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及视频地址:
http://read.beifabook.com/H/include/index_map/09/10/DVHY10043719.html
陆琪访谈经典语录摘要:
-
20条关于《潜伏在办公室》的军规最开始源于《潜伏》的一个观后感
-
职场上他什么都懂但他不会去害人
-
我一般都觉得过于聪明、家庭条件过于好的人一般混的都不会特别好,他反倒没有在乡下起点低的人做得好
-
《潜伏》电视剧跟我这本书里面的文化根源是一样的
-
历史就是周而复始不断的重复,在中国发生的事情都逃不出中国的文化
-
这本书畅销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
-
现在写畅销书的作者本身就得是个编辑,你就要策划
-
职场不是技术的东西,它是艺术,它是千变万化的,你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上司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他都有应对的方法
-
我想要做的事我就千方百计的把它做到这才是“知行合一”本质的所在
-
我的博客上批评很多,天天有人骂我,但是没关系呀!我觉得一个好的思想他最初出来时肯定是非主流的,一定是逆着主流而上的
-
现在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放的时代,我觉得各种思想都能够拿出来说,对不对,都各人有各人的观点,这都是相对而言的
-
大学生找工作第一步的时候我一般会叫人家找一个高平台
-
今天你进入一个国际500强企业,哪怕你只是一个小业务员,没关系,你履历上可以写,我是500强出来的
-
在大学里学的都没用,基本上都白学,读什么大学都一样
-
中国的职场是一个榨汁机式的职场
-
李开复也是属于我说的那种不且实际的现实主义者。我觉得他这条路不具备可重复性,但是他有很多事情是值得学习的,好像是他的理想
-
在职场里面打交道最多决定你命运最多的还是你的上司
-
老板不让看(《上司喂养手册》)很正常,因为我这本书是为职工写的,劳资双方总是对立的
-
所以我提出了一个趋利原则,老板和你说每一句话你就得想
-
我写这本书(《上司喂养手册》)和以后的书都一样就是要让职员明白其实他们是可以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潜伏在办公室》作者陆琪访谈全文:
北发读书: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走进北发网作家专访节目现场,今天我们邀请到的访谈嘉宾是著名畅销小说《潜伏在办公室》作者陆琪先生,陆琪,您好!欢迎做客北发图书网。我们今天的话题是:关注职场生存,解读职场困惑。首先请陆琪和网友打个招呼,向大家做个自我介绍。
陆琪:大家好!我是陆琪,杭州人,1980年生人,今天很高兴在北发网做这个访谈。《潜伏在办公室》这本书出版之后在北京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
北发读书:《潜伏在办公室》这本书在我们新华系统里面销量也是很好,在分类图书排行榜里面是名列前茅的,请您介绍一下创作这部小说最初的想法,以及您什么时候有出版这本书的想法?
陆琪:这是一个挺偶然的一个事情,《潜伏在办公室》这本书开始并没想写成一本书,开始有个编辑让我写一个关于《潜伏》的一个观后感,那是一个间谍片,我想了一下如果只写间谍片的观后感就是跟别人太类似,我就想写个是否跟职场有关的一篇文章,我就列了20条关于《潜伏在办公室》的军规。那个博客发表之后在网路上传播很快,在几天之内网路转载、媒体评论就达到几十万,后来就有人提议把发表的那20条写成书,我就琢磨了一下,加了一些案例就写成了这本书。
北发读书:我看到作者简介,陆琪对自己的描述:“城市里宅居的思想、用文字行善的呆子、不切实际的现实主义者。”您能解释一下吗?还有就是小说中有三个主角:来自农村的“凤凰男”冯晖、城市80后王小峰和有出身背景的林丛。这三个青年在A公司销售部职场斗争的故事,本身就很精彩。在这些人物中,您个人的经历和谁最接近?或者说在这些人物中是否有您的影子?
