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北京市丰台区高考语文一模试题及参考答案(北区)
(2012-12-25 22:28:47)
标签:
高考辅导海淀家教西城家教东城家教朝阳家教教育 |
本试卷分第1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孑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第1卷(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户口簿
B.奢侈品
D.顶梁柱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创业过程中,任何人都会经历艰难坎坷的蹉跎岁月,只不过,有的人选择中途放弃,有的人则坚持到底。
B.业内人士认为,餐饮连锁经营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投资者纷纷加盟,餐饮企业如过江之鲫,数不胜数。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5.下列依次在①②③处填人的词语邗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山水画从王维以后
D.①逐步
二、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张宏勋诗集序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8.下列语句的括号中是补出的词语,补出后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C.余客游京师,寓居(于)京城之外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第Ⅱ卷(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的部分断句。(5分)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
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11.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做其中4道题)(8分)
①三岁为妇,
②
③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④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
(李密《陈情表》)
⑤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⑥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一(2)题。(7分)
行香子
苏轼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②,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③。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双桨鸿惊”句,有人认为是船桨划动如鸿雁惊飞,有人理解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你认为哪一种理解更合理,请结合诗句说说理由。(4分)
13.下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慨叹?结合本词,并联系作者的其他作品,谈谈你对这种人生感慨的理解。不少于200字。(10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贫。
1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5.文学批评写作的独特规定性是什么?根据文意,分条概括。(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戈壁听沙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E.文章以“沙”为线索,围绕着看沙、听沙、治沙,展开对戈壁文化消亡的审视思考。
17.文章第⑨段引用王国维的《读史》诗有何作用?(5分)
18.文章题目是“戈壁听沙”,作者从沙中听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19.请解释画线句“有一种孩子对母胎下意识的眷恋和向往”的含义,并结合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历,谈谈你的感悟。不少于200字。(10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60分)
有一句老话说:“善要人知即为非善。”意思是,做了好事一定要让别人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这里提倡的是做好事不留名。
民营企业家陈光标则一直在大张旗鼓地高调做善事,并且理直气壮地说:“做了好事就是要讲出来,我帮助一个人,只做了一件好事,如果跟10个人说了,就是做了10件好事,跟100个人说了,就做了100件好事。”
上述观点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丰台区2012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
统一练习(一)——参考答案
语
第Ⅰ卷(共27分)
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答案 |
B |
C |
D |
B |
C |
D |
C |
D |
A |
【试题解析】
1.B【A
2.C【A
3.D【A项成分赘余,去掉“校际间”的“间”。B项搭配不当,把“改编剧本”中的“本”去掉。C不合逻辑,把“空气污染”改为“空气质量”。】
4.B【白居易倡导的是新乐府运动。】
5.C【“逐步”指一步一步地发展,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的有计划的努力;“逐渐”指慢慢地变化,没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事物的变化。根据语境,选择“逐渐”。“品位”指物品质量以及文艺作品达到的水平等,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是动词。这里选择“品位”。从内容看,应是因推崇这种境界,才把王维尊为始祖。所以选择C。】
6.D【正,使动用法,使……正确,意即指正,修正。就正:请求指导修正。】
7.C【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转折,但;第二个“而”,连词,表顺承,就。B项第一个“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结构助词。C项两个“则”,连词,就。D项第一个“以”,连词,表目的,来;第二个“以”,介词,拿。】
8.D【“余”应为“张君”。】
9.A【“且要常聚”错,原文第三段有“而友不可以常聚”。】
第Ⅱ卷(共12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0.(5分)
