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2021-11-26 10:01:07)
分类: 生活杂谈
不要过分地关注自己失去的东西,多想想自己得到的。父母子女亲密相处的时光其实就那么十多年,要好好珍惜才对。
目录:
一、胎儿期:妈妈的状态是最好的胎教
二、婴儿期:照顾者的亲密陪伴
三、童年期:珍惜和孩子的亲密时光
四、青春期:孩子早恋父母要正确引导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一、胎儿期:妈妈的状态是最好的胎教
很多时候会看到“备孕”这个词,首先怀孕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生病。
其次健康的生活方式什么时候都需要,不只是为了怀孕才要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均衡,没有不良嗜好,定期做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况,有没有怀孕都是一样的生活。
我当时怀孕时饮食没什么特别的,就是每天吃一颗惠氏materna。

怎样算是好的胎教呢?
我本身就不是一个很自律的人,在怀孕生育大姐期间是家庭主妇,不用上班。我和老汪两个人生活简单,也没有很多家务需要做,何况老汪还分担了一部分。那段时间的我没什么时间观念,整个人的状态是懒懒散散的——害的大姐现在也有点懒散。
怀二姐的时候我打算来现在的公司上班,看书刷题考证、入职后积极参加培训......我很珍惜现在的工作机会,非常勤勉努力,那段时间整个人特别昂扬向上,充满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下孕育的二姐,学习生活完全不用我们操心。
怀弟弟的时候我的工作处于快速上升期,火力全开,全力以赴。弟弟的到来是个意外,我有点受挫,当时还跟公司老板说很抱歉,自责在最忙的时候我怎么可以怀孕呢?但是来了我们也会坦然接受,尽可能的不因为自己的身体状态而影响工作。
我工作到生产的当天,那天白天见红了,我坚持上了一整天的班,晚上陪客户吃完饭才坐车去医院生孩子,当晚就生下了弟弟。
产后第四天,因为有紧急的事情需要处理,我忍着痛楚回公司上班。虽然后来又回家休息,但是我从来没有按照传统坐过月子。
各人体质不同,妈妈要先爱自己,自己身体好了才有能力带孩子。
妈妈自己的精神状态就是在给孩子胎教。三个孩子里,弟弟精力旺盛,活蹦乱跳,热情阳光;二姐很自律,把自己打理得井井有条;老大做什么事都一副不紧不慢的样子。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二、婴儿期:照顾者的亲密陪伴
育儿一部分靠本能,一部分可以看看书,但尽信书不如无书。不需要懂得太多的育儿理论,知道的越多越容易焦虑。
当年我生小孩后,看了一本对我影响很大的书,西尔斯博士的《亲密育儿百科》。我个人很认同他的理念——妈妈尽可能的多花时间和婴儿亲密接触,即时满足婴儿的任何需求。
宝宝在子宫里是24个小时和妈妈在一起,刚刚出生的婴儿也需要这样,分离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要操之过急。婴幼儿时期越是给孩子充分的陪伴,他们越会有安全感,将来会更加独立。
只要有稳定的照顾者就好,比如爷爷奶奶、保姆和父母,并不只限于母亲。
三个孩子都是全母乳喂养的,大姐喂到了一岁零三个月,二姐喂到了一岁四个月,弟弟是一岁七个月。我觉得这个也是因人而异,如果有母乳最好,喂配方奶问题也不大。
在小朋友出生的头个月,我基本上和bb形影不离。生大姐的时候我没有上班,生完二姐也停工了9个月。但是有弟弟的时候,正处于事业快速发展期,非常忙碌,发现这个意外后我痛哭了一场,我妈还劝我把他做了,说影响工作影响身体。大姐二姐还拿这件事逗过弟弟,说本来要把你冲马桶里边去的。
幸运的是,因为工作时间比较自由,客户也比较体谅,有些时候可以背着孩子工作。当然还是失去了很多机会,但我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亲密育儿百科》里推荐的亲密育儿背巾可以把孩子紧紧的包裹在里面,就好像一个体外子宫。他们睡得特别安稳踏实。醒了也能探个小脑袋出来,从妈妈的视角看世界。
孩子半岁以后能坐了才开始用婴儿车,在这之前要么是我、要么是阿姨,我们都用背巾把孩子裹在身上,他们就像是袋鼠妈妈胸前的小袋鼠一样。我也不清楚是不是他们在婴儿时期获得了比较充足的安全感的原因,反正无论我和老汪任何一个人外出,哪怕一周以上,他们都不会牵肠挂肚。
