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文化 |
分类: 光影岁月 |
进入七月,随着日渐升高的气温,动辄汗淋淋的身体,越发直观的感受出热浪翻滚的暑气,不管人们接受与否,这个夏天已经踏着从容不迫的脚步,走过最初的和风暖暖,进入盛夏时节。
至少,对于夏天,我虽然不排斥,却也是算不上喜欢的。每当因为琐事在身,必须走出开足马力,凉意满满的空调屋,尤其是暴露在近乎于毒辣的阳光下,被晒出的汗水,必然会腻着身上的衣服,那种黏黏的感觉,常常让我恨恨的蹦出一句:“去他的生如夏花之灿烂!”
或许每个人都是感性的。尽管太多时候,我总以为自己的内心世界足够强大,强大到足以应对任何突如其来的变化;也觉得自己的情感世界足够冷漠,冷漠到不会被很多原本感人的事物打动。此刻,隔窗望去,夜色四合,外面一排排楼宇的窗户,大多透露出或明亮,或柔和的灯光,我却没来由的想起,一个关于季节更替的故事。
常年生活于一个四季分明的地方,体验着春的暖意,夏的炎热,秋的丰硕,冬的寒冷,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理所当然的认为,生活在这个星球,所有国度的人们,都应该遵循这样一种存在和变化。一直到它的出现:——《恋恋三季》。
三段故事。
之一:少女欣,出生在一个清贫的家庭,莲花盛开的时候,来到一处庄园进行采莲工作,并且还要挑着满满的莲花,去城里的集市上叫卖。一次采莲中,欣偶然唱起妈妈教过的一支歌谣,被庄园主人,一位因为患上麻风病,以致面目全非,不得不长期隐居于此地的诗人杜听见,他们因此而相识,欣偶尔会悄悄到杜的书房,翻看那些诗歌,后来,杜接受了让欣来为他抄录作品的建议。
欣的歌谣和纯真的青春气息,勾起杜沉默已久的诗情,而杜的美丽诗篇,也深深的打动着欣那颗少女情怀;在生命即将走到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杜不断地创作着,直到离开人世。
之二:胡迪,是个未成年的孩子,他以贩卖香烟和很多战时遗留下来的物品,维持着自己的贫苦生活。一次在酒吧招揽生意时,遇见退役老兵詹姆斯,因为一个军队专用的火机,两人有所接触。詹姆斯请胡迪喝酒,不胜酒力的胡迪在迷迷糊糊中发现,他的货物箱不在了,胡迪认定是詹姆斯偷走了他的箱子,冒着大雨开始到处寻找。结识了一位同病相怜的小女孩,最后在一个醉倒的流浪汉身边,发现自己的货物箱。
詹姆斯在寻找他失散多年的女儿,却一直没有结果,他打算回国了,在风月场所的狂欢酒会上,他发现一个陪客人打情骂俏的女子正是自己的女儿,伤感的詹姆斯泪如雨下,他从欣手里买来一束莲花,找到女儿,告诉她自己和她的母亲相识,相恋,最后无奈分开的往事。他的女儿神情淡漠的听着。
之三:三轮车夫海,没有生意的时候,总会翻着一本书看,当然,他也会偶尔抬起头,望一望每天呆坐在街对面的詹姆斯。莲被人追赶,慌忙之中坐上他的三轮车,海帮助她摆脱了危险,两人由此认识,海被莲的美丽吸引,毫不顾忌她的妓女身份,也不在意莲的奚落,每晚总是默默的接送着莲。为了得到一次与莲共度一晚的机会,海参加了三轮车大赛,并且赢得了奖金,豪华酒店的客房里,他让沐浴过的莲穿上自己买给她的白色睡裙,然后什么也不做,静静的注视着心爱的女人,安然的逐渐睡去。那一晚以后,莲拒绝再坐海的车,他来到莲的住处,发现莲生着病,他不顾莲的拒绝,细心的照料着她。
结局:欣把一朵朵洁白的莲花洒落到湄公河里,纪念她和杜之间,微妙而短暂的忘年情感;詹姆斯依然毫不放弃的述说着自己对母女俩的深深愧疚,并祈求女儿的原谅;海用积蓄给莲买来一条白色长裙,带着她来到一条红叶漫天的街道,明媚的阳光下,莲随着飘飞的红叶忘情舞动着,一切是那么的美好,原来,只要心动了,情浓了,生活便会充满着更多的希望。
关于导演:
三个平行发生的故事,在越南这个曾经饱经战火蹂躏的土地上,缓缓展开,导演东尼.包,美籍越南人,《恋恋三季》是他的处女作,拍摄此片的过程,其实也是他回归故土,寻找精神依托的过程。从何处来,到何处去,这是人穷尽一生,也要不断探索的命题。荷尔德林,这位诗人曾经在《致流浪者》中这样写道:“我寂然一身,但祖国之父,你就在我头上,超然于云雾之巅!还有你们,光明与大地,你们三位一体,永恒无极。宰割万物,施与慈爱。那把我紧系于你们的丝带永不断裂,我自你们溢出,追随你们而浪迹他乡,现在,我已饱阅人生,又与你们,与欢乐的神明同返故国。”现代人的无家可归感,被这位诗人先知一般的智慧所预见,而导演在影片里,以故乡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发生的一段段故事,用美丽的画面,诗意的镜头,不断强调着一个词——寻找,正是为了让心灵更好的回归。
关于故事:
寻找,必然找见——《圣经》如是说。欣和杜,詹姆斯和女儿,海和莲,三对故事人物,就在诸多长镜头的推拉摇移中,默默的展示出当代越南生活的苦痛伤感,温婉柔情,他们都在寻找,找寻一种失落已久,或者说是深埋已久的事物——情感。
出身高贵的杜,因为所患疾病毁掉了自己的青春年华,进而长久的把自己的情感封闭隐藏起来,直到欣的出现,她的活力和灵动,真诚和清纯,使杜得以重新振作那颗衰败的心,在知道自己去日无多时,依然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欣,也在帮助杜的过程里,逐渐明白自己的真正需要。虽然,从年龄上看,两人的差距太大,但心灵却可以如此的契合。想必,这也是他们寻找到的结果:无论过去有怎样的波折,现在或者以后,还要遭遇多少的磨难,也许生命会终结于下一刻,因为对生活的热爱,将让他们的人生历程愈加丰盈!
