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2009学年北京市昌平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2012-12-26 12:41:16)
标签:

北京高考

高考冲刺

高考辅导

期末试题

课外辅导

(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股份  准备就序  适当(dāng  jīng)渭分明

B.撤销  黄梁一梦  戏谑(nuè   汗流浃(jiā)背

C.冒然  过犹不及  cuó)折   影坛绯(fěi)闻

D.松弛  好高骛远  jiān)染  xùn私舞弊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艾青说:“我所努力的对诗的要求是四个方面:      ,有意识地避免用华丽词藻来掩饰空虚;      ,以一个意象来表明一个感觉和观念;      ,以全部力量去完成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不含糊其辞,不写为人费解的思想,决不让读者误解。”

  A.朴素 集中 单纯 明快  B.单纯 朴素 明快 集中

  C.朴素 单纯 集中 明快  D.单纯 集中 明快 朴素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进入高三以来,张三同学晚上总是学习到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B.名人出书本无可厚非,但有的书不仅内容空洞,而且错别字也连篇累牍,简直让人倒胃口。

    C.在国际会议上,虽然他的话我不懂,我的话他也不懂,但我们凭着手势和动作,便言为心声了。

    D.在秋季运动会的长跑项目中,李刚一马当先,把其他选手远远抛在后面,同学们都拍手称快,为他加油。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B.巴金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文思敏捷,写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表达出对民族振兴、社会发展的深深思考。

    C.在科技人才等方面,我国和我国发展情况类似的印度相比,还有差距,与美国、日本的差距更大。

    D.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咀嚼。

5.下列语句画线处所指的文学家,依次是

    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

    一生事白描,古今谁能继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A.柳宗元    杜荀鹤           

    B.韩           白居易     

C.韩      杜荀鹤    白居易     

D.柳宗元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

    卜式,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辄复分与弟者数矣。

    时汉方事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为官乎?”曰:“自小牧羊,不习仕宦,不愿也。”曰:“家岂有冤,欲言事乎?”曰:“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皇上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数岁,乃罢式。式归,复田牧。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曰:“是固前欲输其家半财助边。”是时,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布告天下,尊显以风百姓

    初,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在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岁余,羊肥息。上过其羊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去,毋令败群。”上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令,缑氏安之。迁成皋令,将漕最。上以式朴忠,拜为齐王太傅,转为相。会吕嘉(南越丞相)反,式上书,愿父子及齐习弩习船者往死之,以尽臣节。上贤之,下诏曰:“今天下不幸有事,郡县诸侯未有奋由直道者也。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昔者北边有兴,上书助官;今又首奋,虽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乃拜为御史大夫。

    赞曰:卜式以鸿渐之翼困于燕雀,远迹羊豕之间,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

(取材于《汉书》)

  注释:浑邪:匈奴首领名。 ②缑氏:县名。 ③将漕:办理漕运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输家财半助边          输:捐献

B此非人情                人情:礼节应酬

C于是上久不报式          报:答复

D今又首奋                首奋:首先站出来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008—2009学年北京市昌平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而弟尽破其产

A

皆出于此乎

2008—2009学年北京市昌平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欲令子牧之

    B

           吾妻美我者

2008—2009学年北京市昌平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未战,可谓义形于内矣

C

相如驽,独畏廉将军哉

2008—2009学年北京市昌平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能致此位乎

    D

  青麻头伏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时汉方事匈奴

   理解: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

B上于是以式终长者

   理解: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年纪太大了

C尊显以风百姓

   理解:皇上使他尊贵先荣,用来教化百姓

D上过其羊所,善之

   理解: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体现卜式忠君爱民的一组是

臣生与人亡所争

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富家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

乃召拜为中郎,赐爵左庶长

齐相雅行躬耕,不为利惑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卜式与他的弟弟分家时,自己只要了一百来只羊,把其他田地、房屋等都留给了弟弟。他弟弟家业尽破,他又多次相助,这说明卜式是一个友爱兄弟的人。

