展。靠窗坐着,眼睛指挥着目光,目光指挥着心灵,轻风一般抚摩一株一株的庄稼,燕尾 一般掠过一块一块的庄稼地:春天的萌发,是春之声;夏天的热烈,是夏之律:秋天的成熟,是秋之韵。庄稼是每个新学期孩子们领到手的簇新的课本,庄稼是名 著,是经典。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18.根据文意,概括“庄稼之美”表现在哪些方面。(5分)
19.解释第⑥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6分)
都知道庄稼可爱,不曾亲手种过庄稼的人,也会说庄稼可爱,可是说不准,说不深刻;成天面对庄稼的父母心里喜爱,但从不说出口。
20.文中作者父母对庄稼有怎样不同的态度?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谈谈看法。(不少丁200字)(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冯小刚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讲述了历时18年拍摄《一九四二》的故事。特别是自己和编剧刘震云沿着当年灾民逃难的路线行走的那几个月的经历,特别是演员 们抛开演技,在片场生生冻着饿着自己的情景。记者感慨道:“冯小刚、刘震云都是少见的聪明人,可他们用最笨的办法拼出了一部戏。这世上的好东西常常是聪明 人用笨办法做出来的。”
要求: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