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汇编(学生版)
(2013-01-30 10:22:24)
标签:
北京高考高考辅导高考语文教育语文试题 |
分类: 阅读研究 |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05全国卷Ⅰ)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二、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浙江卷)
齐安郡中偶题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三、
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4分)
两首诗的末句,一用“应有”,一用“犹有”,哪个更好?为什么?请简要赏析。(4分)
四、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天津卷)
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五、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福建卷)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六、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6分)(湖南卷)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
若为化作身千亿,
登崖州城作
李德裕
独上高楼望帝京,
青山似欲留人住,
两诗写作之时,作者都是贬谪之身,正值牡年的柳宗元被贬为柳州刺史.曾任宰相的李德裕则在垂暮之年被弃置崖州。从诗中看,两人的处境与心境是有所不同的。
(1)两诗都着一“望”字。李诗之“望”在首句,实写登楼,引领全篇,既表达了对君国的眷念与向往,又蕴含了对“帝京”遥不可及的感伤。柳诗之“望”在末句,虚写置身峰头,收束全篇。既表现了
(2)两诗都写到了“山”。李诗曰“青山留人”,是面对群山阻隔欲归不能的自我安慰。诗人运用拟人和象征手法,抒发了看似平静超然,实则深沉悲凉的情感。柳诗曰“尖山似剑”,表达的是
七、阅读这段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北)
《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
答:
八、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江阴浮远堂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2)“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十、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
(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
答: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7分)(北京卷)
夜游宫
陆游
①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D.“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②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
相同点:
不同点:
十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四川卷)
雨后池上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