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青春期女儿游山西:从《黑神话:悟空》到曾经的中国金融中心

分类: 亲子旅游 |
得益于气候干燥、战乱少和宗教氛围浓厚的保护,三晋大地蕴藏着千年历史文化的积淀。话说我也算是见多识广,但是山西刷新了我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见识了什么叫悬塑。
悬塑,是一种悬插在壁面上的彩塑艺术。它围绕殿内佛坛的主尊塑像,在四周及上方的壁面塑造而成,形成立体华丽的视觉效果。
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制作团队高度还原了中国古建筑,在全国36个实际取景地中选了27处山西古迹,并将悬塑等融入游戏场景,使山西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景点迅速走红。
我们走访了其中的双林寺、观音堂和崇庆寺。站在悬塑前,扑面而来的艺术压迫感,令人屏息震撼。
第一次知道山西平遥曾经是中国的金融中心。
1823年开张的日昇昌是清朝第一大票号,它也是中国第一间专营存款、放款、汇兑业务的私人金融机构,可谓现代银行的雏形。最鼎盛时期开了35间分行,每年汇兑总额高达3800万两白银,控制全国近一半的流通货币,有汇通天下的称号。
清代科举史上有个奇特现象:新疆、甘肃地处边陲,云南开发尚浅,台湾建制未久——这些偏僻之地未出状元尚在情理之中。但"海内最富"的山西,整个清朝竟也状元绝迹,为什么?因为山西的优秀人才早早被票号挖走了。《论语》曰:学而优则仕,山西则是:学而优则商。
历史总是一次次重演:21世纪初中国金融业爆发——挣钱多来钱快,各省高考状元很多都涌往薪资极高的投行。近年行业调整投行纷纷裁员,状元们很多要被迫转行。
反观当下,学习好的都热衷考公,因为旱涝保收。什么时候状元们热衷于当科学家、医生、老师、企业家……中国就真的位居世界前列了。
平遥古城日昇昌票号博物馆和文庙里的状元卷
漫步在青砖灰瓦间,感慨山西古建筑的精妙绝伦和晋商文化的传奇色彩,导游讲解的眉飞色舞,我们听的兴高采烈,唯二姐面色如土视死如归状,要不然就是盯着手机头也不抬,坐在文庙的门槛上死活不肯进去参观。
现实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带青春期的孩子逛历史景点!
在晋中市的乔家大院、平遥古城和双林寺
我们去过的历史古迹
一、太原市:晋祠
二、晋中市: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双林寺
三、长治市:崇庆寺—五凤楼—观音堂
目录
一、学晋商智慧
1、平遥古城看“东方华尔街”
2、乔家大院藏晋商兴衰史
二、访古建瑰宝
1、双林寺千佛彩塑
2、观音堂明代悬塑
3、崇庆寺宋塑遗珍
4、五凤楼辽金构韵
5、晋祠古建博物馆
一、学晋商智慧
1、平遥古城看“东方华尔街”
1997年,平遥古城一出手就拿下中国仅有的两座整城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另一座是丽江古城)。
19世纪的平遥古城作为全球TOP4的金融中心,被誉为"东方华尔街"。日升昌票号发明了全国通兑的汇票系统,密押技术能让一张纸片价值十万两白银(防伪程度堪比现代瑞士银行)。他们还推出了"异地存取免手续费"服务——清朝的山西人已经卷在了金融服务业。
平遥古城作为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汉民族古城,现存3797处明清民居、22家票号旧址,"展示了中国近代金融业诞生期的完整样本",记录着中国商业文明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关键一跃。
不过现在古城商业化过度,据说整个平遥古城有800多家旅拍,同质化严重,古院落都淹没在五颜六色的商业街里。街上挂着做工粗糙,看起来有点廉价的红灯笼,影响美观。路比较窄,大街上的电瓶车、观光车到处乱窜。
30多年前,余秋雨就曾在《抱愧山西》里写道:“平心而论,今天的平遥县城也不算萧条,但是不少是在庄严沉静的古典建筑外部添饰一些五颜六色的现代招牌,与古典建筑的原先主人相比,显得有点浮薄。”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康宁路
