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情感 |
分类: 光影岁月 |
春日午后,愈渐习惯了在位于城市一角的滨江小道上,踱步缓行,除却间或过往的车辆,以及和我抱着同样目的,来此小憩的三两行人,此刻的滨江路,是安宁的。
觅得一处近水的亭廊,斜倚着一角立柱坐下,青翠的藤蔓蜿蜒而上,遮挡住大半外界的景致,唯有暖暖的阳光,透过藤蔓的缝隙中,顽强倾斜下来,点点滴滴洒向地面,而其中部分散碎的斑驳,定然也会顺理成章的,落在我身上。
我享受着此时的惬意,闭上眼,倾听旁边的江水,不疾不徐的流淌声中,心头泛起一阵来自于过往,已经较为遥远的思绪,如果有一个词,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曾经粗浅的读过,但我由此而想到的,却是一部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它对于初恋,以及死亡的讲述,不含一丝的苍白无力,更没有山盟海誓的矫柔做作,就如山间泉水般清澈,从心底趟过时,是无法让人抗拒的。
莫奈的《日出。印象》,堪称印象派画作之精华,这部电影,同样也属于一部印象派作品。也许,时隔多年,我们不会再记住里面的所有情节,但总会有某一段场景,令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这美妙的画面,在时间的流散中,却会更加撩拨起沉睡于内心,曾有过的一段青葱岁月里,关于爱情的体验和感悟。
纯真,是每个人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情书》
小樽,一座位于北海道的港口小城,树在这里,渡过了他的大半部分国中时光,而博子,不仅在这里遇见和她通信的树,一位和她长得一摸一样的女孩,并且最终也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由来。
如果说世界上还有一种爱,纯真而无暇,值得用心去回味,我想,那一定是暗恋。
过往:让我们来设想一下:两个同名同姓,却不同性别的人,在一个教室学习,长达数年的时光,假如没有什么故事发生,该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藤井树”,“到”;
“藤井树”,“到”——老师点名,总会同时有两个人,齐齐的答复;
同学们私下里的调侃,逗趣;又或者,两个人被同时恶作剧的选为图书馆管理员,他总是懒懒的坐着,在几乎每一本书的书签上,填下“藤井树”,所有的一切,似乎在说明,故事的发生,常常让他们倍觉尴尬,而远非情投意合的默契。
她因故请假两周,第一周的周末,他敲开她的家门,拜托她帮忙还掉一本书——《追忆似水年华》,虽然她感觉有些突然,但还是答应了。第二周结束,她来到学校,才知道他因故转学,离开了这里。从此以后,他们再没有见过面。
现在:博子明白了,为什么当初他手里拿着订婚戒指的表情,犹犹豫豫,一直以来,她不过是他心中那位暗恋者,也就是“藤井树”的替代品,博子写下最后一封信,交给她,其中大意是这样的:“我认为,藤井在那些书签上写下的名字,应该指的是你。我把他写给我的所有信件,交还给你,因为,那本来应该是属于你对他的回忆,我无权拥有。”
树得知藤井离世的消息,突发疾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泪水无法抑制的奔流而下,嘴里不停念叨着和博子同样的话:“你还好吗?我很好。。。。。。”这一刻,她终于知道,那个整日看似漫不经心,偶尔还会突然戏弄她一番的他,曾经在心底里,深深的爱慕和挂念着她。
结局:受博子的委托,她回到当初的学校,拍摄几张体育场的照片,才发现,这里的学妹们,热衷于“寻找藤井树”的游戏,因为她们发现,很多借书卡上,都写着这个名字。稍后的一天,学妹们全部来到她家门口,把一本书交给她——《追忆似水年华》,她打开书页,书签上写着“藤井树”,翻到背面,是一幅肖像,他画的她,一封迟到的情书!尽管如此,那一刻,她仍然感知到一种浓浓的爱意,恍惚中,有关他和她当年的所有画面,逐一闪现,那位略带羞涩的纯洁少年,仿佛正微笑着,注视着她。
