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全国各省市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真题分类汇编(4)
(2013-01-01 17:59:55)
标签:
初中语文家教辅导教育西城家教一线教师 |
分类: 阅读研究 |
【呼和浩特市,四(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2~16题。(14分)
水饭
阿成
中年哥哥的凉粉担子,心里一下子就没了本分,说:“妈,我饿。”
候,怕你媳妇舍不得给妈花这份闲钱啦。”
实在在脑子星揣不出个模样来的。
东北的水饭,于我,只吃过两种。一种是小米水饭,一种是高粱米水饭。偶然还听说
过,有大米水饭。这一宗,我却不敢说,大米在当时的东北,是很珍贵的,每人每月只配给二斤。用它来做水饭,吃了不心疼吗?平日里吃了它,年节又吃什么?
水饭的做法,均是把米煮好(但不要煮过了。太烂,粉了。那样的水饭,男人要责骂的),然后,摇上一桶乍凉乍凉的井水(那时没人知道自来水),在簸筐里,反反复复地淘,直冰得两手通红,再兑上适量的井水,水饭便成了。
吃水饭,菜要特殊些。平日里的炖豆腐呀,烀土豆呀,就不能做。也不对路。倘真要摆到饭桌上,男人的脸就看不得了,话骂得很难听。吃水饭,总要有一碟稀酱。这种酱,是黄豆腌成的酱,喷香,是自家腌的,一家一缸,家家的妇女都暗里使巧。等酱成了,王家李家,张嫂刘嫂,比一比!谁家的味道最好,女人的脸上就多几分wǔ
钣桌,院子里,浓阴下,摆正了。一桌锦绣!
父亲上座。有烧酒一壶。吃哎吃哎。父亲糙手一挥,一干儿女,勾头便造。乍凉乍凉的水饭,竟然出满额的汗。
日头优美地落下去了。
三十年过去。母亲早已辞世了。当年的小崽,成了父一辈了。没有去拉煤,没有去伐木,反倒弄成了可怜的写手。
母亲的祭日,我备好多种米,做了水饭。恐其凉度不够,又在冰箱里降了温,饭桌上潇潇洒洒摆妥。新潮的女儿便问:“爸,这是什么?”“水饭。”“水饭?!上帝,太原始了——”
女儿早早地下了桌,只有老婆一旁讪讪地陪着,奇怪地瞅着我。世界一下子局促得不行。
我慢慢地吃着水饭,直到昔年的那轮金透透的大月,饱饱地升了起来。
12.根据拼音,写出文中应填人的词语。(2分)
wǔ
13.本文以
14.根据语境,解释面线句子的含义。(2分)
儿女们的筷子上要有出息。
答:
15.简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饭桌,院子里,浓阴下,摆正了。一桌锦绣
答:
16.本文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胡适先生在《我的母亲》-文中,表现了胡适先生的母
(1)本文母亲的品性:
(2)胡适先生母亲的品性:
【答案】四、现代文阅读(共33分)
(一)(共14分)
12.妩媚
13.水饭
14.儿女们要懂道理,守规矩,好菜要先让父亲吃,不能自己先抢着吃
1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吃水饭时饭菜的丰盛,表现了一家人吃水饭时喜悦的心情。(2分)[来源:Zxxk.Com]
16.(1)本文母亲的品性:勤劳俭朴、善于持家、爱儿女但爱得有原则。(2分)
(2)胡适先生母亲的性格:严师慈母;宽容、温和、善良;“刚气”。(2分)
【怀化市,二(四)】记叙文阅读(14分)
在伤口上开出花朵
晓荔
①那是几年前的秋天。
②我逛了好几条街,总算买到心仪的毛衣,水绿色的,款式别致,配上薄呢长裙,走在街上,心是轻盈的,那种感觉很好。高大的梧桐树下,黄色叶子飘飘柔柔落下,阳光透过树叶间隙,地面一片斑驳迷离。
③早晨,我准备穿上毛衣去上班,令人惊讶又气愤的是,毛衣左襟竟被老鼠咬了个洞,还留有张牙舞爪的痕迹。因那时刚工作,租住的平房离单位不远,夜里时有老鼠来造访,为了工作方便,只能凑合着住,竟也想不到老鼠如此地猖狂。
④无奈,只得满街遍寻毛衣加工店,咨询有否补救的办法,接连跑了好几家,都摇摇头叹说不好修补,搭配不到同色的毛线,别的颜色补上去,效果就差了。旁边一位卖毛线的胖阿姨,看我沮丧神情说,西郊深巷有位织毛衣的师傅,手特巧,她或许有办法。
⑤我按胖阿姨说的巷口,顺着标记转来转去,总算在一条胡弄深处找到,师傅表情淡然接过我手上的毛衣,做上标记,放在橱窗里,说一周后来取吧。一周后我准时去取,她从一叠放置整齐的毛衣中抽出,展开,同时我脸上也展出了喜悦,那个洞,神秘地变作一个美丽的雪花,为了强调效果,又接连绣了两个愈来愈小的雪花图案,有雪花飘飞渐行渐远的感觉,同时又在毛衣右襟也绣了三朵,师傅说这样显得对称,刻意而为。
⑥我不由感叹,真好!比原来毛衣更完美更独特,就像件艺术品,我好像走进雪落的日子,数不清的雪花在舒展着玉色的翅膀。原本的缺陷,通过心有灵眸的匠心,摇身呈现出一种完美。
⑦这让我想起同学小茵,她一直有偏头痛毛病,不像一般年轻人朝气,爱凑热闹,她独爱清静。平日倒看不出她内敛的性格,眼神清澈,笑起来漫不经心,后来听她说,白天讲话多了,晚上就头痛失眠,问过不少医生,连心理医生也咨询过,却于事无补。
⑧改变成了妄想,正应了那句话:“没有谁是上帝的半成品。”后来她渐渐习惯了自己,选择在实验室工作,大多时间与仪器相处,很少与人言语。工作之余为排遣寂寞,她一直学着写东西,和自己内心言语。
⑨岁月流转,再见她时,想不到她竟出版了自己的书。她在书中序里写到:“因为无奈,喜欢上一种寂寞的美丽,徜佯在文字里,寻找灵魂的突破口……”
