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春雨
2010-10-2
来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看天安门看天安门前面的金水桥。
虽然在报纸上在电视里无数次的看过。但是真的看见了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今天当我真的匆忙忙站在金水桥钱的时候,想留一个影像时,总觉得金水桥那富丽堂皇雍容华贵让我无法接近,那沧桑里透出来的威严让我不敢有一点放肆的念头活举动,就连准备了很久很久的poss也在快门按下的一瞬间放弃了。
后来我又去了颐和园,那里的十七孔桥就别有一番风情,虽然游人涌动,但你可以放松下来,看看满湖的风景。北面的亭台楼阁自然有皇家气象,而西山远远近近的层次都倒映在湖水里。山和水相容,已经有几分景色的韵致,但是呢,还是游人如云,留影合照的地方总是人头攒动。还是煞了风景。这里的桥已经是被宠坏了,让我无法和桥更加亲近。
我不甘心,儿时村口那样的小桥哪里去了呢?于是,我又去了杭州,江南也有山有水,充溢灵气的地方。但是您看吧,那里更加喧闹。虽然岸边的柔软的柳丝在微风里卖弄着万种风情抚扰着游人的脸,还算有一点情趣,但是您看吧,断桥已经完全被游人们拥挤的满满的,让您顿时不忍心再去耐心地端详它一会儿。人太多啦。哪里还能隐藏我儿时听到的白娘子故事呢。沮丧进而伤感进而失望进而绝望,悻悻而归。至于那现代的宏伟的跨江过海的水泥大桥,我是没有心思看的。
在“明月松间照”的夜晚。一杯茶,悠然而至的清香再一次引我如梦。我开始怀念藏着说不尽的故事的故乡村口的那座老石桥。它曾是是我儿时的乐园,是我梦想的源头。
那是没有各式的电动玩具,更没有网吧或者psp之类的年代。孩子们的乐趣就在那坐长满青苔的老石桥上。说是老石桥,其实也只不过桥墩有几块大石头。桥头有一个红石臼,夏初,母亲在那里舂麦仁。还没有等母亲舂好,就偷偷的抓一把,塞在嘴里,很甜很香。边吃边看着桥下的水里的月牙,月牙在水里摇啊摇啊,要成一片银光。看着出神,不知道母亲已经回家。
石桥下面是伙伴们捉迷藏的最好去处,但是这需要胆量和勇气。有一回父亲鼓励我要勇敢的下到石桥下面,父亲说越是大家不敢去的地方,越不容易被找到。真的,那一次,就连比我大两岁的四哥都没有找到我,我高兴了好一阵子。但是让我记忆最深的还是父亲那句不经意的一句话。“越是大家不敢去的地方,越是不容易找到的地方。”这是一句多么有哲理的话,从此我学会了从哲理上分析问题。越是有挑战的事情越是精彩的事情,后来我历尽艰险考了研究生。
后来上了学,石桥是我们伙伴们早起约定在那里集合去上学的地方。起得早,惊动了几只狗,他们狂傲地躲在黑夜里撒欢。孩子们一个接一个的来到桥头。一边说笑一边等待晚来的伙伴。小石桥见证着,我儿时的友情。桥下的小河里还荡漾着我们的笑声。
渐渐的明白:总觉得那些石桥不合乎自己的性情,其实因为它们没有自己经历过的童年,没有自己童年的故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