在怀孕生子再怀孕生子的过程中,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法顾及形象,去哪儿都背着孩子。
摄于2010年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亲密育儿百科》里是建议母婴同床和趴睡的,虽然很多育儿专家对这两点都不赞成,说危险,但我还是这样做了。
晚上我将婴儿床的一侧围栏放下来,将婴儿床的高度和我们的大床调成一致,这样两张床可以紧挨在一起。
因为我的小孩儿是全母乳的,出生头几个月每夜要喂奶三、四次,在一起睡就很方便。他夜里一哭我立刻哺乳,孩子在我的臂弯里就能吃奶,喝完接着呼呼睡,我立刻也能睡着。
三个小孩从出生开始一直是趴睡的,直到后来他们会翻身了便自己爱怎么睡就怎么睡。趴睡确实睡得沉,也会锻炼手臂肌肉,我自己感觉趴睡对头型的塑造,对脸型都比较好。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但趴睡需要有三点基本要求:
1、母亲和小孩都一定要健康。
2、婴儿床绝对不能软趴趴的,床垫要有足够的承托能力,床笠也要拉得平展,不要把织物堆在婴儿旁边。
3、趴睡不需要枕头,不要给婴儿盖厚厚的被子,如果天冷了穿着睡袋就好。
健康的母亲对孩子自动有个临界点,不会压着孩子,但是父亲却没有这个临界点。
(仅分享个人情况,建议妈妈们安全起见不要模仿)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切从自身的情况出发,只有妈妈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看了那个新手妈妈被“解锁趴睡”洗脑,任凭三个月大宝宝哭了整整一小时,后来窒息身亡的事,宝宝真是太可怜了。母子连心,我实在无法想象怎么可以听到孩子哭无动于衷。妈妈本能的反应一定要抱抱他,安慰他,而不是听任别人告诉你应该做什么。

妈妈要遵从内心的声音,只要不是溺爱,当你的孩子需要你,你就要勇敢的站出来,无论他有多大。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题主】
宝宝快十个月了,我目前全职带娃。请了一个钟点工阿姨,只负责家里的卫生和做饭,孩子的一切由我和姥姥照顾。因为阿姨有育婴嫂背景,喜欢不断插入一些她的经验和见闻,我妈特别乐意听并落实在我孩子身上。
我很爱学习育儿知识,科学育儿,而我妈喜欢听别人的经验之谈,我们因此爆发过多次矛盾。阿姨做饭还可以,但不是很讲卫生,指甲里常有黑色的污垢。
因为问题的累积,我无法忍受她抱我家宝宝。今天因为做饭口味问题,我对她语气不好的挑剔了很多。我妈说我不会做人,我该怎么处理,我不想让阿姨插手育儿,以及抱我的孩子。
您是如何与保姆打交道的呢?如果她们做的事让您不舒服了,您如何沟通呢?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阿姨指甲缝不干净,你提醒她及时清洁就好。白天你妈妈和阿姨两个也可以把孩子照顾得很好。你白天可以去上班,晚上再回来陪孩子,反正晚上阿姨也下班了。
有没有你的育儿理论,其实并不是非常重要。你要让自己忙起来,这样就不会成天盯着阿姨,你就舒服了。
【题主】
我是四线城市的老师,想晋升更高职称,但学校的高级职称已经满额,近两年基本不可能聘上。同时,我着急要娃,已经备孕了一年,压力很大。
现在纠结的是要不要花时间金钱去准备职称材料,如果是这样的话,不仅要花一年多的工资,还要做带班班主任,晚上也要值班的那种。我又担心一旦怀孕生娃后晋升职称的这些工作兼顾不了。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不需要备孕,该干啥干啥。

三、童年期:珍惜和孩子的亲密时光
不要把孩子放在工作的对立面,觉得孩子的到来影响了你的事业发展,其实孩子真正需要我们的时间并不长。
我三岁上全托幼稚园,一周就接回家一天,我管它叫孤儿院。记忆中我和很多小朋友们一起睡在很大一间类似礼堂的房子里,晚上总是哭着睡着。
因为自己惨痛的记忆,虽然很早家里就请了菲佣帮手,但是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亲力亲为。晚上下班回家给孩子读书、陪睡、把尿之类的都是自己做。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有网友开玩笑说你们马上要空巢了要不要再来一个?
