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十而已》看职场和教育

标签:
杂谈 |
分类: 婚姻情感 |
目录:
一、关于职场
1、对未来的期许不同步会影响夫妻感情
2、自我定位要准确
3、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4、认清现状,为自己谋划
二、关于教育
1、尊重孩子的意愿
2、如何让孩子不攀比?
三、关于创业
1、创业的风险
2、公司经营者的品质
3、阶层并非不能跨越
四、关于原生家庭
1、无条件的爱孩子
2、做事留有余地
五、关于男女平等
1、社会对男女的期待不同
2、女性帮助女性
一、关于职场
1、对未来的期许不同步会影响夫妻感情
感情深厚的夫妻到后来多半会成为战友——承受工作的挫折,养育儿女过程中的失望和欣喜,赡养父母的重担等等。
战友最重要的是目标一致三观一致。可是,如果一个当当鸡头便很满足,另一个拼命要成为凤尾,还要再继续向上爬,这便会出现问题。
顾佳要实现的是阶层跨越。
她有能力又野心勃勃,于是鼓励许幻山出来创业,一手把他打造成了“许总”。继而搬进豪宅和更有钱的人成为邻居,将儿子送进最好的幼儿园,每一步都如履薄冰。
而许幻山则说过:“以前我只管设计,甭管多么天马行空,至少我觉得我还是一个搞艺术的人。”
他当设计师的时候,可能很多设计因为不切实际被老板毙了,但是工作简单,下班还能踢踢球过过自己的小日子。
对他来说,房子够住就好,孩子有学上教育质量过得去便可以了,他没有顾佳的宏图伟志。
许幻山辞职创业是顾佳的主意,顾佳说:自己的公司自己做主,这样就能离梦想更近了。
可是现实并非如此,许幻山曾经很感激顾佳的鼓励,但后来他后悔了。
每天一开门,办公室要付房租灯油火蜡,员工们嗷嗷等着出粮升职加薪,作为商人,你不铜臭怎么行?
开这家公司其实是跟许幻山的梦想背道而驰——作为公司老板首先要考虑的公司的生存问题,而不是你的作品到底值不值这个价钱?有没有人赏识?
所以许幻山在某种程度上是被捧杀的。他当烟花设计师蛮称职的,但强行被顾佳架上公司老板的位置就无法胜任了。
而顾佳受传统思想毒害太深,她完全可以胜任公司总经理,但是却非要做小伏低。结果她也很累,本来她自己做决定行动更迅速,现在进行到每一步都要跟许幻山解释: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要那样。
在乎名利不是错,但强行要对方扮演不适合自己的角色就错了。她一方面想当贤妻良母,另一方面却又不甘心归隐,非逼着老公赶鸭子上架。
许幻山阻挠顾佳开茶厂,并不是说他不支持顾佳的事业,也不是说让顾佳呆在家里看孩子。只是他知道:一旦顾佳有了新的项目肯定无暇管烟花公司这摊事,而他没有顾佳根本玩不转。
一开始许幻山不是不感激的,但是人总归是有惰性的,时间久了,勉强爬上架子的许幻山明白了:我不过就是那个打打工踢踢球做自己喜欢的工作的许幻山,现在这个许总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我。
这时候红颜知己嘘寒问暖投怀送抱,可是许幻山爱的是她吗?也许他只是在缅怀着那个曾经的自己和顾佳呢。
2、自我定位要准确
顾佳心甘情愿把自己的主场让了出去,又把这个男人捧的高高在上、自以为是,过后却又埋怨。
把他放在外面既搞不好公司又招蜂引蝶的,这是错误的开始和根源。像他这种人,真的就只能当个烟花设计师和顾佳老公。
女人能再多点自信吗?
3、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
为了多拖几集,林有有舔完许幻山的冰淇淋还要送他巴斯光年钥匙扣,许幻山出差结束后,林有有从北京追到上海去,林有有住酒店,再换酒店(在这个酒店滚的床单),许幻山再给她租房子。。。搞那么大一轮。
现实生活中,估计吃完冰淇淋两个人直接就去滚床单了。滚完男的给女的一点补偿就相忘于江湖了。
看预告林说自己是第一次。第一次能这么老练吗?每一个环节都把握的刚刚好。再说如果林有有真是第一次,许幻山不怕林缠上自己?