B从卜式愿意拿出一半的家产抗击匈奴、出资二十万作为迁徙百姓的花费、主动请求奔赴南越决一死战等事件中可以看出卜式是一个不吝啬钱财、不图回报、忠心为国的人。

C卜式愿意资助朝廷抗击匈奴,却什么事情也没有求;被封为中郎官却不愿意做,宁可替皇上放羊。在皇上看来,卜式是一个品德高尚但不善于表达的人。

    D“非遇其时,焉能致此位乎?”说明在作者看来,卜式牧羊出身,以财输边,从给皇上牧羊一直到被封为御史大夫,主要原因是遇上了好机会。

第Ⅱ卷  (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客 有 教 燕 王 为 不 死 之 道 者 王 使 人 学 之 所 使 学 者 未 及 学 而 客 死 王 大 怒 诛 之 王 不 知 客 之 欺 己 而 诛 学 者 之 晚 也 夫 信 不 然  之 物 而 诛 无 罪 之 臣 不 察 之 患 也 且 人 所 急 无 如 其 身 不 能 自 使  其 无 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10分)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蘋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释:①蘋(pín):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来往议阴晴:行人来来往往,都在讨论着天气变化。

  B.荷雨洒衣湿:听得雨打荷上,才发现下雨,才发现衣服被雨洒湿。

  C.鹊声喧日出:喜鹊喧闹,似乎在告诉人们太阳出来了。

  D.鸥性狎波平:波平如镜,生性爱水的鸥在水面尽情地玩乐。

    ②“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用了哪两种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③本诗以“山行”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行”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4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

    ①木欣欣以向荣,                。善万物之得时,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曹操《短歌行》)

    ③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定风波》)

    ④碧云天,                ,西风紧,北雁南飞。

(王实甫《长亭送别》)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菠菜是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超级食物”,只要有了菠菜,他就力大无比,神勇无敌。不知是否从这里获得了灵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克·鲍多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开发出一种以菠菜叶绿素中的蛋白质为能量来源的新型电池。科学家表示,这种清洁型电池具有便携、无污染等特点,经过进一步的改进,有望投入生产,未来人们借助这一技术完全可以用菠菜等来为笔记本电脑等供电。

鲍多小组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们用一个特殊的仪器测出菠菜绿叶在早上九点时的阳光照耀下,叶面竟有15微安的电流,电流虽然很小,但如果菠菜绿叶的面积扩大,则电流可随着增强。根据对菠菜绿叶产生电流的分析研究,科学家们指出,绿叶发电是因为绿叶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是同时发生的。当太阳光照射到绿叶上时,绿叶中的叶绿素就能吸收光能,并且从水分中夺取电子,就形成电子流,这就是绿叶电流。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绿叶在进行光合作用时,不但能把水分解为氢和氧,而且还能把氢分解为带正电和负电的粒子,即能直接把太阳能转换成电能。

因此,研究人员参照太阳能电池的制造原理,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发明了这种新型电池。他们首先从菠菜叶的叶绿素中分离出多种蛋白质,经过特殊处理,涂在透明的氧化物结晶片上,而后在其最上方再加上一层有机导电材料,做成一个类似“三明治”的装置。当光照射到这个“三明治”上时,装置内的菠菜蛋白质就会发生光合作用从而释放电子,传到下一层的金属层形成电流。

由于蛋白质分子体积很小,并且在离开原有自然环境时将失去活性,因此提取蛋白质的过程十分复杂。他们便将这些蛋白质分子与一种卵磷脂混合,这种卵磷脂能在蛋白质分子外形成保护层,为其创造类似植物内的生存环境。

目前,这种新型电池装置最多只能持续工作21天,其能量转换率也较低,只能将12%的光能换成电能。不过,科学家相信能量转换率在未来有可能达到20%,届时这种新型植物电池将比目前市场上的太阳能硅电池更为高效。经过进一步的改进,这种清洁型电池有望投入生产,不久的将来,您的掌上电脑就能用上绿色能源了!

