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6年高考诗词鉴赏试题汇编(学生版)

(2013-01-30 14:35:10)
标签:

北京高考

高考辅导

教育

作文

高考语文

分类: 阅读研究

2006年古诗词汇编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年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1)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全国卷2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1)上阙中“数枝幽艳湿啼红”一句展现的是一贴什么样的画面,作者写这句是为惜春伤怀吗?为什么?

答:                                 

(2)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北京卷)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

注释:①将:岂 ②纪:经营

①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3分)

A.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B.“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的诗句。

C.“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D.“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分)

 

 

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⑴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它词?请简述理由。(3分)

 

 

⑵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3分)

 

 

1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以下问题(6分)(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谭敬昭

江上青山山外红,远帆片片点归艭①。

横空老鹤南飞去,带得钟声到海幢②。

注:①艭:小船。②海幢,即海幢寺。

⑴诗中哪些意象体现了题目中的“晚望”?请分别从“晚”、“望”两个方面回答。(3分)

 

 

⑵简析诗中“带”字的妙处。(3分)

 

 

1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湖北卷)

                              丹阳送韦参军

                                  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  (湖南卷)

           薛宝钗咏白海棠                      林黛玉咏白海棠

    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江苏卷)

鹧鸪天

室人降日*,以此奉寄

[]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⑵“满林残照见归鸦”一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⑶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安徽卷)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江西卷)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答案】: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辽宁卷)

东坡①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3分)

(2)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8分)(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  王罔运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 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做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行, 冷磷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1)本诗是怎样以夜归统摄全篇的?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16.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间题。(5分)(天津卷)

凉州词(其一)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碛(qì)沙漠。练,白绢,丝织品的一种。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答: 

(2)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 

 

 

16.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正官]叨叨令    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

[]①侬:我    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2)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4分)

答:   

 

 

 

13、阅读下面的两首清代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重庆卷)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2分) 

 

(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4分)

 

 

 

 

(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上海卷)

[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

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__________。(1分)

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

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