林追到了上海,许不仅不觉得害怕反而是感动。
许幻山那时没想离婚,只想着偷食,只要多想想可能就不敢要了吧。
许接受了,就跟他当初不该接受顾佳的让位一样,他再次接受了。
许幻山真的无法胜任公司老总这个职位,他总是过份高估自己的能力,不管自己能不能摆平这件事。
4、认清现状,为自己谋划
说说王漫妮吧,这个人物真的是太尴尬了。
她错在只有点小聪明,站得不高看也看不远。不能客观评估自己,所以落得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她确实在工作上很优秀,但绝对不是无可取代的。职场上通常都是找好了后路再辞职,不明白王漫妮为什么那么急不可待要走。
王漫妮在奢侈品店做销售,要么老老实实的只是把它当一个工作,像她这么有野心想跳龙门的有两条出路:
一是拼命工作拼命攒钱,之后出国留学进修,然后想办法进入总部,像副店黛西这样。
可是王漫妮,在上海呆了8年都几乎没能存下钱。浪漫到不切实际,为了个阳台把一半的收入都给花了。
二是找个好金主。
最著名的是吕丽君。她1998年参选港姐落选后,飞回英国伦敦大学修读硕士,其间在伦敦的LV任兼职售货员。
香港顶级富豪刘銮雄英国购物时,对样貌并不出众的吕丽君一见钟情。大刘在香港富豪中可是出了名的大方,与比大自己26岁的刘銮雄交往后,吕前后收了超过20多亿的资产。
梁正贤的资产当然比不上大刘,可他年轻,样貌也不错,愿意帮助王漫妮提升,对她也挺大方的。
摆在王漫妮前面的路有三条:
1、接受“一南一北”,也就是接受梁正贤“南边一个女友,北边一个女友”,成为他的“开放伴侣”。
2、告诉梁正贤自己受到伤害,希望得到赔偿,拿这笔钱去留学。
3、一身正气、大义凛然,按编剧的正能量情节走下去。
现实生活中的“王漫妮”们,大部分会选择1,选择2的已经罕有,选择3的几乎不可能。
就说一个30岁、被生活毒打了这么多年的熟女,想把衣服还给别人大可以不穿,放在袋子里面交给他,会神经兮兮的跑到餐厅去脱衣服吗?
还是顾佳想的明白,她说你要是只图他钱就好了,现在是你陷进去了。被戳中的王漫妮立马恼羞成怒,斥责顾佳,不是所有的事,都要用得失利益来衡量的。
前男友人品好,也有上进心,但是底子太薄,她看不上。
以梁正贤的条件,说难听点,别说他是不婚主义,他就是有老婆,也有大把女的会贴上去,他哪需要骗。
说梁正贤渣的,怕是韩剧看多了吧,现实中白嫖的可太多了,好多让女生倒贴想当小白脸的男的还没梁正贤登样呢。
所以梁正贤一个人上邮轮的可能性不大,多半会带着一个上邮轮,下邮轮的时候换一个也有机会。
王漫妮遇到梁正贤,明明可以利用他的资源人脉,学习他的财商,利用他的资助作为第一桶金,在最短的时间内提升自己——无论出国留学还是自己做生意,也算是走了捷径。
但她偏偏恋爱脑,不可思议的把梁正贤给撕了。
后续:
我跟二姐讨论王漫妮负气辞职后工作去找工作,月薪从1万7直降到7千,连房租都付不起。二姐说她为什么要辞职?我说,可能她觉得没面子吧。二姐说,她客户又没兴趣知道她发生了什么。
二、关于教育
1、尊重孩子的意愿
看到许子言不想骑马,想起弟弟5岁的时候带他去骑马,他骑了不到半个小时居然开始打盹。大姐二姐在他这个年纪就很喜欢,二姐简直狂热。
顾佳是为了儿子社交还是利用儿子拓宽社交渠道?二者皆有。本来资源都那么有限,顾佳也没有选择。
双方配合的好,双赢,但如果孩子不配合就不要勉强了。
他们不喜欢可能是畏高害怕,坐的部位蹭的痛,嫌闷。有的马场还有一种矮脚马,小小孩可以先给他们试试骑这个。
许子言去试一试没什么问题,反正已经把于太太拿下了,骑马的任务已经完成使命,如果他还是不喜欢就别再去学了。
2、如何让孩子不攀比?
