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枞
老枞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7,163
  • 关注人气: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流媒体技术的前世今生

(2012-02-10 22:29:08)
标签:

转载

随着流媒体技术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接受流媒体的终端处理速度越来越高,也就是说,未来几年后,PC,STB,PHONE,PAD的接收方式,由单纯依赖解码芯片,变成可以使用软件解码,那么未来各种终端的编码和解码会趋同,广电,电信和移动,互联网音视频服务公司,在技术上会越来越相近,甚至可以跨运营商服务。
原文地址:流媒体技术的前世今生作者:ciphor

流媒体技术是把完整的影像和声音数据经过压理后保存在网站服器上,用可以边获取信息,从而无需将整个文件下之后再看的网

流媒体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94年一家名叫Progressive Networks的公司,即现在Real Networks的前身。当时这家公司推出了能够在互联网上能够以流媒体的形式发布和收听各种音乐的产品,受到了广泛的欢迎。随后,包括微软、苹果、网景等IT巨头们也看到了流媒体技术中所蕴涵的潜力,也先后开发出了自己的产品。IETF(互联网工作组)则联合众多流媒体技术公司开始制订相关的技术规范,希望众多厂商的产品能够相互兼容,共同将市场做大。

19984月,IETF的多媒体小组mmusic发布了第一个标准化的流媒体通信协议RTSP 1.0,这份标准协议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Schulzrinne、网景的RaoRealNetworksLanphier三人主导制订的。这标志着流媒体技术的发展进入了标准化的轨道。除微软和Adobe外,其他厂商如苹果、RealNetworksPacketVideoEnvivio等,都在自己的产品中支持了RTSP 1.0协议。

后来的发展表明,RTSP 1.0标准的制订者没有充分预测到互联网带宽的快速增长,以及由于IPv4地址短缺导致的NAT技术的广泛使用,还有代理服务器的大量存在,它在传输可靠性和易用性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各家厂商都做了一定程度的修补,比如支持RTSP over HTTP,支持NAT穿透等,但仍然于事无补。在2005之后网络视频大爆炸的几年中,RTSP 1.0并没有得到youtube, hulu, 土豆,优酷等视频服务提供商的青睐,相反,Adobe公司开发的私有流媒体技术RTMP以其优秀的易用性和富媒体的一体化集成,得到了多数视频服务提供商的追捧,成为了事实上的标准。

RTMP多数人可能并没有听说过,但Flash大家就都会有印象。Flash技术最初是一种采用矢量图的富媒体技术,由Macromedia公司开发。Macromedia公司在2005年被Adobe公司收购。RTMP就是在Flash中嵌入视频所采用的一种实时通信协议,最初是私有的,于2009年公开。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赢者通吃”。当年与TCP/IP相提并论的ATM、令牌环等技术,现在已经少有人知。同样,在应用层的通信协议,HTTP也具备赢者通吃的潜质。HTTP协议最初是为B/S架构的网页浏览应用设计的,简单易用,但最初被认为并不适合在流媒体这类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领域中使用,而且会造成通信过程的额外负载比较重。但是RTMP的成功显然推翻了这一观点,因为多数场合RTMP应用都采用了HTTP作为承载,这样可以保证在绝大多数网络中都可以直接使用而不需要复杂的配置和调试。在IP网络带宽快速提升的趋势下,HTTP所造成的额外通信负载已不再重要,相反,它在易用性上的优势却越来越明显。

2010年起,苹果开始在iOS设备上支持一种叫做”Live HTTP”的流媒体技术,并宣布在iOS上不会支持RTSPFlash技术。Live HTTP本质上跟基于HTTP的文件分段下载很接近。在带宽充裕的前提下,live HTTP能够实现跟RTSPRTMP同样的流媒体播放效果,同时得到了更好的易用性,更简单的控制。

在最新一代的超文本标识语言HTML5中,视频文件的点播,同样也采用了HTTP作为其承载协议。

可以看到,HTTP在流媒体通信协议领域上“赢者通吃”,已是必然的趋势。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