满大街旅拍和电瓶车
我们去过的景点:
1、城墙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明洪武三年(1370年)重建后经历代扩建而成。形似神龟(六门象征首尾四肢),体现"稳健经营"的晋商哲学。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古城风景,最佳线路是从南门上,到云路老街下,步行1分钟就到文庙。
2、文庙始建于唐贞观初年,是中国各级文庙最悠久的一座。保存有中国1300多年科举史流传下的唯一一份状元卷。记得去跨龙门,寓意“鲤鱼跃龙门”的好兆头。
3、日昇昌票号是中国第一家票号(银行),开创了“汇通天下”的金融网络。鼎盛时期,平遥票号的分号遍布全国,甚至远至日本、俄罗斯,掌控着清朝近半的白银流通。展馆展出有银票和防假密押。
4、汇武林陈列馆集镖局与教场于一身。主要展示了中华武术和平遥武术的源流。
古城民居等老建筑
市楼
2、乔家大院藏晋商兴衰史
如果说平遥古城是晋商的“华尔街”,那乔家大院就是他们的“比弗利山庄”了。这座占地8700的北方豪宅,始建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是明清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宅院,有6个大院、313间房、2000+件文物。
乔家大院记录了晋商乔氏百年兴衰史,从磨豆腐发家到富可敌国的鼎盛再到衰败,是晋商精神的载体和明清北方民居的一颗明珠。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曾让这座宅院闻名于世,90年代初期还在欧洲和北美上映,不过电影里妻妾成群属于艺术加工。乔家最富时资产约占清政府年收入1/3,却坚持“三不准家规”(不准纳妾/赌博/虐仆),真实的乔老爷堪称清朝企业家的一股清流。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
1、大院构成:
四堂一园:在中堂、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乔家花园。
其中在中堂是乔致庸宅第,规模最大,各种镇馆之宝都在这个区域。
2、镇宅“三宝”
九龙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西逃至山西,乔家慷慨资助了30万两白银。慈禧为表感谢,赐予乔家两盏九龙灯,全国仅此一对。除此之外慈禧还赠送了乔家“福种琅嬛”匾额。(左下图的蜡像是慈禧)
犀牛望月镜:是国家一级文物,高两米,重达一吨,镜面直径约一米,由东南亚进口的珍稀铁梨木雕刻而成。1997年香港回归时,山西曾仿制一面赠予香港特首董建华,刻有1997朵祥云,象征回归。(右下图是犀牛望月镜)
水银玻璃球:据传是乔家从美国进口的,用于监视会客厅的客人,堪称“中国最早的监控设备”。
3、石雕、木刻、牌匾
用100种书法刻的寿字
短短几行字道尽了一个女人的一生。
深宅院墙,外围墙厚度约1.2-1.5米(最厚处)
复盛城商业街和大院牌坊
二、探访古建瑰宝
1、双林寺千佛彩塑
1997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平遥“一城、两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去了离平遥古城约6公里的双林寺,镇国寺(约13公里)没有去,留下遗憾下次再去。
双林寺现存彩塑2056尊,从宋元到明清,堪称古代塑像界的"神仙打架"现场。这些彩塑占了山西彩塑数量的六分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宝库”。《黑神话》是老老实实来补了一堂传统文化课。
“未进双林门,不懂雕塑魂”——梁思成先生曾在此测绘月余,他记录双林寺彩塑“其精美程度可比敦煌”,林徽因在书信中特别提及千佛殿韦驮像“动态之绝,冠绝中原”。寺内的彩塑栩栩如生、形态各异,色彩鲜艳,琉璃眼珠依然透亮,仿佛在望向观者。