攀比主要是指物质上,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或者别人没有的,我要有。
如果别人成绩好,我也要成绩好;别人工作做好了我也要把工作做好,这是良性竞争,不算攀比。
人是群体动物,群体动物的特点是需要得到群体的肯定,也就是存在感。用自身的价值来帮助别人是刷存在感正确的打开方式之一。
所以上班或者出席某种重要场合需要的衣饰,比如顾佳为了融入太太圈去买了爱马仕的铂金包。这算是必要的支出,不能算是攀比。
有网友说他孩子只想穿名牌,其他的不要,不知道该怎么办?
亦舒《喜宝》里说:要么给我很多很多爱,要么给我很多很多钱。一个人总是需要某些东西来填补的,要么心灵上,要么物质上。
我们父母要多跟孩子拥抱,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家曾做过实验:有两只猴子,一只猴子是铁丝做的,有奶,另一只猴子是绒布做的,没有奶。
实验发现,小猴子只有在喝奶的时候才会去找铁丝猴子,平时都会去找绒布猴子。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温暖和爱,并主动表达,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
另外,好的环境很重要,环境对人的影响巨大。如果孩子喜欢攀比,家长需要注意一下孩子周围结交的都是些什么朋友。
老汪小时候在大院里长大,他爸妈和院子里的人都是知识分子,踏踏实实地工作,挣得钱都差不多。大院里的孩子们都很努力读书,大部分读的也是理工科。老汪对物质没什么要求,他比较在乎的是空间宽敞舒适。
孩子们目前来说还没有攀比的迹象,我觉得和以下两点有关:
第一是我们从小一直给予他们很多支持和陪伴,这并非监控和压力;
第二孩子们小时候我们没有选择去贵族学校,而是进入了一家直资学校。这家学校的父母一般都是中产阶级,里面的小朋友家庭条件都差不多。
学校就在地铁边上,除了校车接送,大部分孩子坐地铁往返,家长开车接送的很少。
孩子们在学校里穿的都是校服,鞋子、书包这些很普通。我见过有些国际学校的高小、初中学生已经在背fendi背包了。
最后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首先要做好自己,有能力了再去帮助别人。
孩子需要明白他们以后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们将来要对社会做出什么贡献。而不是因为物质和其他外在因素成为别人羡慕的人。
三、关于创业
1、创业的风险
中国现在的实际状况,创业成功率只有1%,拥有知识与技术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不足5%,新兴产业要再低一点。
除了极少数双商超群、身怀绝技、有贵人扶助、外加运气极佳的成功者除外,绝大部分创业人士都可以说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虽然编剧极大的美化了顾佳的茶厂,未来也给了她一个美好的结局,但现实却十有八九凶多吉少。
巴菲特说过:“在别人贪婪时恐惧,而在别人恐惧时贪婪。”他还说,悲观主义者投资的成功率远远高于乐观主义者。
职场也应该这样——工作遇到瓶颈时要乐观求变,一帆风顺时则要避免膨胀。
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创业。
当顾佳连着拿下了王太太和于太太,儿子顺利进了幼儿园,拿到了几个大单子,甜品屋也顺利开张了,她这种极度膨胀的状态是投资的大忌。
老话说,不熟不做。隔行如隔山,一般人创业都是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开始。
接手自己完全不熟悉的茶厂,顾佳最起码要先去茶园工作一段时间,深入了解资质和过往的营业收入,成本,整个茶厂的运行,管理者,同时积累所需的人脉和人才,待一切成熟后再投资。
可能大家会问:过了这个村没了这个店怎么办?