关于博子:
原来一直因为未婚夫的离世而伤怀,源于一种放不下的情感,她寄出去的信,其实不过是希望给自己执守的情感,寻找一个渺茫的托付。当她知晓了一切事实,在雪地里流着泪,对着远处高声呐喊“喂,你还好吗?我很好!”的时候,应该已经明白,自己可以走出那段过往的坚持了。即使他不如她想象中那样爱她,同样也给了她珍贵的回忆。
关于两个“藤井树”:
他——喜欢坐在图书馆的窗角,阳光下,随风掠动的白色窗纱,牵扯着他,偷偷注视着她的举动,反复的在借书卡上写下的,其实不是熟悉的名字,而是一直沉默的爱恋,他是喜欢她的,当他把那本《追忆似水流年》交到她手里时,应该是交付了最饱满,最热忱的情感。
她——其实也是喜欢他的,从心底里。不过是性格使然,让她习惯了选择性的忽略一些东西,直到最后,她通过回忆,逐渐找出一段段过往的情节,譬如,当初她会因为别的同学,把一盆菊花放在已经转学的他的课桌上,而突发怒火,摔碎花盆;又或者,她常常会在图书馆外,凝视他以前最爱靠着的窗口,才慢慢发现,深埋于自己心的,属于他的那一份重量。
关于岩井俊二:
《情书》对他而言,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经典之作。他叙述故事的能力,实在是独具匠心。整个故事的重心,被他分散,剥离,分开来放置到每一段情节中,以大量的细节讲述,来把故事加以串联,用细节推动故事的发展,以此营造出如音乐一般的悠扬和动人的叙事节奏,对日本的爱情电影而言,是一种创新之举。
他的《情书》,除了对爱情细腻温和的描述,还让爱情对亲情,以及生命存在的意义,作了相应的诠释。此三者,被他以极富生命力的故事创造能力,以及柔和舒缓,纯净透彻的镜头语言,娴熟的驾驭着,并且完美的加以连接和注解。影片里时时出现的优美风景,动人的音乐,不动声色的娓娓道来,这些文艺气质,被岩井俊二结合的淋漓尽致。同样,他的另一部仅有69分钟的电影《四月物语》,以及《燕尾蝶》,《花与爱丽丝》,《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无一不完美的体现了这一独特的风格。
写进每个人心中的情书:
记得当初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时,已经过了追梦的年龄,经历着工作,生活的压力,身心俱疲的精神状态,情绪阴郁,烦躁难安。仅仅因为岩井俊二,打开了这张淘来的碟片。随着故事的推移,镜头的摇曳,因为岁月变迁,现实生活的世故而近乎于泯灭的情感,渐渐被唤醒,一种怅然若失,却不乏温暖的气息,在心里流动。
时隔多年,再次观看本片,依然有很深的感触。我以为,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经历暗恋一个人,或被一个人暗恋的日子,也会有无法割舍的思念和牵挂。那是因为,我们最真挚的情感,也许就是青春年少时,懵懂的暗恋。也许绝大多数发生在此时的感情,都不会有圆满的结局。不过,那又何妨?但凡对爱情里的聚散离合,有过深切体会的人,总会最明了个中滋味。
喜欢一个人,看似如此的简单,却又让人倍感遗憾。只是,如果没有这种遗憾,记忆中,定会是缺少了一份美好。无论何时回忆起,有一种纯净清凉的暗恋,曾经在心里徜徉过,都会觉得,这是一道温馨而明媚,属于青春年华,单纯岁月的忧伤!
思绪戛然而止,睁开眼,春天的阳光依旧灿烂,身旁的流水依然潺潺,我立起身来,走出亭廊。一对年轻的情侣,脸上溢着幸福的笑容,低语轻喃,紧紧握住彼此的手,正好与我擦肩而过,我停下脚步,望着他们的背影会心一笑,似水年华,年华似水,明媚的天空下,依然故我的上演着一场场爱恋,流逝的岁月中,承载过多少人的青春梦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