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快速脱单(理论篇)

(2022-04-18 10:10:19)
分类: 生活杂谈
如何快速脱单(理论篇)
目录
理论篇
一、《爱情数学》
1、勇于展现自己的特点
2、放宽择偶标准,用“最优停止理论”确定伴侣人选
3、用“匹配度运算”评估是否匹配
4、重视“身体信号”
二、《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1、不要过度相信一见钟情
2、不要对爱情设限
3、交流沟通很重要
实践篇
三、网友分享各种交友渠道及成功失败经验
1、线上交友渠道及成功经验
2、线下相亲平台的优势及弊端
3、失败案例及注意事项
四、女生的青春更加宝贵
1、努力要趁年轻
2、同居要谨慎

一、《爱情数学》
数学研究的是规律,而爱情中也充满着规律。数学视角能够让真实场景抽象化,帮助我们发现潜在规律,从而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参考。
作者数学家汉娜·弗莱博士在书里提到著名的“盖尔—沙普利算法”,它模拟了在一个单身酒吧里,人们主动追求别人或者坐等别人追求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结论是:如果选择主动出击,你总能得到比被动等待时更好的结果,这给众多面对爱情犹豫不决的人增加了行动的勇气。当然,对于社恐来说非常难,所以,勇敢的跨出家门,抛弃你那没有价值的自尊心,多加练习吧。
1、勇于展现自己的特点
在社交网络发达的今天,有大量交友行为是在网上开展的。由于我们对一个人的初步印象几乎完全取决于一张照片和几行简介,因此,人们发布照片的时候,会尽可能地按照大众审美标准修饰自己,比如把身体P得更瘦更白,把脸上的雀斑全磨掉,没法靠P图处理的地方就挡住、遮住......目的是让自己收到更多的搭讪或约会邀请。
但是,《爱情数学》告诉我们,这样的选择并不明智。因为,有争议的美要胜过平庸的美。
从数学“成本收益计算”的视角看,当你看到一个比较符合大众审美的人,你心里会产生一个预期:应该会有很多人想跟她搭讪,你搭讪成功的概率很低。
因此你可能会决定不在这个人身上付出时间成本了。
但如果一个人符合你的审美,但并不完全符合大众审美,你预期中搭讪成功的概率会提升,这就增加了你主动联系对方的勇气或动力。
与其苦恼自己外貌不够完美、想办法把自己伪装得好看却大众,不如勇敢的展现出自己的特点。即使不那么受欢迎,但你却能吸引到那些真正欣赏你的人。
2、放宽择偶标准,用“最优停止理论”确定伴侣人选
寻找伴侣的难点在于,你在选定一个人的时候,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遇到更好的。
这就好比让你穿过一片苹果林,摘下你认为最大的一个苹果,但要求是只能摘一个,而且不能走回头路,你也很难决定何时摘,摘哪个。
“最优停止理论”的数学课题研究的就是这类问题,它通过一系列的推导与计算,得出了一个能帮我们最大概率找到“最优伴侣”的策略。
假设你从18岁开始谈恋爱,希望在30岁安定下来,这12年就叫作“约会窗口期”。最佳策略要求我们在约会窗口期前37%的时间里拒绝掉所有人,或者说不把任何一个选作长久伴侣。
于是,从18岁到23岁的这段时间是“拒绝阶段”,你要用这个阶段来熟悉行情,弄清自己对人生伴侣的期待。
而一旦过了拒绝阶段,你就要选择接下来遇到的第一个比之前每一位恋人都好的那个人,作为自己的长久伴侣。这种策略能让你达成心愿的概率最大化,但数学家们计算这种策略的成功率在33%左右。
随着择偶标准的放宽,“最优停止理论”策略的成功概率会显著提升。
如果你要求没那么高,不一定非要在所有候选人里挑到那个最好的人,只要找到一个能排进前5%的人就行,那你的拒绝阶段变成了从18岁到21岁,这样达成心愿的概率会从33%上升到57%。
这类策略虽然不能保证你百分百达成心愿,但至少能让成功概率最大化。
如何快速脱单(理论篇)
3、用“匹配度运算”评估是否匹配
匹配度运算是交友网站里最核心的“爱情算法”,被广泛运用。用户在注册时需要填写一份问卷,网站通过用户提交的回答来进行不同人之间的匹配和推荐。
在网站上跟自己匹配度很高的异性,在现实中的约会体验可能并不是很理想。
汉娜·弗莱博士指出了两层原因——
首先,问卷主要是关于个人喜好的,喜好匹配度高的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会比较有共同语言,但在一起并不一定能幸福。
第二层原因是,人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就是,我们在遇到对的人之前,其实并不知道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的”。
《婚姻的两种猜想》里有个片段:
作为程序员的杨争为了测试出两个人的匹配度,不要浪费彼此的时间,于是邀请沈明宝一起使用自己设计的相亲软件。两个人通过回答324道题,测试出匹配度96.21%,简直绝配。
但是现实生活中仍然一地鸡毛。
辛苦养大他的妈他不帮,上赶子的认妹妹,把他那个劈腿爹犯的错误领回家去恶心大家。
买房子这么大事儿,他自己完全不管,也不去怪他那个妹妹没了解清楚,把气全撒到怀孕的老婆身上。
跪舔上司,为了一个外人气哭自己家人。
种种原因导致沈明宝对他彻底失望,最后婚姻破裂。
所以,在寻找灵魂伴侣的路上,匹配度运算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并不能替代真实的交往磨合。匹配值体现的是两个人的客观条件是否契合,而不是相处是否愉快。
4、重视“身体信号”
一个人被他人吸引时瞳孔会放大,会下意识地模仿对方的肢体动作或语言习惯,甚至笑声也会变得相似,心理学上把这称为“下意识同步”。
研究表明,我们与他人首次见面时发出的身体信号与长久匹配度是相关的。看来,虽然大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身体总是诚实的。
所以,时机成熟时,你可以进行一系列短暂的线上视频约会,或者线下约会,综合考虑身体信号和聊天匹配度。
如何快速脱单(理论篇)
二、《关于爱与性的一切,你全错了》
爱情复杂多变,我们在爱情中寻求的不仅是亲密感和安全感,实际上也是通过伴侣的反应来感知自我,探寻自我与他人的边界。
如何能够遇到对的人?