(取材于《菠菜为电脑提供能量》)

1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们从卡通片中获得灵感,从而开发出新型植物电池。

B.绿叶的物质变化在多数情况下会伴随着能量变化。

C.绿叶中的叶绿素能在任何时候从水分中夺取电子,形成电子流。

D.将卵磷脂与菠菜蛋白质分子混合是为了保持蛋白质分子的活性。

15.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植物作用于人类的能源开发。

B.只要将种植菠菜的面积扩大,就能获得更强的电流。

C.要想将新型植物电池投入生产,必须提高能量转换率。

D.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必能顺利渡过一次次能源危机。

16.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尽管开发新型植物电池还要解决诸多难题,为什么科学家们还是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将这种电池投入生产?(4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

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明。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

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如果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电话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安静,来安放一张书桌。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眺望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记下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淹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朗朗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及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大概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领,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书窗的退化乃至消失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读书本是一件赏心乐事。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写到书窗玩月的情景: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我想,还有半墙的明月大概都筛落于他飘逸的心头吧。闲读书、读闲书、读书闲,注重的是读书时的闲逸、闲散,把读书当休闲,忘却虚名浮利,获得一种周国平先生所说的“丰富的安静”。并不是休闲时才读书,而是读书时读出闲情逸致,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淡去功名之心,以休闲的心态去读书,让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将思绪漂白、沉淀。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照古人,亦照今人。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倚南窗以寄傲,也寄托闲情。明月多情,随人处处行。

(取材于王清铭的同名散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段“物质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需要的”以反问开篇,引人深思,该句在结构上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

B.作者将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缝隙中的月光比作受污染的水,是为了表现月光的昏黄及对城市月光的厌恶之情。

C.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意思是月光很难在城市里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城市拒绝月光。

D.作者认为精明的现代人之所以将读书视为苦事,因为他们的工作压力过大,文凭、职称、职位压得他们喘不气来,因而无法找到读书的乐趣。

E.本文多处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全文语言委婉含蓄,耐人寻味,行文上富于变化,这些特点都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18结合上下文,解释“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越远”这句话的意思。(4分)

19文章第六段引用钱钟书先生的话“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联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6分)

①指出“窗”和“门”在文中各有什么含义?4分)

       ②作者把这二者对举有什么用意?2分)

20.文章结尾说:“灯红酒绿的繁华并不完全拒绝栖居的诗意。”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认为要怎样才能在“繁华”中“诗意栖居?4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针对“历史教学”问题说说你的发现以及由此得到的启示。

4分)

材料1:初中阶段,中国的历史课常被某些学校纳入“副课”,师生们对它当然重视不够。课堂上,有些老师照本宣科,划出年代、战事、意义或教训。高中阶段,学生则死记硬背。考题中这样问道:甲午中日战争中方战败,为此中方赔款几何,割地几许?……高考题都是“背多分”的题,学生因而忙于背诵,不去体会,不去想将来如何。(选自《教育思考》)

材料2:一美国历史教师走进教室,要求学生用5美分买他的讲义,并申明与下次的考试有直接关系。学生们叫嚷着这是义务教育,不可以收费。老师说,你不愿意就不愿意。陆续有学生经受不住与考试有关的诱惑,极不情愿地拿钱去买讲义,当看到大部分同学都这样做后,一些叫嚷着坚决不买的学生也不得不前去买讲义。当他们做好最后一题时,教师要求他们写下当时的感受。学生们都写道:面对着极不公平的事实,我真是愤怒到了极点,可是在教师的诱惑、威慑下,我敢怒不敢言。教师这时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英国殖民统治者强加给我们的“印花税”。……同学们深切地体会到“落后就要挨打”的滋味,真可谓“居安思危”。(选自《一堂美国的历史课》)

材料3:圆明园西洋楼遗址,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一群看似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唱“对面的女孩走过来”。(选自《哭泣的圆明园》)

发现:                                                                    

启示:                                                                    

22.画外音,是来自画面外的声音。它可以描述心理活动,也可以对画面的背景、叙写对象、事件直接议论抒怀。请任选一个角度,根据下图内容及情景提示,写几句画外音。

    【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2008—2009学年北京市昌平区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期末质量抽测                                     

                                    

                  

情景:一只燕子徘徊于死去的同伴旁边久久不愿离去。

画外音: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3.作文(60分)

汉字是表意丰富的文字。例如“傲”字,放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就可有不同的理解。因而有人说“人应有‘傲’”,有人说“人不应有‘傲’”,也有人说“人既应有‘傲’,又不应有‘傲’”。

你是怎么理解“傲”的?请以“傲”为话题,展开联想,自定角度,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少于800字。

 

   

   

 

(选择题 共30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D(A就绪 适当dàngB黄粱 戏谑xuè;C贸然 fēi)

2C(结合每个空后面的话作出判断)