地址: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中都乡桥头村双林正街28号
寺院内比较有名的是千佛殿、菩萨殿和释迦殿。
1、千佛殿:
殿内有彩塑500余尊,占整个寺院的四分之一。自在观音(水月观音)造像坐姿优美、潇洒飘逸,身后四壁彩塑精雕细琢、千姿百态。身旁的韦陀像怒目圆睁、英气逼人,被誉为“全国韦陀之冠”。这两座是双林寺中明代彩塑的天花板。
2、菩萨殿
主像千手千眼观音,二十六只手各持不同法器。观音面容祥和,掌心的眼睛寓意着洞晓人间疾苦,其背后是400多尊姿态万千的悬塑。
3、释迦殿:
殿内四壁布满了彩塑,采用圆雕和浮雕的组合形式,每一格都是一个小故事,讲述了释伽牟尼从投胎降生到涅槃成佛的传奇故事。
不过现场不好的地方是塑像前都装了铁栅栏比较影响观瞻。
天王殿(山门)外3米多高的金刚像一字排开,怒目圆睁、威风凛凛。
天王殿内天冠弥勒菩萨居中,帝释、梵天分列左右,周围还有八位菩萨和四尊天王塑像。历经500多年,幸运的是都保留了原貌。
罗汉殿中间供奉的是观音菩萨,两侧各有九尊罗汉,是双林寺里年代最久远的一组雕像,据考证为宋代作品,有近1000年历史。
2、观音堂明代悬塑
长治观音堂创建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60多平米的殿堂内,却聚集了500余尊塑像,彩塑和悬塑相间,形态各异、精美绝伦。
国内现存的明代悬塑仅有四处(除观音堂外,还有北京大慧寺、平遥双林寺、隰县小西天),观音堂因未经后世补绘,是“原汁原味的明代彩塑典范”。
殿内以佛教故事为主,佛教“三大士”:观世音、文殊和普贤菩萨。中间正后金柱顶部,儒释道三教鼻祖共坐中央,释迦牟尼居中,孔子、老子分列左右,体现了自唐宋以来,儒释道三教共融的文化现象。
这些塑像最小的高度仅10厘米,而最大的约2米,衣纹、神态刻画细腻,采用矿物颜料彩绘,历经400多年仍色泽鲜艳。据说“文革”期间,当地村民用砖墙封存正殿,伪装成粮库,使彩塑免遭破坏;另外殿堂相对封闭,减少了光照和温湿度波动对彩绘的侵蚀。
小tips:观音堂坐东朝西,只有西面正门有窗户和门可以进光,所以推荐下午去看,上午和中午比较暗,如果加上阴天就只能看清大门对着的观音像。
现场人太多了,每次参观限时3分钟,最好避开热门假期。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史家庄关家南巷(距清水湾公交站1.7公里)
鎏金大字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诰封兵部侍郎郜钦所题真迹
观音堂最小的10厘米塑像, 就是镶嵌在天花上这尊小小的金佛,令人叹为观止。
看到悟空和八戒了吗?
3、崇庆寺宋塑遗珍
长治市长子县的法兴寺、崇庆寺是娴雅清秀的宋代彩塑艺术代表,这两家距离7.6公里,我们因为时间关系只去了崇庆寺。
崇庆寺藏于山中,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整个寺庙建筑古朴、氛围素净,千佛殿为宋代遗构,三大士殿是金代遗构(佛台宋代),地藏殿是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
寺内许多塑像的身体前倾10度—20度,改变了泥塑直立的方式,立体观感更强烈。塑像还采用了"沥粉贴金"工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宋代“美妆博主们”的“高光技法”,让雕塑历经千年依然容光焕发。
看完这些寺庙最让人痛心的是,曾经因为经济不发达,文物保护意识不强,所以盗墓者非常猖獗,文物被破坏得很严重。
去这种山里交通是一个问题。即使包了车到了山下可以坐电瓶车上去,下来时等电瓶车也要等很久。
地址: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色头镇琚村北侧的紫云山山腰
1、三大士殿
三大士彩塑(观音、文殊、普贤)和十八罗汉像,是宋代彩塑艺术的巅峰代表。三大士原像的衣纹流畅如行云流水,贴金工艺历经九百多年仍隐约可见,梁思成曾评价其"神韵之生动,犹胜大同华严寺辽塑"。
但是三大士彩塑原像1991年被盗,因为三力士很高,盗墓者在偷第一尊的时候头掉了下来砸烂了,他恼羞成怒把另外两尊也毁掉了。现在只有坐骑是真迹,三力士均为复制品,太可惜了!
