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琪《青年周末》访谈——《我从老板群里叛逃出来》

标签:
陆琪潜伏在办公室文化 |
分类: 《脑的与众不同》——随想录 |
我从老板群里叛逃出来
■数十位老板拒绝推荐,新书被列入“企业禁阅书”
■当老板时对员工很刻薄
◎文/本报记者 王媛 ◎摄影/本报记者 吕家佐
最近,在各大公司,一本书被无数职场员工偷偷传阅着。很多白领称这是办公室不可不读的私密读本,看后可以少奋斗10年。书中总结出很多职场潜规则,教你如何“对付”老板:上司夸你越多你拿到的好处越少;把上司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来讨厌,是典型的自杀行为……无疑,这本书被很多公司老板列为“企业禁阅书”。
凭着一本为小人物说话的职场励志书《潜伏在办公室》,作者陆琪很快在职场类型书里杀出一片空间,今年初,他推出《潜伏在办公室2》,继续毫不留情揭露职场黑幕。这个被网友称为“史上最毒舌作家”上周四面对《青年周末》记者坦言:毒舌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站在谁的立场上,为谁说话。“只要是能帮助小人物,能够替弱者群体说话,那毒舌是一种褒奖。”
用最毒的话揭事实,教善良人不受伤害
1月28日下午,记者与“史上最毒舌作家”陆琪有了一次长时间的恳谈。一上来,他给记者递上一张名片,名片上打印着简短的三行字:城市里宅居的思想,用文字行善的呆子,不切实际的现实主义者。陆琪就是以这种方式形容自己。
陆琪说话语速很快,这样的作风“毒舌”起来,效果自然不可小觑。对于“毒舌”、“老板公敌”这样的称呼,陆琪笑言并不排斥,他说自己有一个口号是“永远要和小人物站在一起”,对于怎样解读小人物,他有自己的见解:“在蛋和墙之间,我永远站在蛋一面。”
■我是揭露恶,而不是宣扬恶
青年周末:你被网友称为“毒舌作家”,这个称号怎么来的?
陆琪:“史上最毒舌作家”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称号,因为我一直觉得中国的教育是一个特别善良的教育,都是教你一些好的东西,光明的东西,你一个学生从大学里毕业出来,突然之间走进社会,可能会接受不了,觉得这个社会上怎么会有那么多阴暗的事情,黑暗的事情。学校里没有教过如何承受这种职场上的压力,所以我必须要用最毒的话把真相给打开,把它撕开,展现给人看,教善良的人在职场上不受伤害。我经常说我的工作得罪人,等我把人得罪光了,就成功了。我的书火的原因就在于“说真话”。
毒舌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谁说话。如果是老板们攻击我,而我是在替小职员说话,那么,我愿意承担毒舌这个称号,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光荣。
青年周末:你的书中一直在传递一个概念“利益高于一切”,有人说你是教人看到恶,你怎么看?
陆琪:这是有前提的:职场里利益高于一切。职场本来就是一个利益交换的地方。在职场你出卖自己的劳力和智慧,你就是去换钱和职务的。
我是揭露恶,而不是宣扬恶。恶的东西并不是你不说它就不存在的,事实上,在这个时代里,由于信仰缺失,越来越多的人变得为非作恶,而很多小职员就是因为不了解“恶”而被害得很惨。
青年周末:可以说你写恶,就是让人学会观察、独立思考,然后去规避职场中的一些麻烦。
陆琪:我看过一些负面的帖子,批评我书的人,我觉得他们基本上都站在一个道德的立场,但是道德这个东西向来是我批驳的,我是一个反道德的人。我觉得现代人你唯一要遵守的是两样东西,第一是法律,这是社会的一条底线。第二是你自己心里面的一条底线。遵守这两样东西就可以了。
■很多老板收买作家给员工洗脑
青年周末:听说有很多老总联名要封杀你的书?
陆琪:我出《潜伏在办公室2》的时候,出版社想找几十家公司的老总推介我的书,但他们看了我的书就说不可能推荐,而且还要联名查封我的书,并把我的书列为禁书。我身边的很多朋友也做老板,做副总裁,他们也拒绝推荐。一些公司老板明文规定不允许职员阅读《潜伏在办公室》系列,甚至将我的博客放进公司屏蔽名单。
青年周末:据说不止是老板们人人自危,就在出版公司内,也有“严防死控”的八卦。
陆琪:是的(笑),我这本书的宣传策划是磨铁图书做的,在刚刚交稿后,磨铁公司的编辑就在内部传阅,最后逼得公司下达禁令,这部书稿除了经手编辑外,任何人都不能看。磨铁图书总裁沈浩波说:“其实陆琪这本书,老板都不想自己员工看,包括我在内,因为里面的一些潜规则讲得太透了,一般的中低层做事的完全不会去思考,但是看了这本书,可能他们会有一些明白的想法,甚至敢去想怎么‘利用’老板和上司来得到自己的利益。这对员工是好事,对老板来说不一定。”
青年周末:虽然你这本书是“企业禁阅书”但还是有很多老板自己买来看,从中研究职员的心理,这从一个侧面来看是在帮老板做事情?