知化则善述其事
【评分参考】本题5分。标记“/”处,每断对2处,得1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断句参考译文:
能知晓造物者化育万物的功业,能彻底洞悉其不可测的神奇,才算继承父母的事业与志向。在人们看不到的隐秘处都不做负心之事,才是不辱父母的孝子。时时存仁心养天性,才算是无所懈怠。夏禹不喜欢美酒,是顾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教育英才,对天就像颍考叔的纯孝,能使同类都成为天之孝子。竭尽全力以使父母达到欢乐,这是舜之功劳;顺从父命,不逃他处,以待烹戮,这是太子申生被谥为“恭”的原因。从父母得来身体又完整归还给他们的是曾参。勇于顺从父母之命者,是伯奇。贫贱忧愁,是天地父母器重你,使你得到成就的方式。活著的时候,我顺从事理;死的时候,安宁而逝。
11.(8分)
①靡室劳矣
③潦水尽而寒潭清
⑤杨花落尽子规啼
【评分参考】本题8分。每句1分,多字、丢字、写错字一律不给分。限选其中4道题作答,超过4道题则以前4道题为准。若文字涉及版本区别,酌情处理。
12.(7分)
(1)(3分)D
(2)示例一:我认为船桨划动犹如鸿雁惊飞更为合理(1分)。一叶小舟,荡着双桨,象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1分)。与前句“一叶舟轻”及后句“过沙溪急”相呼应(1分),将舟行水中的优美姿态及舟之轻盈、迅捷写得传神(1分)。
示例二:我认为船桨划动使鸿雁惊起的解释更合理(1分)。清澈的江面上,一叶小舟的划动就能使岸边的鸿雁惊飞,以动衬静,突出环境之安静(1分)。“双桨鸿惊”“鱼翻藻鉴”的动态与“天清”“波平”的静态结合(1分),共同表现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1分)。
【评分参考】共4分,四个要点,每点1分。
13.(10分)作者产生了世事变迁、物是人非、人生如梦的感慨。(2分)
联系本词和作者的其他作品谈理解:略
【评分参考】作者的人生感慨,2分;结合本词分析,2分;联系作者其他作品分析,4分;语言表达,2分。
四、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4.(3分)
15.文学批评写作的语言应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融合;文学批评的写作应通过“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阅读来保证学术性;文学批评的写作要有独创性的观点;文学批评的写作要有理论思想做基础;文学批评的文体风格以议论为主。
【评分参考】本题5分。五个要点,每点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
16.(4分)A
【评分参考】答对一项得2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17.①印证上文,从历史角度说明东迁种族为西部山川所养育;②用情感强烈的诗句引出下文对西部山川孕育中华民族的感叹和眷恋;③引用名人诗句,丰富内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可信性。
18.①严酷的自然环境;②人们展现出的精神力量;③繁荣、悠久、壮丽的西部文化;④人们对未来的憧憬与展望。
19.(10分)
句意理解:“母胎”是孩子的诞生地,正如西部文明是中华民族的源头和根脉(2分),“眷恋和向往”表达作者对本源文化的追寻和怀想,这正是作者文化寻根意识的体现。(2分)
结合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谈感悟:略。
【评分参考】本题10分。句意把握,4分。结合阅读体验和生活经历谈感悟,4分。语言表达,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0.(60分)
类别 |
评分要求 |
评分说明 |
一类卷 (60~50分) |
紧扣题意,中心突出 内容充实,感情真挚 语言流畅,表达得体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
以5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文章即可得55分以上。 |
二类卷 (49~40分) |
符合题意,中心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 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
以4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个方面比较突出的文章可得45分以上。 |
三类卷 (39~30分) |
基本符合题意,中心基本明确 内容较充实,感情真实 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 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 |
以30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符合三类问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文章可得35分以上。 |
四类卷 (29~0分) |
偏离题意,立意不当 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 |
以29分为基准分,向下浮动。 |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标题空缺,减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唉!交友之道衰落很久了。(人们大都)忙碌追逐,趋炎附势,惟利是图。一旦大势已去,利益已尽,就疏远了;有的人相见时相互吹捧,背地里就诋毁对方。这样的人都不可以作为朋友。
我观察如今相互交友的,平白无故相聚一堂,饮酒吃饭嬉戏作乐,相互谈论一些放纵而不加收敛的言论。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平时大家在一起谈论问题却不涉及大义,岂不是很难成就事业吗!有的或者放松懈怠,心意颓废,他们与朋友交往,散漫随便稀里糊涂,没有什么可相互切磋学习的才能,这是我所担忧的。我认为一个人不可没有朋友,而朋友不可经常相聚,平常则各关其门,各自专心自己的事务,如同田地有分界一样。经过一段时间,朋友会面一次,会面时就出示自己的疑难问题相互质疑询问:在没见面的日子里我的朋友学习有多少收获?那些曾经不知道而现在却能了解的事物有多少?那些已经会做又反复实习,以不至于忘记的事有多少?(朋友间)有善举则相互表扬,有不好的地方就要相互批评,交友之道(就应)像这样而已。
我在京师作客游学,客居在京城外面,而震泽(县)人张宏勋先生居住在京城里面,相距六七里路,每过十天或半月,张先生必定出城与我见面。相见时必定有一幅书法、一卷画、几篇诗,从袖中拿出来与我共同欣赏,(这样一来),合宜他擅长的也越来越擅长,长久这样,他的诗一天比一天精工,也一天比一天丰富。他将诗作汇聚成集,请求我写一篇序。我敬佩张先生每次出城都会以诗文与我相会,又惭愧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向张先生请教,(且)对交友之道又有所感,于是就写了这篇文章作为张先生诗集的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