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雍县老凹坝龙场宣慰庙序
盖闻,古往今来,立功于国、立德于民、立言于世,三者皆不可朽也。而竖碑、建庙、塑像、则显其功绩,鉴诲于后之来者。
故上溯宣慰庙之来源,其先祖慕齐齐居东川罗邑山,为蛮长;生济济火,及长有才武,擅骑射;值汉后主建兴三年,诸葛武侯征南蛮孟获,火献粮通道,佐孔明七擒有功,封罗甸王。三世火阿得承袭王号,四世得阿乌至二十世勿阿纳始入水西,传四十五世纳志主色开基贵州;沿袭六十六世陇赞霭翠至七十二世裸至龙铺,明英宗赐安姓;七十三世安祚至八十五世安胜祖乃停袭位,而四十八目仍存。
自汉后主建兴三年至康熙三十七年,凡一千四百七十四年,累世长水西先为蛮长,为罗甸王,为姚州刺史,为顺元宣抚使,为贵州宣慰使,为水西宣慰使,其官称苴慕;有九扯九纵之设,有十二则溪,有四十八目,有百二十骂衣,有千二百夜所。
勿阿纳初至水西,其仆者额中后为白族之祖,徙居楚雄。
水西所辖地区,安顺土府名播勒,威宁土府名乌撒,毕节系比五旧基名裸革,镇雄土府名忙布,永宁王府名扯勒,遵义土府名扒瓦,贵州原系姑糥,镇远土府名租义歹,霑益土府名赌家,水东河普安土府名阿外则,黔西土府名过仲,平远土府名比剌,大定土府名白扎果,母鹅格即水西,鸡古格即乌撒,古苦格即宣威,录录格即及播勒,歹得普遏即乌蒙,黑豹著舌即镇雄,录祖普遏即东川。
谱载,建昌、雷波、乌蒙、东川、芒布、乌撒、永宁、普安、普里、水西同出一祖,历代以来,民族自治其境,上纳田赋,贡之方物,助以平叛,垦辟耕地,开通四径,首兴领域文教,亲悉境内民情,功绩载之谱牒,犹可稽考。
据大定县志云:明洪武初年,霭翠及宋钦先后去世,奢香刘赎珠袭位,贵州都督马烨借口鞭笞奢香,香忍辱含屈,在水东请赎珠商量,赎珠先上京告状,准旨,宁废一人而安一方,赎珠复同奢香见朱元璋,严惩马烨下狱。香许开通黔道,设九驿,赐锦衣文彩,不久工竣,为巾帼杰出。当今重修其墓,为光前启后典范。
清顺治十五年,洪承畴吴三桂入黔征讨李定国罗大顺之乱,兵临黔境,不能进,赖安坤支援,兵克贵阳,彻底消灭李罗,嘉奖不凡。其后吴三桂剿安坤皮熊,坤妻禄氏捧幼子胜祖,先避昭通,后匿郎岱,坤熊战死,毙命者甚重。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清,胜祖长成,母子聚集兵丁,激励士卒,援振戈矛,为国尽力,兼雪父母同胞不共戴天之仇,协助清兵戡平三桂。功赏胜祖,诏袭宣慰使,康熙三十七年胜祖卒,无嗣停袭。
上述源流,载之于书,功德留于人世,难以寄托祖先之恩泽。于康熙年间,当地彝民在乐治、法那、龙场各建宣慰庙,以示不忘其本。乐治、法那仅遗庙基,龙场宣慰庙尚存,原址在今壁上挂灯也称观音坐莲台,不时有人上香祭扫。清代咸丰之际,乃邬二头人经管,清末首人郭绍法将庙迁徙白鸡引路,至民初会首陈祖信、张太明始祭宣慰庙,圣诞二月十七日,庙有常熟始于陈堕堕,庙祝始于李福寿,后之庙祝有张润秀、李四季、李德先、冯绍文、杨祖芬等,皆因时局几度变迁,庙宇不振。今逢盛世,乃修观音殿及南房。庙荣焕然一新,雕刻圣像二十二尊,于戊寅年七月十八日,迎圣上座。唯愿神灵显应,佑生民于福廕,圣造昭彰,历百世其永昌。谨序。
宣慰庙题讚
上溯先世 东川起根 原住罗邑 蛮长自称
助汉有功 王号始兴 后封宣慰 代代相仍
奢香赎珠 杰出夫人 开通黔道 书志有名
八十四老 传至安坤 明赐安姓 沿至于今
坤袭重位 为国有勋 夫人禄氏 继以忠贞
抚孤教子 戡乱保民 民留后世 长注人心
首创文化 亲悉民情 历袭千年 恩惠慈仁
难以寄托 安慰庙承 年代久远 庙宇凋零
开书从武 忠厚通兴 泣前以后 老世永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