3A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B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C言为心声:言语是思  想感情的表达;D拍手称快:拍着手喊痛快,多指仇恨得到消除)

4A(B项:将“巴金的晚年”改为“巴金在晚年时”,“表达”与“思考”搭配不当; C项:成分残缺,在“我国和”后缺少介词 “与”;D项:不合逻辑,“文笔清新”与前文不构成因果关系)

5BA联系《师说》可判断C从白居易的创作风格判断D意为“我为人性格内向、怪 癖,唯一的嗜好是写诗,追求写出美好的诗句;如果经过努力了,还是写不出好诗,不能感动读者,我就是死了也不甘心啊! ”杜甫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剖露了他作诗的苦心,把自己坚韧刻苦的精神和盘托出)

二、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6B(人之常情)

7C(虽然。A其:代词,他的;/语气词,大概。B之:代词,他;/结构助词,取独。D焉:代词,哪里;/兼词,在这里)

8B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

9C(①说明卜式心志淡泊。⑤⑥主语皆为皇上,非直接)

10C (“但不善于表达文中无此义)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客有教燕王为不死之道者/王使人学之/所使学者未及学(/)而客死/王大怒/诛之/王不知客之欺己/而诛学者之晚也/夫信不然之物(/)而诛无罪之臣/不察之患也/且人所急无如其身/不能自使其无死,安能使王长生哉?

(取材于《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5分。每错两处扣1分,漏断一处算错一处。括号中“/”可断可不断)

译文: 有一个要教燕王学习长生不死方法的客人,燕王派人去向他学习,派去学习的人没有来得及学而那位客人就死了。燕王非常生气,就责备那个去学习的人。燕王不知道是客人欺骗了自己,却责备学习的人去得太晚了。相信那些不正确的东西,去责罚没有罪过的臣子,这是不仔细审察造成的祸患啊。况且人所迫切关心的莫过于他自己,不能让自己不死,怎么能够让燕王长生呢?

12A(首联用拟人手法,意为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在忙着议论究竟是阴好,还是晴好)(2分)

    ②第一问:用了拟人和夸张。第二问:表达了作者对山色的喜爱之情。(4分。一问2分)

    ③不矛盾。简要分析:全诗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所写内容(浮云在空,到荷雨湿衣、蘋风吹袖、鹊声喧日、鸥性狎波),都是“山行”过程中的经历、见闻和感受。合起来,就是所谓“山行即事”。(4分。答出“不矛盾”1分,答出“线索”1分,答出“所写内容”1分,答出“是作者的经历、感受”1分)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的原文。(7分,一空1分)

    ①泉涓涓而始流;感吾生之行休

    ②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③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④黄花地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4DA不能断定是否从卡通片中获得灵感;B原文是“同时发生”而选项是“在多数情况下”,表述不一致;C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行)(3分)

15B(不是“种植菠菜的面积”而是“菠菜绿叶的面积”)(3分)

16新型植物电池不仅具有便携、无污染等优点,而且将比太阳能硅电池更为高效。(4分。“有便携、无污染等优点”2分,“更为高效”2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7AEB无厌恶之情C“城市拒绝月光”太绝对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4分)

18.此处“楼房”、“月亮”用的是比喻(或象征)手法。“楼房”代表物质文明,“月亮”代表精神文明。画线句的意思是现代社会物质日益丰富,但人们的心智无法得到滋养(精神生活越贫乏)。(4分。答出“用比喻”1分,答出比喻内容1分,答出画线句意思2分)

196分)

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4分,一点2分。若答“‘是人类心灵的空间,人类文明的标志”,可得2分;若答“‘是天的进出口许我们占领,表示享受,得1分;若答“‘门’是生活的进出口,表示欲望”,得1分)

②二者形成一种对比(反衬)关系,旨在突出现代人注重物质生活而忽视了精神追求的现状。(2分。对比反衬”1分,作用1分)

20.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4分,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10分。

21.发现:对历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学生学习历史的收效就不同。

    启示:要重视历史教学,让学生居安思危,激发学习的热情。(4分。一点2分)

22【要求】紧扣画面,鲜明生动,连贯流畅,不超过60个字。(6分)

    示例一:小鸟也许弱小得微不足道,却也有着令人类都肃然起敬的真挚情感,小燕 子对逝去伙伴的悲唤让我们感受到:世界处处都有爱!

