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北京市西城区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检测及参考答案
(2012-12-27 06:04:15)
标签:
语文辅导语文试题高考辅导课外辅导期末试题 |
一、本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拜谒.
B湮没.
C屏障.
D畸.形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优柔寡断
B自力更生
C毋庸置疑
D川流不息
3.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井冈山峰峦叠嶂,沟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是中国的一座名山,也是我渴慕已久的旅游
②三年卧薪尝胆,勤学苦练,
③自从看了她的孔雀舞,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完全
A圣地
C胜地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先各班初赛,再全校复赛,既可保证活动的参与面,又不至于牵扯学生会干部太多精力,何乐而不为.....呢?
B股民的心理预期对股市的走向作用很大,此次股市暴跌,股民们过度悲观的心态起了推波..助澜..
的作用。
C对骑自行车春游的提议,陈小东一会儿反对,一会儿又表示赞成,左右摇摆,莫衷一是....,真是太没主见了。
D对于这类过度的赞誉,我们千万不要沾沾自喜....;对于那些怀疑甚至攻击的言论,我们不妨反话正听,引以为戒。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旦发现幸存者,生命探测仪的屏幕上就会显示出来,还可显示出被压幸存者身体的部位,以便救援。
B全国约两千万座水库年久失修,57%的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很多地区的农民现在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
C我们要关注金融危机,但也不能让应对金融危机成为忽略其他紧急议题,如食品危机、气候变暖等问题。
D父爱是深沉厚重的,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对父爱有了更新更深的理解。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
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①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②矣。”学科网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 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
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
年长于胡③,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则可,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注】①宰:卿大夫家臣。②免:此指免掉忧患。③胡:指齐国前代国君胡公静,长寿。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致.之,终再拜而辞
B退.得罪于士
C足于中.,免矣
D今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君之赐也.厚矣
B圣王见贤以.乐贤
C善哉!子其.祝我
D使君之.年长于胡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振百姓
B子辞之何也
C论而共焉
D子其复之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晏子具有民本思想”和“齐景公虚心纳谏”的一组是
A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
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
B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
C使君无得罪于民。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D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 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晏子认为,臣子拿国君所赐的丰厚财物施惠于百姓,是越权行为,表现了忠正之臣对国君
权威的维护。
B晏子认为管仲接受封赏是智者的千虑一失,而自己面对封赏“再拜而不敢受”,正是愚人
的千虑一得。
C齐景公目睹一位背着柴草的长者面有饥色,心生怜悯,命令官吏供养此人,充分说明他深
明治国之本。
D景公认为,百姓可能在君王那里获罪,而君王不可能在百姓那里获罪,后经晏子劝谏,才
终有所悟。
第II卷 (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5分)
凡
(取材于《吕氏春秋·音初》)
12.读下面两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学科网若待上林① 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王 令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注】①上林:即上林苑,本是汉代长安附近的著名官苑,这里指唐代长安的花园。
