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网:京籍家长与非京籍家长在教委信访办发生激烈争吵。一段视频什么也听不清什么也看不见明白。导致这个标题让我联想了一些关于京籍和非京籍话题。京籍和非京籍为什么这样牵动人心,还是因为祖国的未来,我们的孩子。因为一个户籍,同是一个班级的孩子却不能一样的参加各种考试,因为一个户籍上大学要比别的孩子多考多少分数因为一个户籍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多少心酸的故事。
人为地制度阻挡了一个孩子的梦想,人为的制度冷却了不知道多少梦寐以求这进入祖国伟大首都,向往北京天安门的梦想,人为地制度又黯淡了多少颗热爱这片土地的心灵。我们生在这片土地,我们长在这片土地,我们更热爱这片土地。
每一次我给孩子们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我都会泪流满面。面对着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还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生活备受压榨;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贫困的孤岛上;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他是那样勇敢地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诸于众。
他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立起来,真正实现其信条的真谛。他梦想有一天,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他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判他们的国度里生活。黑人男孩和女孩将能够与白人男孩和女孩情同骨肉,携手并进。
当老师给孩子们将梦想的时候老师是如此的愧疚。老师的懦弱永远不敢正视孩子一伙的眼睛。“老师,为什么我考的分数比那些同学高却不能考到那个我梦想的学校?”无数次老师面对这样的质疑,都无地自容,老实回答不了孩子这个问题,老师无能。不知不觉有一天这些孩子被父母带回老遥远的老家,告别了他们生长的熟悉的都市。也许有的会回来,也许有的永远成了一个过客。就像天上的拿到银河,永远不会有跨越的机会,永远。
多少个夜晚,我在梦里呼唤,呼唤我曾经的孩子,他们在哪里?没有回音。他们永远消失在了都市的喧嚣里。但是他们既然热爱这里,他们就应该有权利呆在这里。但是,他们不能了,因为他们没有户籍。户籍一个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还有城市太拥挤,还有教育资源太少,还有……不说了,这些理由看起来多么唐璜,堂皇的连他们自己说这些的时候都觉得脸红。
生命只有一次,对于没一个孩子人生只有一次机会。因此,平等的接受教育是任何借口或者冠冕堂皇的所谓理由都无法推脱的。推脱就是历史的罪人。每一个有良知的政治家所坐的决策都应该经受住历史的考验和良心的拷问。
我们期待着有一天我们所有的孩子:南方的和北方的,汉族的和少数民族的,农村的和城市的,父母是国家人员和父母是农民的,京籍的和非京籍都在同一个蓝天下平等的考试,平等的进入大学,平等的参加工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