⑩世上的万物并不都是完美的。残缺、病痛、意外等既存在又无法回避,抱怨颓废展览残缺,都没有任何意义,只有尽量修复伤口,嫁接花枝,有时伤口会意外开出绚丽之花,生命从另一种意义上取得完美。
(文章来源《思维与智慈》2012年第3期)
22.本文主要记叙了两件事,清你用简洁的语言分别加以概括(每件事的概括不超过20个字)。(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第②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其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结合语境,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请仔细品味并指出第②段中加点的同“总算”所蕴含的情感。(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⑤段中的“师傅说这样显得对称”,“这样”在文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第⑨段提到同学小茵在自己书中的序里写道:“喜欢上一种寂寞的美丽……”为什么她认为寂寞是美丽的呢?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用心读完全文,你明自了文章标题“在伤口上开出花朵”的含义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济宁市,三(二)】
如果你足够优秀
周海亮
14.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15.“我”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中的具体事例进行简要分析。(6分)
16.文章第三段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17.细读文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本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分)
【答案】14.答案:写多年前“我”报考美术师专落榜,父亲的教导让“我”明白必须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才能战胜龌蹉和阴暗的道理。
评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5.①镇定、理智、乐观:“我考试失利埋怨时”父亲冷静分析,指出“我”失败的原因。②教育有方:面对困境,父亲开导“我”,“被淘汰的理由只有一个——你还不够优秀”,并告诫“我”要努力使自己变得足够优秀,使“我”受益一生。③关心体贴儿子:想陪“我”考试,到村口接“我”,“第一次把我当成男人,在我的酒杯里倒满了酒”,以此安慰“我”。④朴实忠厚:“我”去县城复试,说不用父亲陪着去了,父亲觉得去了也帮不上忙,就没有坚持陪着。
评分:共6分。每个要点2分,只要答出其中3个方面,意思对即可。
16.答案:心理描写。表达了“我”盼望考上美术师专的强烈愿望,写出了“我”渴望梦想成真而又担心失败、既兴奋又紧张的心理活动,为下文“我”考试失利作了铺垫。
评分:共4分。描写1分,作用3分,意思对即可。
17.答案示例:面对不公平和阴暗,我们只有奋力向前,我们改变不了世界,只有改变自己。我们要把人生的挫折当做鞭策自己前进的动力,在战胜阴暗的过程中,让自己足够地强大起来,这是一种智慧的选择,也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
评分:共3分。每个要点1分,言之成理即可。
【嘉兴市
母亲生在农家,勤俭诚实。为我们的衣食,母亲要给大家洗衣服,缝补衣裳。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盆。她料理家务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晚间,她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可是,母亲并不软弱。那时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性格,也传给了我。在做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我非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
语
情
示例 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母亲在变乱中承受苦难的酸楚、隐忍
(1)
……而后合泪把我送出门去
▲
(2)
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
9.文中画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作简要赏析。(4分)
(1)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
【答案】二、现代文阅读(32分)(一)(17分)