陆琪:其实我算是一个文人,我的个人简介比较文绉绉的。“城市里宅居的思想”是因为我不太出门,一天到晚都宅在家里,在家里就看书,想一些东西。“用文字行善的呆子”意思就是说“靠写书来行善”这是我给自己的一个定位,有些人是情绪行善、有些人是拿事业行善,我觉得我力所能及的就是写一些东西,让别人生活的更好。用写书的形式让人家过的很好让人感觉很呆,不像直接给人钱那麽爽快。“不切实际的现实主义者”是因为我的理想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我做事情是很现实的,我觉得每一个成功者,包括一些伟人、科学家或者一些事业家都是这样,他们都怀抱一些非常大一些非常不切实际的理想,因为这个理想才给他们一些力量去做一些很现实主义的事情,所以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成为一个不切实际的现实主义者。小说中三个人物的经历都有一些我的亲身经历,但这三个人的性格都不是我的性格,他们的出生背景跟我也都不同。这本书里面有个叫张宇的人,这个人按我的原形写的,他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现实主义者,什么都懂但他不会去做,职场上他什么都懂但他不会去害人。
北发读书:就是靠他力挽狂澜、平息了这个争斗风波,书里面冯晖这个人物的设计比较复杂是吧?
陆琪:冯晖对这种人也挺多的,就是一个农村的孩子到城市里面来打拼,他们通常个性是很强的,他们心里面有一个非常大的理想,理想给了他们很大的力量,他们在城市里面都能混得很好。我一般都觉得过于聪明、家庭条件过于好的人一般混的都不会特别好,他反倒没有在乡下起点低的人做得好,因为起点低的人是从最底层做起,你不愿意做的他们都能做好,功底都能打得很扎实,最后达到的高度都会比别人高很多。
北发读书:《潜伏在办公室》被成为职场的《潜伏》。据媒体报道,谍战片《潜伏》的热播引起了网上热议。网民从剧中错综复杂的敌我关系、笑里藏刀的权谋斗争中,总结出了一套详尽的所谓职场攻略。不少职场人俨然将这部剧当成了职场教科书和官场秘籍,津津乐道于其中的“厚黑之学”。请问这本书在内容上和《潜伏》电视剧有多大的关系?
陆琪:从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关联,电视剧和书的内容完全不一样,有些道理还是一样的。
北发读书:我看到最后的章节还引用了电视剧里面的一些例子。
陆琪:我觉得《潜伏》电视剧跟我这本书里面的文化根源是一样的,这里面是在中国发生的事情是重复发生的,《潜伏》这个电视剧他其实也是个职场片,就是他们那个时代是怎麽样奋斗的,怎麽做一些争斗的。现在跟以前的时代不同,但是里面的道理是相同的。发生的事情也在不断的发展,历史就是周而复始不断的重复,在中国发生的事情都逃不出中国的文化。
北发读书:这本书面世就有人认为,陆琪的《潜伏在办公室》之所以会出现目前的高度关注和热销,是由于职场小说这一类型图书正当红,同时借了热播电视剧《潜伏》的东风。您个人是怎麽看待这本书畅销的原因?
陆琪:我觉得天时地利人和,一方面《潜伏》这部电视剧是一个很优秀的电视剧,这是很有一定影响力的,我一开始就是由于要写他的观后感(后来才写了这本书的),肯定有跟它有脱不开的关系。另外一方面职场的书特别的火,像《杜拉拉升职记》这些书都特别红,这就是一个地利的原因,中国这个时代存在最大的原因,不是吃饭的原因,城市里面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问题。“生存”就是一个职场生存,每个人都困扰这个问题。这就是职场书特别火的原因,这是和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他们才会关心。
北发读书:这本书随着上市一次次的补货,您个人是不是对图书的营销做了一些的努力?
陆琪:对,现在写畅销书的作者本身就得是个编辑,你就要策划,我经常在书中说执行合约问题,这件事情你必须做到完成。我这本书要是只做职场小说可能卖不了这麽好,我这本书叫《潜伏在办公室》这就是借着“潜伏”的东风,借着这个东风你卖的好,别人才会看你这本书,看了你这本书才会懂你这个道理,懂了你这个道理他学会了他的日子更好,那你就在造福于他、就在影响于他,不管你做什么都没有问题。
北发读书:《潜伏在办公室》是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很多职场的规则。但每章的“案例”并不是独立的,案例部分连接起来就是一部文字洗炼但情节跌宕起伏的职场小说。陆琪把他对职场江湖的生存法则,也就是“陆氏职场新军规23条”,通过三个青年明争暗斗的全过程紧密结合,使得这部书既有对职场新军的阐述,又有案例情景相对应。请问您为什麽要采用这种“案例式”写作方式?陆氏职场新军规和案例小说,哪个是先有构思出来的?
