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和三姐弟开会——谁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2020-08-13 11:12:29)
分类: 生活杂谈
和三姐弟开会——谁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有个妹妹分享给我几道课堂讨论情境选择题,题目来自英国top10私立女校8年级(相当于国内初一),内容关于“宗教、哲学与信仰”。

情境选择题目如下:
1、二战期间父子两人被关在集中营,纳粹有天要处决儿子,处决方式有两种:
A、由父亲亲自开枪杀死儿子,
B、由纳粹开枪杀死儿子和另外一个人。
无论哪种方式儿子必死无疑,区别在于是否死多一个人,选择权在父亲手上。
如果你是父亲,你如何选择?为什么?

2、两条火车车道,一条车道上有5个小孩,另一条车道上是你的亲人。
火车即将到达,分道的扳手柄在你手上,不动手柄,火车将撞向5个孩子,扳动手柄,火车会撞向你的亲人。
你扳还是不扳?为什么?

3、山上滚下一块巨石,一直滚下来会砸死5个孩子。你旁边有个体型硕大的壮汉,如果你把他推过去挡住巨石,孩子会得救而壮汉会被砸死。
你会做什么选择?为什么?

没有标准答案,自己选择,讨论结束老师也不做任何观点分析和总结。

情境1:
孩子们和我都选择“父亲亲自杀死儿子”。
理由:虽然情感上接受不了,但儿子始终会死的话,还是选择少牺牲一人。

情境2:
二姐:车道上的亲人是什么样的亲人?
我:我或者你爸。
二姐:我不敢说。
我鼓励她:不要紧,大胆说。
二姐:撞你。你一个人牺牲了,换5个小朋友的性命还是值得的,而且你已经比他们多活很多年了。
大姐赞同。
把我给气的和三姐弟开会——谁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弟弟:我不扳手柄。70%是看在爸爸的份上,30%看在你的份上。
和三姐弟开会——谁能决定他们的生死?感情我这是托你爹的福啊。
我自己选择不扳手柄,因为不忍心自己的亲人死。

情境3:
大姐和二姐选择“推壮汉,救5个小孩”。
理由:牺牲1个人能救5个人还是值得的。
弟弟觉得自己当时肯定被吓懵了,也推不动壮汉,他选择什么都不做。我和弟弟的选择一样。
我们刚开始讨论问题的时候老汪不在,当他知道我们的选择后谈了他的想法:
“不管做哪种选择,你只可以决定要不要牺牲自己的生命。你不是上帝,你不能决定哪些人能够生存,哪些人要被牺牲。
情境2,不管火车撞向谁,这件事本来就是一个悲剧,不能因为这个人是你的亲人,你便可以决定他的生死。试想想,如果换做一个陌生人,你还会扳手柄吗?
情景3,就算是陌生人,你便能掌控他们的生死吗?除非你自己去挡住那块巨石,但你没有权力推别人去挡。

大姐和二姐考虑的是1个人救5个人很值得,不管这个人是不是你的亲人。
我和弟弟的选择虽然和老汪一样,但我们只是出于本能,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老汪给出了清晰的理论原因:你没有权力决定别人的生死。
我们不是英雄,我们做不到牺牲自己,更加做不到牺牲别人。

这让我想起前一阵子看过的《外科风云》。
庄恕的妈妈是一名胸外科护士,在抢救病患的过程中,她按傅博文大夫的医嘱给病人注射了利多卡因,结果病人过敏而死。利多卡因是一个很少见的过敏源,当时也没有明确的指引需要做过敏测试。
事故发生后,胸外科主任修敏齐联合傅博文制造了护士给病人注射青霉素并过敏的假象,把这次医疗事故嫁祸给了护士。
护士被医院开除,她不断上诉想洗清冤屈,不幸的是因为无人看管,庄恕4岁的妹妹被人贩子拐走。失去女儿再加上背黑锅,护士一时想不开自杀了。

为什么胸外科主任和主治医生要隐瞒真相?
肺移植科研项目是最尖端的研究项目,需要顶尖专家来突破困局。可是出了医疗事故的医生是不可能申请到经费来做这个研究,修敏齐主任申请了五年才拿到项目,为了肺移植科研项目不流产,他决定牺牲掉护士。