①杨诗中出现了两类赏春的人,他们分别是
②王诗表现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③对两首诗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杨诗重在描写,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细节,歌颂了早春的美丽。
B王诗重在议论,以生动的词句,明丽的意象,表达对春天的认识。
C杨诗意在表明诗人应细心观察生活,诗歌应反映大众的思想感情。
D两诗均寄情于景;杨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王诗则以尾局直接抒情。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细草微风岸,
②别有幽愁暗恨生,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韩愈《师说》)
④渺渺兮予怀,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对于正在建设太空站的设计者来说,那天发生的事件是非常宝贵的教训,它表明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正常启动的救生舱是至关重要的,X—38就是他们的研究成果,这是一艘即将作为国际空间站逃生舱的全新太空救生船。按照设计要求,宇航员将从400公里高的空间下降,X—38必须保证宇航员在返回地面时完好无损。
出于综合考虑,X—38被设计得既像一辆救护车,又像一艘救生船。它必须保证一旦空间站出了问题,如失火、缺氧,或是有人生病、受伤,宇航员们能立即离开空间站。所以,X—38是全自动的,它可以随便让一个对它一无所知的人坐进去,不需要做任何事情,就可
以把他送回地面。
为了检测X—38是否能够正常工作,日前工程师们把它悬挂在大型运输机的机翼下面,带到了6500米的高空。X—38开始下降以后,首先是一个20米直径的小降落伞从飞船的尾部抛出,以减缓飞船的速度。然后小降落伞被切断,接着抛出一个大降落伞。大降落伞像拉手风琴一样,分五个步骤展开,每一步都在逐渐放慢救生船下降的速度。一旦完全开始工作,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X—38会计算出自己所处的位臵,分析到达目的所要走的路线。体内安装的驱动系统,牵引着大降落伞的两边,使降落伞能左右转动,这就使X—38能在预定的地点着陆。着陆点通常可以精确到距预定点不超过100米,在逃离空间站以后的一个半小时以内,宇航员们就可以躺在医院的救护车里。最后降落时X—38停在了距预定目标10米范围以内,第一次试飞圆满成功。
1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俄罗斯的空间站距离地球400公里,是目前距地球最远的载人航天设施。
B太空航行充满未知的风险,空间站被损致使氧气泄漏,就是一种危险。
C正在试验中的X—38,将保证宇航员从400公里高空完好地返回地面。
D X—38着陆时,须停在预定目标的10米范围以内,才能正式使用。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采集、利用太阳能,是航天器解决能量补充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B新型太空救生舱应能在空间站没有能量的情况下自行启动并工作。
C X—38救生船能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将昏迷的人准确地送回地面。
D X—38将全面排除空间站的各种危险,给宇航员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16.根据文意,依次概括X—38从6500米高空下降,自动完成的几项关键操作。(不超过40个字。分点请写序号)(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沙漠对河流说:结束!
伊犁河、巩乃斯河、喀会河、塔里木河、孔雀河、额尔齐斯河、玉龙喀会河、叶尔羌河、多浪河……河流给人留下的往往是永难磨灭的记忆,是丝缕一般柔长的诗情。虽然水和水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奇怪的却是河与河完全不一样。
叶尔羌河完好地保留了一副古代河流的百貌,在洪水期,它宽阔的河床里流泻的仿佛不是水,而是永无休止的、奔腾拥挤的骆驼群;额尔齐斯河有着令人惊异的风采,它水量的充沛和纯净近乎神话,它的浪涛如同众多大块的碧玉倾泻翻滚;还有塔里木河,那是一支忧伤..的歌,它以伤感的情调告别一个又一个绿洲,然后义无反顾地走进沙漠……还有呢,还有伊犁河和巩乃斯河啦,那是和我青年时期的生活紧密联系的河,我已经好多次写到它们,但始终不能真正表达出它们的神韵。
如果说我对新疆有一种无法抗拒和割舍的爱,那么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缘自这些河流。河流这些生命之蛇缠住了我的心。
与河相反的是,我这么多年走遍了新疆的许多地方,穿越了无数的戈壁和碱滩,却很难深入地见识到沙漠的真面目。我与最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森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共居一域,但始终没有真正见到过它们。它们就像传说中的巨蜥,时常留下足迹,却难见真形。
于是我经常在头脑里想象出这样一些画面:河与沙的关系如同一些生命之蛇与几只巨型蜥蜴之间的生死搏斗。河想包围沙漠,缠住它并消解它,沙漠固执地蹲伏在那里,愚蠢而又警觉,充满仇恨而冷酷无情,等待时机,随时准备猛地向蛇扑去,并一口咬断它。