十八罗汉姿态生动、表情鲜活,甚至带有市井烟火气,堪称"宋代现实主义雕塑教科书"。林徽因对十八罗汉彩塑的线描记录,成为后世修复参照。当时12尊罗汉头被盗,找回后,包括现在的菩萨像均由山西彩塑非遗传承人史延春老师主持重塑。
宋代十八罗汉像气度清雅非凡。
2、千佛殿
殿内存宋代彩塑五尊,为华严三圣释迦摩尼佛和文殊、普贤菩萨,两尊菩萨背后还有两尊观音站像,造型飘逸悠然,可见宋塑神韵。这种塑像形式在整个山西属独有。
可惜的是,围绕在五尊附近三面墙壁上的近千尊小佛像被盗的只剩一百多尊了,看起来太凄惨了。
3、地藏殿内有明代彩塑地藏王与十帝阎君,塑像神态丰富立体,黑琉璃眼睛是神来之笔,上部悬塑颇为精美,彰显了明代彩塑艺术的世俗性。
十帝是以中国历史上十位杰出的帝王为原型塑造,有面目狰狞有面容沉静,左侧中间白面红唇像神似唐太宗李世民,十位阎罗上方悬塑是死后世界,而主尊地藏王面无表情一脸平静。
天王殿内四大天王像整体气势保存完好,但是法器(如琵琶、宝剑)和脚下鬼怪塑像已缺失。
4、五凤楼辽金构韵
长治市南宋村的玉皇观,五凤楼是该观的山门古楼。相传宋末元初,为了纪念玉皇大帝的五个女儿修建了五凤楼,明代为了迎接玉帝探女又建了玉皇观、凌霄宝殿。
五凤楼是现存唯一的明代府衙楼阁,五重檐式结构建筑(实际为
3层),二楼那排看似装饰的斗拱,其实是承重结构。楼阁壮丽精巧,斗拱粗硕,出檐深邃,四角翼飞,寓意“五凤展翅”。
“五凤”的规制原本只有皇家能用,但山西工匠加了两个小凤凰,硬是钻了“空子”。
地址:长治市上党区南宋乡南宋村
1、五凤楼:
荆木大梁:楼内顶部贯通着两根直径约 50 厘米的彩绘大梁,是荆木所制。这根大梁据推算至少要生长 3000
多年才能达到如此尺寸,世间绝无仅有。
桑木独梯:一架弯曲盘桓而上的独木梯,桑木主干。桑木易开裂分叉,不易成材,能保存至今很罕见。
屋顶琉璃:琉璃脊兽完好无损,出自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黄绿相间,色彩鲜艳,捏烧精细,是上党地区明代琉璃艺术之代表作品。
檐角的四个琉璃兽,据当地人解释,之所以在此日夜忍受风吹日晒、雷鸣电击,皆因为他们就是民众口中所厌弃的“狠毒短小”的四大恶人:庞涓、伍子胥、韩信、罗成,这也是长治颇为独特的地方传说体系,和其他地区大不相同。晋南地区很多屋角都有,献亭也有。
荆木大梁和桑木独梯
屋顶的琉璃和檐角的琉璃兽
2、玉皇观
七拱十三踩:位于玉皇观建筑群北端的灵霄宝殿,前檐斗拱采用了“七拱十三踩”的规制。这是古建筑中极少见的高规格,北京故宫太和殿的斗拱结构最多才用了九踩。
斗拱不仅在美学和结构拥有独特风格,还具有有效的抗震作用,榫卯结合不用一根铁钉,松动却不散架,纵横交错的结构犹如增设一层弹簧,这也解释了为何很多古代木构能屹立千年不倒。
3、献亭:
八卦藻井:顶部八角藻井,斗拱层层叠垒,支撑屋顶负荷,庄重典雅又不失玲珑精巧。这种结构不仅有装饰作用,还可以抗震,在古代有避火的寓意,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独特智慧。
一根断梁: 亭子东侧上方,有一根明显断痕的巨木支撑屋顶,几百年来历经风雨仍然安稳无事,至今仍是未解之谜。
石柱:四根方形石柱,粗犷挺拔,柱面雕刻龙、凤、卷草、花卉等图案,线条流畅,技法洗练。
5、晋祠古建博物馆
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周武王之子)而建。其历史可追溯至西周时期,距今已有3000余年,现存建筑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遗存,展现了古代木构建筑的演变,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
