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琪:《一个人的盛宴》——向明星学成功之二十三
(2010-05-06 02:00:33)
标签:
徐静蕾杜拉拉陆琪娱乐 |
分类: 《向明星学成功》 |
只有赚钱,才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因为这完全是用事实来说话。
——陆琪
在中国的女演员里,徐静蕾毫无疑问是我最欣赏的一个。纵然被人说多年寂寂无闻,推出的新作《杜拉拉》惨不忍睹沦为“广告片”,但在我眼里,徐静蕾却越发成功了。
大家总以为,被称为“才女”是一件好事情。实际上,中国之才女,几乎都没有什么好下场。蔡文姬骨肉分离,卓文君私奔后被甩,李清照与老公离婚,张爱玲被才子玩弄,古往今来,所谓才女,不过是“惨女”。
而徐静蕾自四小花旦起,就被人称为有才,一叫十年,令人担忧。幸好如今,她在几次玩文艺后,适时推出了这部《杜拉拉》。
我被称为职场作家,既然杜拉拉拍了电影,自然会被点名问到。记者问我,这一部究竟是什么电影?
职场电影?否。除了职场的壳之外,里面的骨肉和职场完全无关。
时尚电影?否。里面的品牌穿起来很山寨,植入的广告更加山寨。
激情电影?否。讲来讲去的激情,不过是一段床戏一段吻戏,玉女怎么也变不成欲女。
那么,老徐究竟搞出了一部什么电影呢?
要我说,《杜拉拉》归根结底,就是一部“赚钱电影”。从出生到结束,从第一个镜头到最后一个镜头,它玩的都不是胶片,而是钱。
早听人说,徐静蕾还没开拍电影,植入的广告费已经超出电影预算了。也早就听说,各种赞助将电影撑的金光闪耀。
有评论说,这不就是“广告片”么。也有人引用我的话,说这本电影,早已脱离职场,变成“少数人的盛宴”。
很多人,向来爱断章取义,偏执用文。当时采访,我的原话是,这本电影,是徐静蕾“一个人的盛宴”。
你们看到的,是一部充满植入广告,纸醉金迷的电影。然而实际上,它却是徐静蕾一次华丽的蜕变。
它预示着徐静蕾从女星到才女,从才女到惨女,从惨女又回到独立女性的最终ENDING。
中国人的习惯,总忽视别人身上哪怕耀眼至极的优点,却也要找到芝麻大小的缺点,并拿起来对着空气宣布:“看,这是坏的!”
从没有人说过“杜拉拉”是一本文艺片,也没有人说它忠于原著,徐静蕾从头到尾在做的,不过是一件事情——赚钱。当然,她这样赚钱,会令很多人不高兴,因为这已经越过了才女的界限。
我们总是把这个人评价为才女,把那个人评价为美女花瓶,这种归类是强制性的,不容逆反。也的确有很多人,迷失在外人对自己的评价中。一辈子都呆在某个框架内,不敢越雷池半步。
徐静蕾的前十年,正有此危险,才女的身份如同一把“纸枷锁”,寸步难行。但是,才女就一定要拍文艺片么?就一定要把自己裹的严严实实的?就一定不能有铜臭么?
一个人的才能,并不是体现在知识水平上的,更不是体现在装腔作势上。
只有赚钱,才是这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因为这完全是用事实来说话。
徐静蕾的这一次蜕变,这一次从才女到女人的ENDING,就是用这样的事实说话。不完美的电影只不过是表象,而电影后面源源不断的金钱,无敌的吸金能力才是事实。
一个人的盛宴,是她终于变成了主人。从以前屈服于外界的角色扮演,到了今天可以设宴招待世人。
端起架子做才女,放下架子去赚钱。
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陆琪作品,转载注明
(陆琪:励志作家、畅销书作家、编剧;著有《潜伏在办公室》等;
陆琪说什么?说职场是“老板公敌”;说情感是“男人公敌”;说成功是“所有成功者的公敌”。在任何时候,都只为小人物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