詹姆斯所寻找的,是一种对灵魂的救赎。作为美国的越战老兵,他一定亲身经历过那场残酷持久的杀戮,但颇富戏剧性的却是,他又在其中遭遇过美好的异国爱情,战后,因为种种原因,使他不得不抛下妻子和女儿,离开这片土地。但对妻女的思念之情和重重歉意,时刻折磨着他的良心,这也是他必须重回越南,通过不断的寻找,让自己的沉重包袱可以放下的缘由。他的女儿是否可以原谅接受,这位消失20年后忽然出现在面前的父亲,尽管影片并没有给出最后答案,不过,我倒宁愿相信,应该是一个圆满的结局。
海寻找的,是一个可以相守一生,贫贱不离的爱人,对于生活的艰辛,他默默地承受着,从不抱怨,从不愤怒,但也不麻木,泰然面对现实,他有着自己的梦,并且一直为之而坚持努力!导演通过这个角色,也在告诉我们,生活在这个国度的大多数人,有他们自己的人生哲学,按部就班,安于现状,却又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这也应该是他们对于生活的艰难,可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力所能及的控制方式。
莲的坚守,来自于内心对生活的不曾失望,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只希望有机会找到一个体面的,可以让她安享生活的男人,或者说,她宁可安心于不光彩的工作,也不愿意接受海,并非嫌弃海的身份地位,而是希望以自己的努力,为生活打开另一扇窗户。因为坚持,也因为真诚无悔的付出,海终于打动了莲,影片最后的片段,海捡拾起地上的一片红叶,夹在书里送给莲,两人对视着的会意一笑,应该寓意着一段新生活的美好起始。
当然,影片也在通过胡迪寻找货物箱的过程,稍显隐晦的指出越南人心中,一直存在的某种情结,对于带来这场战争的美国人,在越南人的意识中,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既反感战争的伤痛,又亲身感受着美国人对他们价值观的全方位影响。这一段故事,导演使用了大量的冷色调来进行处理,夜晚里一直不停歇的瓢泼大雨,雨后胡迪在泥泞的道路上奔走,应该是暗指越南人民经受过的苦难与沉重;而这一过程里出现过两次和美国有关的镜头,一个是胡迪经过露天影院,播放着一部美国西部片,另一次是胡迪在海的帮助下,从露天影院脱身,偶遇一个小女孩,两人路过一个商店橱窗,里面的电视正在播放着《猫和老鼠》,从这两处片段可以看出,导演对美国除却战争以外的文化入侵,以及战后人们截然不同的心态,同样满怀担忧。
关于莲花,在影片里贯穿始终,越南是一个崇尚佛教的国家,莲花于这个国度,有着最大的隐喻和象征性。从影片开始,一望无际的池塘里,一片洁白无暇的莲花盛开在阳光下,一直到影片最后,欣立于船头,抛洒莲花的唯美镜头,以及莲和海的情感故事,都是由莲串起整部影片。导演以平民视角,把越南的情和景,越南的美毫无保留的呈现给观众,因为莲花的存在,让这样的美愈加圣洁。只是因为,在导演的思维里,莲可以代表欣赏爱慕,可以昭示忏悔宽恕,也可以是比喻经历风尘,而内心却依然纯洁无暇。
关于音乐和画面:影片在独具特色的越南民族音乐的衬托下,始终氤氲着迷人的氛围,而原本就已经色彩唯美的画面,在镜头的完美掌控下,在饱含深情的叙事风格中,把故事诠释的淋漓尽致。
或许美国人心目中的越南,代表着战争和创伤,中国人眼中的越南,还代表着贫困和价廉物美的新娘,但出自于东尼.包的《恋恋三季》,却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憧憬。我深信,在这样一个一年里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的国度,人们应该还可以拥有一个季节,它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