从1984年开展项目起,到第一例单肺移植成功、第一例双肺移植成功......仁和胸外科挽救了许多难以治疗的患者,拯救了上万病人的生命。

傅医生因护士自杀的事内疚终身,但修主任一直坚定的认为自己没有错,哪怕时间回到三十多年前,他依然会做同样的决定。牺牲一个护士,却能拯救成千上万人的生命,他认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是正确的。

对患者而言,他无愧于一个医生。
但对被陷害的护士来说,他让一个美好的生命逝去,让一个家庭支离破碎。
生命是平等的,我们没有权利牺牲任何一个无辜的生命去换取医学研究的发展,即使出于良好的愿望。

修敏齐这一角色,将全剧的价值观从职业层面的医德上升到了人类社会最永恒且核心的命题:集体价值与个体价值的取舍博弈。
很难讲到底谁对谁错。毕竟,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互动,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的博弈,是一个争论不完的议题。
和三姐弟开会——谁能决定他们的生死?
诗人北岛的儿子兜兜刚上小学一年级,准备参加学校的朗诵比赛。一天兜兜将要朗诵的诗《假如我是粉笔》带回家:

……假如我是粉笔/我会很乐意牺牲自己 / 让老师在黑板上写字 / 让同学在黑板上画画 / 我不需要你们保护 / 但求你们不要让我粉身碎骨。

北岛看到这首诗后,大吃一惊,愤慨的说道:“这是谁写的诗?你欠了谁的亏了谁?凭什么要牺牲自己?牺牲是多么不幸的事!
你还是个孩子,没有生存能力,又凭什么不需要大家保护?难道这个社会还需要你们孩子去保护成年人吗?
这根本不叫诗,这叫丧天良的胡说八道。你回学校告诉老师,你不要牺牲自己,老师也不应该教育你牺牲自己,你需要的是保护,而不是求别人不要把你粉身碎骨。”

次日兜兜真的找到老师,说:“老师,我不要做粉笔......”

用北岛的话说,那是一个敏感多变、突如其来、可以跨越不同边界、开拓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年纪,这样粗制滥造的诗会伤害孩子的想象力。
于是后来北岛下定决心,编选了一本给孩子的诗集,畅销书《给孩子的诗》由此诞生。

世界是多样性的,它允许多元化的价值观存在。你可以按照你的价值观生活,比如做一个愿意奉献自己的英雄。但你无法替别人做决定,不管这个人是不是你的亲人,你无法掌控TA的价值观,更无法决定TA的生死。

《外科风云》中的问题在于:我们现行的医疗体制能否有效保护医生的权利?
病人因为利多卡因过敏,但是这个药并没有规定说要做过敏测试。这是个极小概率的事件,是个悲剧。
在更合理的规定下,修敏齐和傅博文不需要为此承担责任,他们可以照样拿到科研经费进行研究,照样能够拯救万千受到疾病磨难的患者,不用为此离开热爱的手术台。
如果这样,庄恕的妈妈便不会蒙受冤屈。

《百年孤独》里马尔克斯写战乱、掠夺、压迫的拉丁美洲时说到:着手创造一种与这种乌托邦(充满了危机并具有自我毁灭能力的真实世界)相反的现实还为时不晚,到那时,任何人无权决定他人的生活或者死亡的方式......

谁能决定他们的生死?可能只有乌托邦里的上帝吧。

世上并不是所有事都非黑即白,角度不同,看法也不同。就像这道题一开始说的:没有标准答案。

情景选择题的英文版:
You and a child are locked up in a concentration camp. One day, the nazis give a choice to either kill your child with your own hands or the soldiers will still kill your child however an innocent person loses their life alongside your child. Either way, your child will die no matter what. What would you chooseand why?

A train is coming down a track that splits into two ways. On one side is someone very close to you such as a family of a friend, on the other side is five strangers. You can pull a lever one way and the train will kill your loved one.However, you can sacrifice the strangers by pulling the lever the other way. What do you do and why?

There is a boulder rlling down a hill big it keeps going it will hit and kill five children. Next to you is a strong-looking man with a very large build. If you push him in front of the boulder, the children will be saved but he will die. What do you do and wh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