耶鲁大学社会学博士舒瓦茨给出的建议是——
首先不要过分依赖自己的直觉;
其次,牢记世界上并不存在什么“非你不可”的人。
除此之外,建立亲密关系的基础,是良好的自我同一性。说白了就是要想遇到对的人,你首先得自己成为一个“对的人”。
一个心理健康、能对自我作出正确评估、并愿意积极改进的人,才更有可能收获一段健康美满的恋爱关系。
稳定长期的关系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依旧是两个人性格的匹配度,甚至性格相似都是一种极大的加分。拥有相同性格的人,虽然有弱点重叠的问题,但更容易互相理解,彼此包容。
1、不要过度相信一见钟情
我们往往把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这些信号理解为怦然心动,觉得自己遇见了“真命天子”,而“一见钟情”的生物原理主要是多巴胺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我们的身体会因为很多原因分泌这些激素,比如压力带来的焦虑,甚至感知到危险等等。
其次,之所以会把并不适合的人当作一见钟情的对象,还有第二个原因就是错把激情当永恒。
在热恋期,我们把关于爱情的所有美好期望和想象都投射到了对方身上。激情总有褪去的一天,一旦两个人中有一个发现对方并不符合自己的各种预期,就必然导致失望与分手。
2、不要对爱情设限
作者有位朋友李,她是位成功女性,由于择偶条件是对方不能比她钱少,个子要有多高,颜值要如何,所以单身了很多年。
后来李因为好奇参加了一个情感交往培训班。导师留了一个作业:一周内必须认识十个新的异性,如果有人提出约会请求,你不能拒绝。
为了交功课,李开始和陌生人交往,有个比她小15岁,一只胳膊还有先天性肌肉萎缩的男生对她表示了好感,还要请她喝咖啡。虽然并不抱有任何希望,但为了遵守导师的要求李还是去了。
聊天的过程中李发现他是位城市规划设计师,不仅有才华性格也好,后来两人开始拍拖,最终结了婚。
即使我们的结果是奔着结婚而去,也不要对交往对象过分设限。保护好自己的前提下,工作之余喝杯咖啡,聊聊天,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网友来稿】
我14岁初中辍学去打工,生病导致我右耳永久失聪。休息了两个月经人介绍来到我现在工作的这家公司,从15岁到现在有20年了。
公司领导是知识分子创业,很重视文化,我业余时间不断看书学习,从流水线上的小工人把握住机会申请到了行政岗。
一年后,我从山东来到杭州分公司,在杭州遇到了初恋,两年后分手,我又去上海分公司呆了三年,最后回到杭州公司。
这些年我考了大专、本科文凭,从来没有间断看书,工作认真努力。身边的同事都是985/211,我很骄傲能和他们共事。
现在的问题是,我见了不少人,却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看了兔姐的文章后,我非常积极主动,哪怕对方比我条件好很多,我也不害怕。
但不知道是我的方法不对,还是我想的太高了,总无功而返,有一种挫败感。
我这一生到现在也算很认真很努力了,可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办。
你一直都积极向上,真的很不容易。
你前面找不到,是不是因为你的要求太高了。你可以列下你最需要的要求是哪些,然后再针对性的找。
3、交流沟通很重要
我们找长期伴侣时,都希望对方能往自己心中的“完美另一半”靠拢。
著名社会学家弗莱彻有个研究,无论男女,择偶时衡量对方的维度有三个:
生物特征(也就是外表吸引力),
性格,
掌握的社会资源。
当然,三项指标分数都比较高的人,在任何时候都是稀缺物,所以我们不得不适当作出取舍,并且要承认,世界上不存在能够满足我们所有需求的另一半。
长相帅气、身材高大魁梧,性格阳光开朗,社会阶层高、经济状况良好的男人,很容易被女性当作优质择偶对象,但也可能他是一个投女性所好的骗子。对一些表面上不那么有魅力的人也不必完全排斥,多点了解再下结论。
扩大交往范围,多点交流,多方面掌握信息,尤其是双方性格的匹配度。接触后发觉不合适要迅速冷却这段关系,不要沉湎在错误的关系里。
很多女生拍拖后发现和对方有各种不合适,但受到道德的约束,她觉得对方没有做错什么,不好意思主动提分手。
这和企业招聘是一个道理:请人要慢,炒人要快。
舒瓦茨说,即使在交流和尝试之后没有收获一个理想的爱人,这个试错过程也有意义。就跟高考前我们需要大量刷题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改进了技巧,认识到自己性格的不足。这一切,都能帮助你成长,来迎接那个真正适合你的人。
如何快速脱单(理论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