我看到过西海固作家王漫西的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 1972年,西海固大旱,我采风去某村找一位烧窑师傅,他说:‘你是走州过县的人,咱这里都说地球把把子(把柄)快磨断了……是苏联专家测出来的,正拿电焊机焊着哩。电焊机把天都烧红了,山干火燎的,牛赶到山里只吃空气没有草,咱这里人说,焊住了我们就不用迁了,焊不住我还要迁走哩。’‛ 这段精彩的对话正是大西北的缺水贫困地区的人民群众所独有的生态环境危机意识,也是由他们口头创造出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在当今众多的有关生态环境的呼吁文字中,我没见过比这更绝妙的。烧窑师傅的想象力令人叹为观止。直到这时,才想起了树。
哎呀,静静的顿河,你的水流为什么这样浑?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作者强调“的确,我非常幸运”,是因为自己曾亲眼看到了那些河流的不同神韵,感受丰厚。
B将河与沙漠想像为蛇与巨型蜥蜴,形神兼似,十分准确地表现了河的警觉与沙漠的凶猛。 C“直到这时,人才想起了树”一句的意思是,生存环境恶化了,人才意识到了树的存在。 D“河流,这养育生命和文明的保姆”,是对题记“河流回答:我本身就是开始”的一种解释。
E结尾提到成吉思汗后裔对流水的崇拜,是为了表明中华文化包容广博,有着优良的传统。 18.①作者用“奔腾拥挤的骆驼群”比喻叶尔羌河,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2分)
②作者为什么说塔里木河是一支“忧伤..”的歌?(2分) 19.①在河与沙的殊死搏斗中,夹在当中的“人”有怎样的行为?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 ②“人是多么灵醒的动物啊!”人的“灵醒”表现在哪里?(2分)
20.结尾引用《静静的顿河》卷首的几句古老的歌词,有什么作用?(4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中秋之夜,月下家宴。却有亲人因故未能回家团员。假如你是这个家庭的成员,请在当晚的日记中写几句话,记录自己当时的情感。不超过60个字。(4分)
要求:1.有情境描写。2.要涉及未归的亲人。3.语言生动。
22.请依据下面的资料答题。(6分)
五万多病儿,至少四人死亡。这一后果,深深地震撼了人心。
国产乳业的现状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那么如何改造呢?路径本来很简单。病从口入。既然食品生产对于生命安全极端重要,就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严格的监管机制。事实上,对外国的先进经验,我们已有部分借鉴。但是,不能不承认,体制上的拿来主义作用很有限。体制不可能自动运行,体制的背后是价值观、是人心。没有价值观上的、人心上的坚实支撑,再先进的体制也不会有生命力,易橘为枳的悲剧就会发生。中国乳业的集体沦陷,尤其是监管沦陷,作为这种悲剧的一个最新范本,淋漓尽致地演绎了行业潜规则...的神奇功能。这种‚规则‛不具备任何法理上的正当性,但这并不妨碍它恣意横行,覆雨翻云。潜规则这只看不见的2,死死踩住了体制这制看得见的脚,让它寸步难行。它从人心的黑暗王国中成长起来,有如不断膨胀的黑洞,反过来掏空了良知,掏空了人心,从而折断了整个明规则、整个现代治理体制的根系,最终颠覆整个监管体制、导致食品安全监管的名存实亡。
警醒吧!三鹿这罪恶之花决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解决价值观上的冲突,人心上的冲突,体制的矫正就无从谈起,三鹿这样的恶之花还会照样盛开。
(1)请分点概括作者对“潜规则”的表述,不超过60字。(3分)
(2)为此则材料拟一个标题。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作文(60分)
北京市西城区2009年抽样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一、本小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5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10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5分)凡音者/ 产乎人心者也/感于心则荡乎音/ 音成于外而化乎内 /
是故闻其声而知其
①(4分)诗家(或“诗人”)
刚刚吐出嫩黄的幼芽尚未全绿的柳枝(2分,抄原句“绿柳才黄半未匀”也可,如答上“花似锦”,扣1分)
②(4分)表达了惜春之情;表达了留住美好事物的信念。(2分)暮春三月,春花已败,但仍有新花开放;代表着春天来到的燕子日日在檐下飞来飞去;痴情的子规鸟半夜还在鸣叫;它们在共同努力,想留住那将逝的春天。(2分) ③(2分)D
13.(7分)①危樯独夜舟
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16.(4分)①分步开伞减速 ②计算所在位置及返回路线。③控制降落伞准确着陆。 (三点各1分;完整、清楚1分,分点交错混乱此分不给。)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4分)A D
20.(4分)①强调了河流是生命的开始。②表达了对河流的崇敬与赞美。③强调了河流历经沧桑。(或“用河水的混浊,强调了河流遭受的破坏”)④表明人类对于河流的依恋与崇敬是共同的。//⑤照应题记,使文章首尾呼应。⑥使结尾含蓄而凝重。(增加了沧桑之感)⑦给文章增加了文采(文学性)。(每点1分,答出4点即可。) (以上18—20题,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4分)略(描写场景1分,涉及未归亲人1分,语言表达2分。) 22.(6分)
(1)(3分)①不合法理。②能量巨大。③看不见,摸不着。④抑制监管机制运作。⑤来自人心的阴暗。⑥毁掉良知。⑦最终颠覆监管体制。(答出两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3分)示例一:要消灭“毒奶粉”,先铲除“潜规则”
(是个标题1分,提示主题1分、语言形式好1分。标点不算字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