    示例二:生者的呼喊能唤醒永远沉睡的伙伴吗?一个小小生命的逝去却是另一个生命无尽的痛苦。

    示例三:说好比翼齐飞的!说好不离不弃的!你说北方的桃花很灿烂,你说冬天的南方很温暖,醒来吧,我们去看桃花!我们一起回家!

七、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5.评分标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

说明:

一类卷:60——51分,以55分为基准分。

二类卷:50——38分,以44分为基准分。

三类卷:37——25分,以31分为基准分。

四类卷:24分以下。

①有草稿但未抄完的,应参考草稿评分,并酌情扣15分。

②字数不足800的,每少50字扣1分。

③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2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的扣1分。

④没有题目扣2分。

⑤内容有严重错误的,提交阅卷领导小组处理。

  译文:

卜式以耕田畜牧为业。有一个年幼的弟弟,等到弟弟长大成人,卜式就从家里搬出来,只要了家中畜养的一百多头羊,田宅房屋等全都留给了弟弟。卜式进山牧羊,十多年,羊达到一千多头,买了田地宅舍。而他的弟弟却尽破他的家产,卜式就又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弟弟。

当时汉朝正在从事征伐匈奴的战争,卜式上书,愿意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皇上派使者问卜式:“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我从小放羊,不熟习做官的事,不想做官。”使者问道:“莫非是家中有冤屈,想要申诉冤情?”卜式说:“我生来与人无争,同乡的人中贫穷的,我救济他;品行不好的,我劝导他;我所住的地方,人们都听从我卜式,我怎么会被人冤屈!皇上讨伐匈奴,我认为贤能的人应该效死以保其节义,有钱财的人应该捐献钱财,这样,匈奴就可以消灭了。”使者把他的话报告给了皇上。皇上把卜式的话告诉丞相公孙弘。公孙弘说:“这不是人之常情。这种不守法度的人,不可以作为教化的榜样而扰乱正常的法规,希望陛下不要答应他的请求。”于是皇上很久没有答复卜式的上书,过了几年,才打发他回去。卜式回家后,依旧耕田放牧。过了一年多,恰逢匈奴浑邪王等人投降,朝廷花费很大,仓廪府库都空了,贫民大量迁徙,都仰仗朝廷给养,朝廷没有能力来全部供养。卜式又出资二十万给河南太守,用来接济那些迁徙的百姓。河南太守上报富人助济贫人的名册,皇上记得卜式的姓名,说道:“这原是以前想要捐献一半家产资助边防的那个人。”当时,富豪(为了逃税)争相着隐匿家产,唯有卜式想要资助边防费用。皇上于是认为卜式终究是一位性情忠厚的人,于是召见卜式并拜他为中郎,赐爵为左庶长,田十顷,并布告天下,使他尊贵显荣,用来教化百姓。

起初,卜式不愿做郎官。皇上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想让你去牧养它们。”一年多后,羊长得肥壮,而且繁殖了很多。皇上路过他放羊之处,很赞许他。卜式说:“不只是放羊,治理百姓也是像这样:让它们按时起居,凶恶的就立即除掉,不让它危害一群。”皇上对他所说的话感到惊奇,想试一试让他治理百姓。封他为缑氏县令,缑氏人都安于他的治理。又调为成皋县令,办理漕运的政绩为最好。皇上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于是)封他做齐王太傅,后来又封为丞相。适逢(南越丞相)吕嘉谋反,卜式上书说,他父子愿意与齐国善于射箭操船的人一起到南越决一死战,以尽为臣的节义。皇上认为卜式贤良,下诏说:“如今天下不幸发生了战事,郡县诸侯没有依正直之道奋起的。齐国丞相卜式其行雅正,亲事耕种,不为利益所惑。过去,北方发生了战事,他曾上书要捐献家产帮助官府保卫边疆;现在又首先站出来,虽然没有参加战斗,可以说他的义是从内心里表现出来的。”于是,拜卜式为御史大夫。

评论说:卜式就像鸿雁有威仪的羽翼没有飞起时却被燕雀所轻视一样,其行迹远藏于放牧猪羊的事情上,若不是遇到了好的时机,怎么能达到这样的地位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