7.写了母亲辛苦持家,热情待客,应对变乱,助儿升学,宽仁离别的事情。(答出其中任何4点、意思符合即可)
8.(1)母亲和儿子分别的不舍;母亲艰难筹款的辛酸(“对儿子选择的支持”也可)
(2)母亲对儿子学业有成、能帮衬家庭的欣慰。
9.(1)运用了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形突地写出了母亲对儿子回家过年的喜悦,得知儿子即刻就要返校的惊讶及无奈。(意思符合即可)
10.理解:母亲不仅养育了我,同时影响到我的习惯、个性、精神,影响了我一生。
【兰州市,三(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9分)
看火车
①下午,我和狗子、保家、爱军四个人一起悄悄地溜出村子,然后一路小跑,直到我们经过另外一个村子霍家坪,才放慢脚步,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我们不能让村子里的人发现,不能让任何一个同伴发现,因为这个下午对我们来说,是完全应该载入史册的一天———当我们走了整整两个小时弯曲的山路之后,我们在三阳川的渭南镇看到了我们向往以久的火车。
②第一次知道火车,是在一个深夜。那夜,我恰巧和祖母住在一起。可能是半夜两点多吧,叔父背着一个背篓,回来了。祖母急忙下炕,给叔父收拾吃的去了。而我,一个才六岁的孩子也被惊醒了。我一看久别两个月的叔父风尘仆仆地坐在炕沿边,就再睡不着了。叔父给我讲了出门的一些经历———其中让我最觉新鲜的,就是叔父花了三毛钱,从很远的地方坐着火车到了山脚下的渭南镇。从此,火车就像一个魔术师的手,弄得我心神不宁———其实我并没奢望自己能坐上火车,只要能看看它奔跑的样子,也就心满意足了。是啊,看一看火车,是我一个乡下少年对远方的向往。从生在杨家岘这个小村庄开始,我就没出过远门。最远的一次,也就是去了一次三阳川,一个比我的村子略微好一些的地方。于是,我就把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告诉给了我的三个好朋友;于是,也就有了我们秘密出村的那个下午———当我们到了渭南车站,好像是下午四点多。
③小心翼翼地进了火车站,在一个极不起眼的角落里坐下来,我们就等着有一列火车能够驶入我们的眼帘。可是,当我们苦苦地等了多半个小时,才有一趟货车驶来了,好像是拉煤的,脏兮兮的,一点也不好看,还有一路的灰尘跟着火车在飘飞。可以说,这无异于渴望已久的漂亮姑娘居然以很丑的样子出现在眼前,让人备感失落。我也就在那个下午突然明白,任何美好的事物在到达内心之前,其实都要走上一段很长很长的路,从而产生一种极为美丽的等待之苦。比如我们期待驶入我们眼帘的第一列火车。但我们没有罢休,并且下了决心,宁可不回家也要看一趟坐人的火车,看一看究竟是穿什么衣服的人坐着火车来来去去地经过祖国的南北大地。
④终于,不到十分钟,来了一趟火车,确实如我们所愿的是一列客车。更让我们兴奋不已的是,它居然就停在我们的眼前,停在西北大地上这个小小的车站上。这也就是我后来所知道的列车在单行道上的会车。火车一停下来,我们就欢呼起来。我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点怕,躲得远远地,我看见车里的人来回走动着,有喝水打牌的,有抽烟睡觉的。至今我还记得,那趟火车某个窗口边上的一个中年男子,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我知道他是笑我们的傻。傻,难道不是一种美吗?我现在真希望有人笑我傻,然而没有了。还得补充一句,火车启动时他打开窗户,朝我们挥了手。
⑤随着一声鸣笛,火车慢慢启动了,在我们内心的挽留下驶向了远方。热闹了几分钟的站台沉寂了下来。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我不知道火车最终要去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沿途会有什么样的景色,但我可以相信,一路走去,肯定很美,肯定要比我所生长的这个小村子美得多。
⑥后来,在我的百般纠缠下———八岁的我被叔父带着坐了一次火车,但远远没有我所想像的那么美好。是啊,少年时代美好的秘密,如果要想一直保留它天真的面孔,就永远也不要揭开那层朦胧的面纱。
17.阅读选文②-⑤段,完成下面表格。(4分)
事情发展过程 未见火车 A 看到心目中的火车 火车离去
人物内心变化 向往、不安 B C D
18.“我”萌生“看火车这个秘密的愿望”的原因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品味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5分)
(1)赏析下面句子。(3分)
只留下我们四个人在空荡荡的站台上孤零零地站着,回想着已经远去的火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你对“他总是冲着我们几个笑”一句中“笑”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以“看火车”为题的作用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文章的题目是“看火车”,可是结尾为什么还要写“我”坐火车这件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19分)
17.(4分)A.
18.(4分)
