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北京各区一模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学生版)

标签:
北京中考初中语文家教辅导教育西城家教 |
分类: 阅读研究 |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西城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不敢稍逾约
②腰白玉之环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4分)
①援疑质理
②以中有足乐者
14.请从选文中找出表现作者善于向“先达”请教的语句。(2分)
答:
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东城区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②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③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客之美我者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弗如远甚
(2)时时而间进
14.阅读选文,写出原文中能够说明“王之蔽甚矣”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齐王是如何除蔽的。(3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海淀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2.本文作者“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而最终却能学有所成。作者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有什么样的思想认识与行为特点?(用原文词句回答)(2分)
阅读《小石潭记》节选(朝阳区)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伐竹取道
B.如鸣珮环
C.皆若空游无所依
D.乃记之而去
1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
(2)悄怆幽邃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文章写景动静结合,第①段中,作者分别写了哪几种动态的景物?(3分)
答: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昌平区)
①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②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③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立有间
(2)使人索扁鹊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桓侯故使人问之
14.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桓侯遂死”的原因。(2分)
参考答案:
12.答案:(1)一会儿
13.答案:(1)医生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
(2)桓侯特意派人去问扁鹊。(共4分。共2道小题,每小题2分)
14.答案要点:因为桓侯的病已侵入骨髓,医药已无济于事。(直接原因)
还因为桓侯讳疾忌医。(根本原因)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大兴区)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⑵使人索扁鹊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翻译:
⑵臣是以无请也
翻译:
14.阅读文章,写出扁鹊说的哪些话表明了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2分)
答: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房山区)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来源:Z*xx*k.Com]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⑴觥筹交错
⑵非丝非竹
⑶已而夕阳在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⑴佳木秀而繁阴
⑵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14.结合第②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第③段加点的“乐”包含的具体内容。(3分)
答:
阅读《醉翁亭记》选段(丰台区)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⑴临溪而渔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⑴野芳发而幽香
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4.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③段划线句中“人之乐”的内容。(3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怀柔区)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2.指出与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A.弄虚作假
C.假戏真唱
(2)走送之
A.飞沙走石
C.走马观花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不敢出一言以复
14.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填空(2分)
选文从借书抄录之劳,
阅读《醉翁亭记》(门头沟区)
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
亦无穷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林壑优美
(2)觥筹交错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日出而林霏开
14.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太守乐”的具体原因。(3分)
阅读《三峡》(密云县)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①素湍绿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①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14.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秋天三峡的景象(不超过10个字)。(3分)
阅读《陋室铭》选段(平谷区)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13.
(1)无案牍之劳形。
(2)何陋之有?
14.阅读选文,用自己的话说说陋室不陋体现在哪几方面?(3分)
阅读《扁鹊见蔡桓公》(石景山)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2.解释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
⑴桓侯故使人问之
⑵使人索扁鹊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⑵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14.从全文看,桓侯的固执己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2分)
阅读《三峡》(顺义区)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略无阙处:
(2)良多趣味: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4.请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作者所描写的三峡之水在冬春之时是什么样子的。(4分)
曹刿论战(通州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肉食者鄙
(2)公将鼓之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
(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译文:
14.写出曹刿判断追击“未可”与“可矣”的理由。(用原文回答)(2分)
答:
读《孟尝君传》(延庆县)
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②擅齐之强,得一士焉
1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②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15.王安石认为怎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士”?他认为孟尝君不能“得士”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阅读《醉翁亭记》节选(燕山)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①云归而岩穴暝
②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3.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答:
14.本文以一个“乐”字贯穿全文,最后一段中所写的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