几年前我和老汪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一口否定。就算我们经济上负担得起,香港也容易请到负责任的保姆,但是仍然顾虑重重。
孩子真的太花时间了,喂奶换片陪玩逗乐生病见老师甚至参加亲子运动会……怎么可能全部交给保姆?缺乏高质量的陪伴,子女和父母的亲密感下降,青春期的叛逆加强,该省的时间一点都少不了。
尤其是教育,跟小孩谈心、观察他们的特点,很多都需要亲力亲为。
年龄相差太大,假期那三个大的要去看博物馆去滑雪去爬山,这个小的谁带去挖沙子?到底谁将就谁?为什么要为了这一个牺性全家人的时间?
如果隔很多年再生一个,其实就是养了两个独生子女,不要说什么陪不陪伴的,他们其实很难玩到一起(极少数天生性格温柔爱小孩的哥哥姐姐除外)。父母都难免会烦躁,大的那个可以找自己的朋友玩,为什么要帮你带这个小的?
时隔多年再生一个,需要一拍脑门的勇气和冲动。

我们很重视财富的积累,但是很少人会重视记忆的积累。可能因为每天发生的事情像空气、水一样平凡而容易被大家忽视。
但其实我们的记忆很容易被湮灭被遗忘。
好多年前,有一次我无意中翻出了一个日记本,才想起来在那个没有QQ、微信、微博的年代,琪琪出生后我也在纸上记录过几笔。
翻开后,虽然只写了寥寥数页,甚至随意用铅笔写的字迹潦草模糊不清,但有一段文字让我感到惊诧。
那是琪琪2、3岁的时候,我写到:今天带琪琪去朋友家玩,因为晚了怕回来路上她睡着,就在朋友家给她洗个澡。
我正撅着屁股往盆里加水,女儿颤颤巍巍的给我搬了个小凳子,说妈妈你坐。
这些在我当时看到,如果不是白纸黑字清清楚楚的写着,我根本想不起来原来我们之间曾经发生过这么温馨的一幕。
瞬间我好感动。这个女儿虽然有点笨笨憨憨的,但却是天生的温暖,充满了爱。
从那之后,我尽可能的把日常的生活小事都记录下来,每个孩子的生日我都会写一篇文章,这是属于他们的回忆录,更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宝贵的财富。
我不想将来孩子离开我们以后才嚷嚷着“常回家看看”,此刻,当你的孩子陪伴在侧,你有珍惜吗?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焦虑着远方,却忘了享受当下,但我们的人生其实正是由一个个当下组成。
我和老汪达成共识,不会过早送孩子出去读寄宿,在他们思想比较成熟以后送出去也不迟。但因为种种原因,现在我们家大姐去英国读书了,几个月才能见一次面。二姐也去了寄宿学校,周末才能回家,回来大多数时间关着门在自己房里呆着。
真的不敢想象,弟弟如果也出去读书会怎么样。之前觉得孩子们年纪差不多步调一致:一起去沙滩挖沙子,一起去游乐场,一起去博物馆。现在却有点羡慕那些孩子们年纪相差比较大的朋友,等小的离开家又该抱孙子了。
我们中国人大多数骨子里边都是喜欢热闹的。各位嫌熊孩子烦和孩子们死磕功课的爸妈们,珍惜现在和孩子最亲密的时光吧。
洗澡时的弟弟
老汪会花很多时间陪伴他们:
2014年5月6日
今儿佛诞放假一天,工人姐姐做饭我睡懒觉,老汪拉大队带三仔去图书馆待了一上午。
他们四个在小童图书馆认真读书偌干本,包括老汪,他津津有味的读大开本的历史故事画册,还发动大姐二姐给弟弟读书,自己再读给仨仔听。
在跟孩子相处过程中,我得自我洗脑数次才能平心静气与之共度和平时光。老汪却乐在其中。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2015年3月14日
一早起来到公司忙到现在才能喘口气。
早上出门前大姐读课文给她爸爸,听得我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就是香港很多爸爸甚至妈妈的现状:下班回家孩子已经睡了,但早上起那么早,搞到孩子还得通过写信跟爸爸联系,这个倒不常见。当然早上时间万分紧张倒是真的。
希望每位父母都可以珍惜陪伴孩子的宝贵时光。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2020年3月7日
老汪走的影子都见不着:我气哼哼的跟崽们说,是我没老公更惨,还是你们没爸爸更惨?
二姐:那要看谁更爱他,还要看 他陪伴谁的时间更长。
弟弟:没爸爸好啊,没人没收我的ipad了,没人管我打游戏了。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如何对待成长中的问题(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