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中的题眼型试题的解答
(2012-12-26 06:28:36)
标签:
分类汇编高考辅导语文辅导语文一模教育 |
分类: 课堂教学 |
诗歌的题目是全诗的中心体现,尤其是题眼,就是指诗歌标题中提挈全篇、精练传神的一个关键字(词)。“题眼”不仅提挈全题,而且往往能通过提挈题目而提示诗歌要义,考生可以通过它“窥一斑而见全豹”。所以从诗歌的题眼切入,可以准确地把握住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从而以此为主线展开诗歌鉴赏能力的训练和优美语言的感染,因此,抓住题眼来设置问题不失为上策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题中“闻笛”二字便是“题眼”,所以全诗四句
再如: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从题眼“幽”字切入来设置疑问:“幽”字在诗中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此诗紧扣“幽”字,首联写李凝所居之地的幽僻,颔联写所居之地的幽寂,颈联写所居之地环境的幽美,尾联抒发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幽情,层层铺垫,将诗人归隐志向表达得水到渠成。)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释】①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②闭关:佛家闭门静修。有闭门谢客意。
全诗是怎样围绕题目中的“归”字来表现的?请简要说明。(5分)
如何解答这类题,首先要明白解题的步骤与方法。
这类题,有两种答题方式,一是逐句式,即依原句的顺序一句一句地简析之。二是特点式。这个点,就是回答问题的“方面”或“角度“,多指表现手法的方方面面。具体:(1)先指出“方面”或“角度”。(2)结合诗句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