19.(5分)
(1)(3分)运用环境描写,渲染站台沉寂的气氛,烘托出我们四人失落的心情。
(2)(2分)这是一种友善的笑。中年男子被我们的“傻”所感染了,心生对我们的喜爱之情。
20.(2分)以“看火车”为题,交代叙述的事件,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1.(4分)坐火车时的感受同看火车的感受形成对比,突出了看火车时感觉的美好。(2分)凸显文章的主旨:少年的往事,往往因其朦胧的面纱,而保持着美好和天真。(2分)
【柳州市,六(二)】(14分)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顾晓蕊
①那个深秋,我来到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支教。
②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的心田。但是,事实远没有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③我在讲台上念课文,抬头见他双目游离,明显是在走神。我的火气“腾”地冒上来,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
④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这才醒觉过来,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学生哄堂大笑。
⑤除了不认真听课,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他怎么回事,他却始终不肯说。
⑥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他昂着头,泪水在眼眶里晃,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孩子们一哄而散,转眼没了踪影。
⑦我走上前,想问他为什么挨打。他看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地走了。我觉得心里很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⑧一个周未,我到他家走访。一进门,鼻子就酸了。破旧的土坯房,屋内光线昏沉。原来,他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
⑨“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
⑩老人叹着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⑪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⑫又过了几个月。一天,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伤。
⑬原来,他的父母坐车回家,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便回了家。
⑭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⑮走到院子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你一滴眼泪都没有?”
⑯李想倚着门框站着,默不作声。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
⑰母亲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年后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泪珠滚落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后来变成了嚎啕大哭。
⑱我忽然明白过来,这些年来他有多孤单,多悲伤!所谓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
⑲第二天语文课上,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下午是体育课,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倾洒下来,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
⑳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摘自《博爱》)
20.本文的题目“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结合全文,请你概括李想的这一滴眼泪掉下来,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4分)
21.文章第②段“头疼”的意思是
22.第⑦段中“他冷冷地看了我一眼,转过身,歪歪跌跌的走了”一句,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李想怎样的心理?
