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小学校园文化诸方面含义

新华小学校园文化诸方面的含义
【办学宗旨】让学生拥有快乐童年,让教师展示精彩人生。
【办学宗旨释义】童年是快乐的,童年是美好的。学校倡导“有效教学”,在不加重课业负担的情况下,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还真学生的快乐童年;也让教师都能立足这一平台展露自己的才华,教书育人,演绎自己的精彩人生。
【教育理念】赏识
【教育理念释义】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用期待的眼光,塑造一代人。
【办学目标】
环境优雅型花园
【办学目标释义】环境上要求办成一个风格别致的花园式学校;功能上要求是一个强身健体、其乐融融的场所;作用上要求办成一个书声琅琅的书院;形式上要求是一个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浓缩了的社会家园。
【培养目标】
学会做人
学会劳动
【培养目标释义】社会是一个大家庭,长大之后人总是要参与社会工作的,通过几年的校园学习,在教师良好师德的熏陶下,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得到全面发展,把自然人培养成社会人,学做道德高尚的人,为将来人生奠基。
【校训】快乐
【校训释义】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地学习,让每一位教师快乐地工作,倡导师生努力学习,好学上进,成就多彩的人生;让师生不断在挫折和成功中验证自己的生存能力;有敢于人先的气魄,勇于超越的信念,崇尚科学的态度,不断追求今天的完美,创造成就明天的辉煌。
【学风】勤学
【学风释义】
勤奋学习,乐于学习,灵活学习。
学生勤于学习,拥有不怕苦的钻研精神,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乐于接受知识,形成乐于学习新知识的良好风尚;学生灵活学习,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
【教风】乐教
【教风释义】
乐教,面对学生要快乐,要求备课认真,课堂坚持启发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注重能力培养和学法指导,提倡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标;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难易相同,让优秀学生吃饱,让后进生吃得了,学业检测之后,对优秀生要表扬,对后进生要及时帮助和鼓励;教研氛围要浓厚,教研活动不搞应付,学术民主,能愉快接受教研组、教导处安排的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
善教,要求教师重视赏识教育,通过内容多样化、形式趣味化、方法新颖化,着重落实《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重视学科渗透,将德育目标分解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善于用名人的崇高师德风范来感染学生,努力以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重视德育网络。
活教,要求教师内容求新,着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方法求活,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变教师说为学生体验,变教师讲授为学生感悟,变教师统教为学生自主选择,变师道尊严为教学相长,最终形成教有特色,教有风格;努力在教中研、研中教、教中写,加快从“教书匠”、“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转变的步伐。
【政风】尚勤
【政风释义】
要求学校行政人员要勤到岗。工作勤奋,爱校如家;在工作中提倡实事求是,不为虚,只为实,脚踏实地、朴实无华;工作大胆并且要有创新;坚持廉洁从教,为教师、学生、家长办实事,干好事;一生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楼名】
实验楼——至真楼
【至真楼释义】至真楼实际上是实验综合楼,内有科学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电脑室及阶梯教室。人的知识的来源有两个途径,一是间接知识,来自于书本,是前人智慧的结晶;二是直接知识,来自于生产劳动;毛泽东主席曾经说过:“实践出真知”,作为教师和学生要敢于挑战以前的结论,大胆实践,寻求至高无上的真理。
教学楼——至爱楼
【至爱楼释义】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著名教育家斯霞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希望学生间能多一份关爱,多一点真情,用有爱和睦谱写出美妙的爱的乐章;希望教师把全身心的爱献给自己的学生,爱生如子,把自己终生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当作挚爱的事业。故将教学楼命名为“至爱楼”。
行政楼——至善楼
【至善楼释义】“臻于至善”。这句典故出自于古代四书中的第一本《大学》,《大学》开宗明义就有这样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成年人为学的根本在于修明自身,用自己学问的道和德的成就,投向人间,亲身走入人群社会,亲近人民而为之服务,最终达到完美的境界。行政楼命名为“至善楼”,就是要求每一位教师有亲民思想,为学生服务、为家长服务、为社会服务。
用膳楼——至美楼
【至美楼释义】至美楼它好像一个小别墅,是学校中最美的建筑。至美楼两层,上层为健身房,用于健身,下层为厨房,用于美食;取名“至美楼”,与至善楼合称为“至善至美”,出自茅盾《三人行》七:“他渴望着震撼着宇宙的大风暴,而且他又把这个理解作为翻掌间便立现了至善至美世界的“奇迹”,因而对于生活的实际的转变——在矛盾混乱中所产生的向前进展,他就不能了解,而且反感到丑恶。”
【校标释义】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