对投资来说,没有花不出去的钱,只有花错了的钱。
这一点许幻山还真说对了。
再就是,不要相信一个人的表面现象。
顾佳对卖家李太太并不了解,她们是吃喝玩乐的朋友,只停留在粗浅的认识上。
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有钱,也许实际上负债累累呢?也许李太太老公的后台倒了呢?过去有的不代表现在有,更不代表将来也有。
《反脆弱》里讲的投资三大原则,顾佳全部反其道而行之。
1)不要让自己处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顾佳家的烟花厂刚刚恢复正常运转,并不稳定。她家的房子已经贷到尽,家里一点余粮都没有。此时冒冒然投资茶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错,立刻倾家荡产赔得渣都不剩,而且极有可能背上沉重的债务,以后再想翻身非常难。
2)善用杠铃策略
杠铃两头重,中间轻。比如投资,80%资金放进低风险低收益的稳健项目,20%(包括杠杆)放入高风险高收益项目(事先足够的调研)以获得惊喜。
顾佳的家庭正相反,90%都是高风险的,几乎没有什么低风险的收益。
3)谨慎试错,不是让你一招不慎,全盘皆输的去冒险。
找不到工作最多是没有收入,但自己开公司,不光没有收入,还得继续填这个无底洞。
一般来说家庭在没有实现财务自由前,应该一个人从事不稳定的工作,寻求大的发展机会。另一个人从事稳定的工作,为家庭的经济提供保证,两个人不要同时去创业(或者已经有稳定的资金来源)。
村长的配合、农民的善良、投资者的体谅、这些都是编剧给予的美好正能量。
现实来说,可能村长以权谋私、农民目光短浅、投资者苛索无度,生活中处处都是雷。
最后,我想说,如果李太太家经济还不错,喜马拉雅也是真的话,她不会为区区300万败坏自己的名声,对有钱人来说,商誉是很值钱的。
2、公司经营者的品质
一家公司经营者最重要的品质是:审慎乐观。审慎在前,乐观在后。
许幻山总是盲目乐观,觉得自己可以搞得定公司,搞得定林有有,搞得定自己老婆,搞得定蓝色烟花。。。
可谁都不听他的,最后还把自己搞进了牢里,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
估计这也是编剧为什么让许幻山开烟花公司的原因吧,绚烂的时候真的绚烂,其实不过是虚幻的一场空罢了。
3、阶层并非不能跨越
顾佳这么有能力且自律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打破阶级壁垒?
王太太也是这两年才发家的新贵,王太太可以,顾佳为什么不可以?
顾家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来交换资源,这怎么就不是交换了?
老钱也会退出历史舞台,新老不断交替是自然规律。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有很多困难也有很多机遇,阶级并没有固化,大家不要灰心。
发下面这条微博的大V不也在孜孜不倦做着这件事吗?又何必去踩别人呢?
顾佳没有拿钱跑路,而是展现了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她用家庭存款和卖房的钱付烟花厂死伤者赔偿费用,关闭公司,付员工遣散费,尽量弥补丈夫犯下的错误,不给政府添麻烦。
这叫圣母心?
人的感情很复杂,十年的感情,不是说做不成夫妻就必须是仇人。
她去探视许幻山,是代儿子去看爸爸,把公司、老人的情况告诉他,让他安心服刑。
君子坦荡荡。
不是什么都要扯到小鲜肉,她想要,什么样的男人都有。有必要这么饥渴吗?
四、关于原生家庭
1、无条件的爱孩子
《三十而已》这部片子只有女生们的父母露脸了,男生的父母一直隐身。可能知道儿子没教育好,不好意思露脸吧。
这三位女生都来自包邮区,江浙沪也是中国相对来讲丈夫最顾家,最体贴老婆孩子的地区,也是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最好的地区。
女生们全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所有的资产也会全部留给她们。
王漫妮的爸爸,漫妮突然回家后悄悄告诉老伴:这一定是没混好才回来的,我们什么都不要问,好好对她就行。
然后和她妈妈一起给漫妮举办了盛大的生日宴。
你风光时为你骄傲,你失败了回家疗伤。这是父母的责任。
钟晓芹的爸爸从小把她捧在手心上小心呵护。钟晓芹和陈屿离婚后,她爸爸说:“把我们那么好脾气的女儿都逼得离婚了,说明陈屿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无条件的信任你,支持你,这就是你的爸妈。
顾佳爸爸,女儿布置的任何一个任务都认真完成,让女儿安心过好自己的小日子从来不去打扰她。
他坚决要去养老院住,反对和子女住在一起。
就像他对沈杰爸爸说的那句话:做父母的既然没有能力给子女一个无忧无虑的物质生活保障,那么就要在自己仅有的帮助下避开给他们造成一切麻烦的可能。
他永远是女儿稳稳的大后方。
漫妮的不纠缠,晓芹对人满满的信任感,顾佳的坚强大气,都是她们的父母给的底气。
各位爸爸们,你们都做到了吗?
