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话说饮茶与健康
(2011-11-25 13:34:22)
标签:
转载 |
冬天来了,可以喝喝颜色偏重的茶叶,比如红茶,普洱等,十分受用。
真茶泛云液,一饮可延年
一.茶诗中的饮茶与健康
流华净肌骨,疏渝涤心源。
真茶泛云液,一饮可延年。
诗思一坐爽,睡魔千里遐。茂陵病解渴,顿觉肺气嘉。玉川风腋兴。直欲凌烟霞。
示病维摩元不病,在家灵运已忘家。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
二.茶从药用到饮用
《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周鲁公。”
其根据是《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
而解之。”
早在远古时期中国就开始利用茶了,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开始是作为药用。
《神农食经》:《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
在远古时期,天然物(植物、动物、矿物)是人类惟一的药用资源。茶具有众多的保健功能,茶最早是作为药用。
那时没有食物、药物之分,“药食同源” 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现代医学、药学,今非昔比。如何解读“药食同源” ?如何理解茶的保健功能?
三.古人论茶效
早在公元前2世纪,司马相如《凡将篇》记述的20多种草药中就有茶。
东汉(25-220年)华佗《食论》:“苦茶久食,益意思” ,是茶
药理功能的最早记载。
汉末张仲景《伤寒论》:“茶治便脓血甚效”。
唐代(618-907)《唐本草》:“茶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渴” ,“主下气,消宿食” ;《食疗本草》:“茗叶利大肠,去热解痰” ,“主下气,除好睡,消宿食” ;《本草拾遗》:茶可“破热气,除瘴气” ,“久食令人瘦,去人脂”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茶苦而寒……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又兼解酒食之毒” ;“叶,气味:苦、甘、微寒,无毒。主治:瘘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下气消食。作饮,加茱萸、葱、姜良。破热气,除瘴气,利大小肠。清头目,治中风昏聩、多睡不醒。治伤暑。合醋,治泄痢,甚效。炒煎饮,治热毒赤白痢。同芎,葱白煎饮,止头痛。浓煎,吐风热痰诞。”
中国历代古医方书记载了许多茶疗方。经史子集类及茶叶专著,关于茶的功效的论述颇多。主要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安神益思、消食解腻,和胃止泻、利尿通便、明目洁齿、杀菌解毒等。明·李中梓称茶为“万病之药” 。
四.国外茶与健康的论述
1646年荷兰Dr Med Tu-Ipius赞扬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
1772年英国Dr Co Lettson《茶的医学性质》:“茶是养生妙品,百病药剂。”
1863年伦敦《Lancet杂志》:“细胞组织受若干感情的影响而迅速损耗时,茶有攺变的功效。”
1883年W. Cordon Stables《茶 健康饮料》:“在午前或炎热时,饮茶比饮酒更使人凉快、安静及增加活力,其作用且颇持久。”“饮热茶有抗寒抗热的功效,……茶可以减少疾病的传染。”
1902年巴黎医生LOUIE Le. Mery《食品论(A Treaties on Eoods)》:“饮茶补身,好效果多,而不良影响少,在神经昏扰时,饮茶可恢复元气”
1903年美国菲列得尔亚《药学杂志》:“工作紧张,虚耗身体及精神能力殆尽时,饮茶有恢复元气的效果,支起萎垂的精神,而无不良效果。”
1904年伦敦《泰晤士报》Jonathan Hutchinson撰文:“饮茶功用可以振作颓丧精神,使愤怒平静,防止头痛,而使头脑适于工作,所以茶是神经营养剂。”
……
总的来说,国外早期的论述多半涉及茶叶中咖啡碱的兴奋作用。近几十年的科学研究则较深入地揭示了茶多酚等的保健功能及其作用机理。
五.茶叶主要功效成分
目前己探明茶叶中具有保健功能的活性成分:主要是茶多酚、咖啡碱、茶氨酸、茶多糖以及维生素类和各种矿质元素等。其中茶多酚的生理活性作用及其应用是目前研究最多、影响最大、成果最显著的。
茶多酚的保健功能:
①抗氧化
咖啡碱的保健功能:
①兴奋神经;
六.我说饮茶与健康
随着现代药学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以天然物为药的时代巳经成了历史。人类的平均寿命,今非昔比。这主要得益于现代医药科技。
现代医药科学虽然实证了茶的保健功能,但在临床应用上,主要常用的药物中,中草药(茶)巳降到了次要的地位。
今天我们谈论茶的保健功能并不过时,但“保健医学”与“临床医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茶就是茶,是饮品;药就是药,属药品。一些缺医少药的穷乡辟壤,以草药、单方治病,亦不鲜见。
茶具有抑菌消炎等功效,我就有亲身体会。高脂肪、高蛋白,暴食过度,一杯热酽茶,确能解油腻之苦。饮茶对兴奋神经的作用,可谓立竿见影。但平日饮茶,浓淡无常,不存在剂量概念,不同于用药。
生津止渴、清热解暑、安神益思、消食解腻,和胃止泻、利尿通便、明目洁齿、杀菌解毒这32个字,用来概括茶的功效亦不是言过其实。
相期于米,何止于茶。喝茶养生,益寿延年。
注:主要资料来源 骆少君《饮茶与健康》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