陆琪:以前的书是站在老板的立场上教你一些东西,实际上他就是给你洗脑,让你不要抱怨,很多人觉得为老板打工是特别幸福的一件事情,可以不收钱给老板加班。事实是老板收买了这些作家,让他们来给你洗脑,来教育你。当然这种收买没有直接给钱来收买,他会团购书,比如说之前有一个出版社跟我约稿说让我写一本书,有几个老板愿意买,每一个老板愿意买一万册,你想现在一本书的首印五万十万是非常畅销的书了,他一下子买走五万册,你还没有卖,五万册就走掉了,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还有老板请我讲课,几万块钱一堂课,但是必须讲老板喜欢听的话,喜欢听的事,他就是用这种方式收买你。
确实有老板买我的书来研究职员心理,但大多数的老板都在骂我,还有人组织人来骂我。他们特别可爱,一边组织人来骂我,另一边在我书里面摘对他们有利的片断,拿回去就发给下面那些员工,贴在公告栏上,断章取义地说职场专家陆琪说不要随便跳槽,你们得听他的建议。
好老板的公司都倒闭了
采访当天,陆琪的身前摆满了奢侈品,GUCCI的围巾、万宝龙的钢笔、APPLE的超薄电脑、佳能5D照相机……他说他刚刚为时尚杂志拍完照。陆琪是杭州人,父母在浙江做毛线生意,有个服装集团,家境比较富足。陆琪说自己身上上万元的衣服都是自己挣钱买的,在杭州买的两套房子也是自己投资的,他坚决否认自己是“富二代”。
陆琪从小就有自己的想法,从来没想过要接父亲做生意的班。他毕业后从事过广告业务员、文案、设计等工作,开过网站,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老板。他说工作中的每一步都是自己打拼出来的,要不也写不出那么多职场潜规则。
如今号称是“富一代”的陆琪还向《青年周末》记者透露:“我曾经是一个非常刻薄的老板。”
■做老板时会骂哭员工
青年周末:你写了这么多职场潜规则,我想知道你在职场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陆琪:我在大三的时候自己在校外兼职,当时看到浙江教育电视台招聘采编我就去了,结果去了一看是做业务员,做了半年就不做了。后来我就去一个影视创作所做广告片的三维动画,当时我们一个组三个人,又做纪录片又做三维动画,我是负责做三维动画的,另外两个人负责剪辑纪录片。最后老板发钱的时候是做多少发多少,但到我这块的费用是大家均摊。我当时就觉得特别不公平,后来我才知道这三个人中有一个是某台长的儿子,有一个是老板的亲信,就我一个人是干活的。从十年前到现在,整个职场还是这个样子,我就把我身边的很多故事都写进了书里。在那个时候我就决定要自己出去单干,就代理了国外的一个网站。
青年周末:你做老板是什么样子?
陆琪:我做老板挺刻薄的,跟很多老板是一样的,会压榨员工,让员工替我卖命,会给他们灌输一些思想,就是洗脑,团队的思想,实际上就是我的目标,但是就把他变成一个集体的目标,然后让大家去做。
青年周末:当时有多刻薄?
陆琪:有人跟我请教问题,我会把他骂哭,因为你既然问我了,我肯定要把问题给你说透,点到你最痛的地方。很多女员工都被我骂哭过,男的气得要跳槽。举个例子,当时做一个网页的首页,我会让员工做五六十遍,任何一个小细节都要磨,我经常半夜两三点钟给员工打电话说事。而且不止做老板,我现在也挺刻薄的。我出书那个编辑都挺怕我的,见到我都绕路走,我对他们的要求特别高。
■老板每个思考都在权衡利益
青年周末:可以说你不是一个善良的老板。
陆琪:我肯定不是一个善良的老板,一个善良的人就不可能成功,别说善良的老板了。好老板都倒闭了,现在没倒闭以后也会倒闭。
青年周末:难道中国就没有成功的好老板吗?
陆琪:有,但是很少很少。马云是好老板,他会把自己的钱分给员工,他懂得用利益去笼络员工,但中国有几个像马云一样的好老板?马云是西化的老板,但很多中国的老板都是唯利是图的,不知道如何分享利益,只知道在一起吃苦,不知道如何分钱。这是中国职场跟西方职场的几大区别之一,西方职场先谈分钱,中国是先口头协议。大的企业家完全是以利益为准则的。老板的每一个思考都是在权衡利益。成功的老板都是从榨取员工利益开始的,这就是老板的原始积累。
■上司一般都是特别小气的人
青年周末:这本书里面提到了职场潜规则有一条是:上司夸你越多,你拿的好处越少。你也这样吗?是一个特别小气的老板?
陆琪:给钱方面肯定是这样的,不可能把所有的钱都给员工,能不加薪就不加薪,能不升职就不升职,有句话说,说过就算做过了,夸过你了,你就心满意足,就可以了,每当他夸你的时候,就说明你少了一次加薪和升职的机会,夸你一次就少一次,因为我夸你,说明我不愿意给你升职加薪,我愿意的话,直接给你好了。夸奖这个东西是职场里面最廉价的一个好处,零成本,上司一般都是那种特别小气的人。
青年周末:现在为何会抽身不再做老板?
陆琪:在职场圈混得太久了,老板对付员工其实就是我写的这一套东西,大家都用。所以我看得太清楚了,就从老板群里面叛逃出来了。这本书出来之后,那么多老板都恨我,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套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