春秋战国"三家分晋"——改写中国历史的大事件,就发生在晋祠所在的土地上,赵、魏、韩三家瓜分晋国,直接开启了战国时代。司马迁在《史记》里专门记载了这事,可见其分量。
水镜台始建于明代,清代增建卷棚戏台,集殿、台、楼、阁于一体,其独特的扩音技术体现了古人的声学智慧。戏台前地下埋有八口大缸,利用声波在缸体中的共振原理,将舞台上的唱腔和乐声放大并均匀传递至观众区,每年庙会这里仍有戏曲演出。1956年梅兰芳先生曾来考察,绕着戏台转了好几圈,想破解这个"古代音响系统"的奥秘。
朋友请了高级导游带我们参观,她学识渊博,引经据典娓娓道来,专业程度那绝对是没话说。一个小河沟都能讲20分钟,因为那是三家分晋的晋水。
唯一的不好是不了解客人的心理,我从进门就跟她说我喜欢自然风园林,能不能看一下那两棵五百年的银杏树。结果一直到太阳落山我都没能和我的银杏树拍张照,后来拍照的时候光线已经不好了。
天一擦黑就冷了,看到有卖奶茶的,买完我说老汪给我在门口拍张照。因为这个王家大院是仿古建筑,不是真的古迹,老汪鄙视的说:假冒伪劣!
整整三个小时,导游讲,老汪不时发问,导游再延展开来讲,学术气氛那叫个热烈啊。全程老汪兴致勃勃,我站的脚都疼了,脸也黑了。
他跟导游才是一家子,太合拍了!
地址: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
晋祠以其“三绝、三宝、三名匾”和千年古韵,成为山西必访的文化圣地。
1、三绝:
【周柏唐槐】
这颗歪斜的周柏已经有3000多岁了,比孔子年纪还大500岁。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来此作诗《晋祠》,感叹道: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唐槐也有1200多岁。
【圣母殿雕塑】
供奉唐叔虞之母邑姜。殿内有43尊宋代彩塑侍女像,神态逼真,栩栩如生,是研究宋代雕塑艺术的珍品。
【难老泉】
难老泉是晋水主泉,长年不息,名取自《诗经》“永锡难老”。李白曾来此赞叹:“晋祠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
2、三宝:
【圣母殿】
晋祠的核心建筑,宋代建筑的代表作,殿内供奉的是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姜子牙的女儿邑姜。
大殿前廊这八根木雕盘龙,比故宫太和殿的盘龙金柱早六百余年,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实例。
【鱼沼飞梁】
一座十字形古桥,建于北魏,现存为宋代遗构,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立交桥”雏形。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曾评价:“此式石柱桥,在古画中偶见,实物则仅此一孤例,洵为可贵。”
【献殿】
为祭祀时陈列供品的场所,1955年依原样翻修,结构轻巧,外观玲珑似凉亭。
3、三名匾:
【水镜台】
是清乾隆翰林、名书法家、晋祠人杨二酉所题,以秀丽著称。“水镜”二字取自汉书,意味忠奸是非在正义面前不辩自明。
【对越】
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宛如游龙。“对越”二字出自《诗经·周颂·清庙》,意为报答宣扬祖先恩德。
【难老】
由明末清初大书法家傅山题写,挂在难老泉亭内。傅山也是山西名吃“头脑”的发明者。
前一篇:带青春期女儿游山西——酒店和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