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专题之01:诗词脉络
(2012-12-30 07:06:56)
标签:
诗词鉴赏气慨脉络诗词专题教育 |
分类: 阅读研究 |
先秦两汉:《诗经》、楚辞
一、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书五经:《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诗》《书》《礼》《易》《春秋》
代表作品:《卫风·氓》《秦风·蒹葭》《邶风·静女》《豳风·七月》
先秦两汉——(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
二、(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屈原《离骚》我国最早的一首抒情长诗。
1、是屈原前半生心理痛苦的郁结,一种深广的忧愤,一出雄壮的悲剧。再现了屈原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再现了他前半生不懈地追求理想而历尽坎坷的心理历程。
2、取兴作比构成象征,以香草美人和恶禽臭物构成两大肯定和否定的意象系统。
三、东汉文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四、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两汉魏晋南北朝:乐府民歌—汉乐府、南北朝乐府、文人诗歌—“三曹”、东晋陶渊明
三曹: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其一东临碣石)(其四神龟虽寿)
曹植(陈思王)《白马篇》《七步诗》
建安七子
东晋陶渊明
唐朝文学:诗歌时代
初唐:四杰——王、杨、卢、骆
陈子昂
盛唐:李白、杜甫;山水田园诗派——王孟;边塞诗派——高岑
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唐诗达到了巅峰。文学史家习惯按题材来划分流派: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
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慨。
最杰出的代表:李白杜甫
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
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
中唐:白居易——新乐府刘禹锡
李贺在意境和语言上的创新较为突出,柳宗元、刘禹锡也是这一时期有成就的诗人。
白居易:讽喻诗以«新乐府»«秦中吟»;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琵琶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晚唐:小李杜
李商隐则尤长于七律,在七律这种形式上继杜甫之后,有了可喜的发展。
温庭筠,情思才力,都比不上李,但其轻艳的作风对唐末诗人颇有影响。
词的产生
词是唐时兴起,宋代繁荣的一种新兴歌诗,最初称“曲子词”或“曲子”。词体虽句式参差,但“调有定格,字有定数,韵有定声”。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二词被誉为“百代词曲之祖”。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又名乐府、近体乐府、乐章、琴趣,还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李煜
两宋文学:
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婉约派:柳永(
格律派: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王沂孙、张炎等
北宋——欧阳修、柳永、苏轼、秦观、周邦彦;
北宋前期重要词作家——张先、晏殊、宋祁、欧阳修以至晏几道等。
北宋前期的词坛,承续晚唐、五代,以欧阳修、晏殊为首的文人代表在词中主要反映贵族士大夫闲适自得的生活及其流连光景,伤感时序的愁情。
宋词的第一个里程碑——柳词柳永长期落魄江湖,因在其词中更能体现一部分城市市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而且能采用民俗曲和俗语入词,善用铺叙手法,创作大量慢词。柳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形成宋词的新潮。北宋词至柳永而一变,柳永发展了长调的体制,善于用民间俚俗的语言和铺叙的手法,组织较为复杂的内容,用来反映中下层市民的生活面貌。
北宋中期苏轼的登场词坛上耸峙起气象万千的巨岳。他不仅倡导豪放词风,且拓展词了的境界。
宋词的第二个里程碑——苏轼的词
一、开拓了词境,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和词体的作用。
二、提高了词的品格。
三、开创了豪放风格的词作。他开创了豪放中带有清旷的词风。
四、使词摆脱了作为音乐附庸的地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
北宋后期——秦观、贺铸和晁补之。
秦观词:创造了凄迷伤感的意境,抒发了忧郁落寞的情怀,着力表现了一种忧郁美。《踏莎行》
贺铸的婉约词以《青玉案》为最有代表性。
周邦彦
南宋——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姜夔
张元幹、向子諲、岳飞、张孝祥、陆游、辛弃疾、陈亮、刘过、刘克庄、吴潜、刘辰翁、文天祥等,如连峰叠嶂,峥嵘绵亘。
辛弃疾的成就为最高,六百多首,有抒写抗金和恢复中原的宏愿,壮志被抑的悲愤,对苟安投降派的批判,也有对自然风景、田园风光的赞美,深挚情意的低诉;风格以雄深雅健、激昂慷慨为主,也有潇洒超逸、清丽妩媚的。
妻夔的“清空”“骚雅”。
史达祖的“奇秀清逸”
吴文英的“如七宝楼台”
王沂孙的“运意高远”、“吐韵妍和”。
张炎的“清远蕴藉”、“悽怆缠绵”
元曲:
金末元好问词为北国之冠,足与两宋词家媲美。在艺术上他学习苏(轼)辛(弃疾)而广泛吸取各家之长,兼有豪放婉约多种风格。故可作为宋、金时代词艺发展的终结者。
马致远、张养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