2、做事留有余地
听钟晓芹妈妈的口吻,晓芹给陈屿妈妈买的房子应该是写了陈妈妈的名字。
有这个必要吗?
其实可以写她自己的名字,即使陈妈妈爱面子也可以写陈屿的名字啊。
以陈妈妈的严重拎不清,小时候弟弟犯了错让哥哥挨打的偏心程度,将来百年以后房子估计会分给他弟弟一半,如果钟晓芹他们经济条件好,这套房子都有可能全部给了弟弟。
你作为当初的全款购房者,你心里会舒服吗?
亲兄弟还明算账,大家互相帮助责无旁贷,可是晓芹也不是有钱到大笔一挥送半套房子吧。
而且结局陈屿弟弟去做生意了,万一失败了会不会打这套房子的主意。
这和一个人坏不坏没关系,狗急还跳墙呢,人到穷途末路,那是什么礼义廉耻都顾不上的。
五、关于男女平等
1、社会对男女的期待不同
我家绝大部份家务活都是我妈干的,难得我爸搬个小板凳坐楼下大院里杀条鱼,路过的叔叔阿姨说,好勤快呀,对老婆太好了。
不做家务的那个,偶尔做一次便可以博得交口称赞。天天做家务的那个,大家习以为常,觉得是应该的。
道德感也一样。
出轨的男人满街跑,难得有个不出轨的,比如陈屿黑脸面瘫冷暴力,大家还说起码他对老婆忠心耿耿。
如果女人敢天天这么甩脸子给男人看,男的早离了好吧。
出轨这个事儿,不分男女,而且女人更加喜欢浪漫的感觉。可是为什么主要是男性出轨呢?
中国社会对女性的道德约束远远高过男性,对女性的职业要求却低于男性。所以女性没有什么空间。大家普遍认为女人应该贤良淑德,男人要建功立业。
你看,陈屿很少在意钟晓芹情绪,他主要是为自己的工作不如意而焦虑。
反过来,钟晓芹从不考虑升职加薪的问题,她只在意陈的冷漠。
又比如顾佳,她那么优秀,如果不看性别,肯定许幻山更适合在家带娃,他还可以给儿子当马骑,陪顾佳老爸下棋。
可还是顾佳当全职主妇,许幻山当公司老总。
再看王漫妮,即使最爱她的亲人也个个都劝她赶紧回家结婚生孩子,却很少关心和支持她内心真正的想法。
于是,梁正贤成了她唯一的希望和寄托,一旦这个希望破灭,她整个人就颓废了。
如果王漫妮是男性,也许她爸爸不会那么没压力——每个月寄一半工资给小叔照顾爷爷,而是想方设法拼命攒钱帮助她在上海落户。
好在最后,漫妮爸爸把嫁妆给了她,让她重新出发。
社会对女性更加包容,工作做不好就回家相夫教子。而男性的压力更大,他们必须要把工作做好,没有退路。
但这样对我们女性真的好吗?
2、女性帮助女性
为什么男性群体对出轨没太大反应,而女性群体对出轨、对破坏别人家庭的女性那么愤怒。
毕竟一个只是感情受了点伤害,另外一个却是砸人饭碗。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觉得“绿萍你失去的只是一条腿,紫菱失去了她的爱情”那么可笑。
只要身体健康和经济独立,别的都是浮云。
陈女士买一套珠宝让王漫妮成了top sales,对她没有任何要求。
而男的已婚大客户买点东西就贼眉鼠眼想约p。
顾佳被万总都灌吐了外加被摸大腿还拿不回订单,而在于太太的帮助下她轻轻松松拿到订单救了公司。
钟晓芹没有遇到任何职场性骚扰的问题是因为她有个女老板,就这男同事还喜欢支使她干这干那。
这部剧告诉我们:
女性应该帮助女性,而非鞭挞女性,更不必要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教育女性。
你要令到自己强大,当你有能力了,可以为女性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只有当女性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女性不必依附男性生存,真正实现男女平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前一篇:从《三十而已》看婚姻
后一篇:德克萨斯州之旅——行程概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