23.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补充完整下面一段关于本文主旨点评的文字。(4分)
李想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形象,父母为生计外出打工,导致
严重缺失,使他心理变得
【答案】20、父母外出打工,他哭干眼泪;挨别的孩子打,昂着头(或倔),不让眼泪落下来;父母打工回家受伤,他像没事人一样,不哭;父母决定不再外出打工,他获得了父母的温暖(爱),终于掉下眼泪
21、“头疼”:烦恼、苦恼;头疼的事情:上课不认真课;和别人打架;性情冷漠,不愿意和老师沟通。
22、描写方法:神态描写或动作描写;心理:冷漠、倔强对人不信任。
23、“父母关爱”(或“关爱”或“母爱”);“忧郁和漠然”(“漠然”给分,单写“忧郁”不给分);“活泼”(或“快乐”“阳光”“开朗”);父母应该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
【六盘水市,三(一)】阅读记叙文,完成12-16题。(16分)
无人看到你的忧伤
12.概括出①段画线旬“他从小便生长在我的光环里”相应的事例(任意三个)。(3分)
13.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
14.第⑧段的记叙顺序是
15.第⑤段画线句,“我”看到流浪狗,心突然很疼,不忍再看的原因是什么?(3分)
16.分析文中弟弟的形象。(4分)
【答案】(一)阅读记叙文(16分)
12.(3分)(1)“他”上的中学没有姐姐的好,被人嘲笑。(2)老师借姐姐来贬低、挖苦“他”。(3)同学怀疑“他”的文章是姐姐写的或抄姐姐的。(4)父母因“他”的成绩没姐姐的好而轻视“他”。(5)留言本上写满别人羡慕“他”有一个优秀姐姐的文字。(任选三个即可)
13.(3分)比喻(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年少时的“他”自由快乐、充满活力。(2分)
14.(3分)插叙(1分),补充描述了幼年时姐弟一同出游的快乐,体现了浓浓的手足情,为下文点明主旨做铺垫。(2分)
15.(3分)因为我看到这只流浪狗便会想到弟弟,他也像流浪狗一样的孤独无依,所以内心很疼,不忍再看。
16.(4分)弟弟沉默寡言,性格内向倔强,偶有叛逆,孤独忧伤,渴望理解,爱姐姐。(答对四点即满分)
【龙东地区(农垦、森工),三(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2—25
变
①少年只有16岁。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过来,年轻人!”老人说。他走过去,胆战心惊。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打火机呢?”“也没有。”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别急着走。”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我的腿脚不中用。”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钥匙呢?”他问。“门没有锁。”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了出来。
⑥那扇看起来冷冰冰的防盗门果然没有上锁,他轻轻一推,便开了。茶几上放着果盘,放着零钱,放着钥匙和打火机。少年抓起打火机,转身跑出屋子。
⑦老人点着了烟,郑重地对少年表示感谢。然后,他对少年说:“如果你有时间,如果你愿意,我们下一盘象棋,好吗?”少年当然愿意。他坐下来,聚精会神地和老人下起了象棋。不久,少年便败下阵来,可他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凉亭外,阳光灿烂……
⑧少年后来成为一名警察,老人的身体仍然很好,闲时,他们会凑到一起下象棋。他多次跟老人谈起那件事情,他说那天你故意不锁门,那天,你口袋里,其实装着打火机。
⑨老人只笑不语。问急了,老人就说我忘记了,我真的忘记了。或许真如你所说的,那天的一切都是我故意的;或许那几年里,我出门真的从不锁门;或许,那一天其实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不过是你的一个美好梦境。不过我认为,这一切都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你亲手推开了那扇门,而不是别人……
22.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分)
23.选文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
24.对选文⑤段加点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25.你认为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答案】(四)阅读下列文字,回答22—25
22.示例一:本文叙述了少年在老人的帮助下痛改前非(重拾自信或打开心门痛改前非)(1分),最终走上正途的故事(1分)。
23.景物(环境)描写(1分)
作用:烘托了少年孤独苦闷(绝望自卑)的心情(1分)。共2分
24.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少年得到信任时的惊喜和所受到的震动(激动、感动)(如果答出“少年心理燃起一丝希望”或意思相近也可得分)(1分)。
评分标准:答出修辞手法得1分,答出表达作用得1分。共2分
25.我认为老人是一个善良(有爱心),懂得尊重人,引导(教育)有方的人。3分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