陆琪:肯定是新军规先出来,先写的20条的军规,案例是后补充进去的。这书的文化核心来自新兴文化的诸子百家,他是中国文化很深的东西,讲这个东西太深。单单你讲新兴文化、中国文化没有用,他也不知道该怎麽用,你把这个东西用到职场上去就落到实处了,你用案例、用一个小说的形式把他给演绎起来。我是不喜欢写技术的东西,职场不是技术的东西,它是艺术,它是千变万化的,你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上司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环境,他都有应对的方法。
北发读书:你在最后一二章谈到职场上关于道德和法律的问题,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人的职场目标必须是道德的,但职场行为以法律为底线,
不受道德约束”?
陆琪:这里我想先说说曾国藩,他的理想是受到约束的,所以说曾国藩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儒家,他死后给他的评价非常高。他的思想品德非常好,每天他都写日记反省自己,反省自己犯了什么错误,我明天应该怎么办。但是他做事情的时候就是不停的杀人,他在治理地方的时候不停的杀人,人们给他起名叫“曾起头”,就是杀头,在打太平天国时,他也很残忍。就是这么一个大儒,平时在踩死一只蚂蚁时都心疼,但是在该杀人时,他是不受道德约束的,所以说像这样的大儒都是外儒内法,外在都有儒家的理想在指引着他,但是在实际做事情的时候他是以法家的现实主义去做的。所以说在现在的职场来说也是这样,外在你要有儒家的外表,怎么叫儒家的外表呢?就是说你外在要有一个制高点人家摘不出你什么错来,人都觉得你思想品德高有很大的理想目标,这都没问题但是要实实在在做事情时,你不要迂腐,你不能认为这个有悖你的良心,那个有悖你的良心,良心怎么说呢?你让你的家人挨饿、你让你的孩子得不到好的教育、你让你的父母得不到好的赡养,这才是真正有悖良心的事情。其实现在社会是以法律来约束的社会。道德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中其实已经失败了,他曾经想成为主流,但他实际上是失败了,所以这本书里的最后一章我还是表达这样一种观点——“知行合一”,这个东西不是我提出来的一个新观点,他是王阳明提出来的,他是明朝的一个大儒,王阳明提出这个东西的意思在很多王派的学说里头也有很多解释,其实我的解释也很简单,就是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问题就是你要不能按照道德的准则去做,那现在很多人是我能做到的事情我去做这不叫知行合一,知行合一是我想要做的事我就千方百计的把它做到这才是“知行合一”本质的所在。所以说对王阳明这个人也是这样,他是一个非常大的文学家,他打仗、平山贼这些事都非常厉害。如果他只是一个文学家的话,他不可能做到这种事情——杀人杀的也很厉害,他的理想是造福于民那他怎么造福于民呢?他只能把这些山贼杀掉。
北发读书:之所以大家这么喜欢《潜伏在办公室》这本书,我想他一定是反映了现实中的一些职场现状。并且迎合了某些职场人的心里需求,那么陆琪自己也是非常有头脑的,他的博古论今,从历史中间总结出自己非常独特的看法和经验。您的这些观点也挺大胆的,包括您在博客上的一些刻薄话。那么您在做这些的时候有没有什么顾虑或者说收到一些反面的意见?
陆琪:我的博客上批评很多,天天有人骂我,但是没关系呀!我觉得一个好的思想他最初出来时肯定是非主流的,一定是逆着主流而上的。大家都随着主流走这肯定不靠谱,你想成功者毕竟是少数,只有极少一部分人能成功,但是你要是按照主流的思想去做,肯定是不会成功的,因为主流的思想是什么东西呢?整个社会把它比成一个大机器,你就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你学会主流思想,你才能在这个世界上活着,但是你不能活的很成功;但是一个成功者是操纵这个机器的,所以他的思想必须要高于主流的思想,所以我现在提出一个观点,大家都反对这个是非常正常的。现在是一个思想非常开放的时代,我觉得各种思想都能够拿出来说,对不对,都各人有各人的观点,这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不能说我的价值观一定好,一定对你有用,但是他肯定有他有益的价值。
北发读书:刚才和陆琪聊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一些情况。但是在现实中很多职场新人会遇到一些问题,请给我们这些网友做一些指导性的建议。有网友问:走出校门的第一份工作是不是特别重要?如果面临两种选择:一边是大公司管理完善但职位待遇非常小的,另一边是公司比较小但工资相对高的,该如何选择呢?
陆琪:大学生找工作第一步的时候我一般会叫人家找一个高平台,就是说你刚刚大学毕业,你不能先考虑赚钱的事情,赚钱的事情以后有的是机会,你刚毕业你应该让自己走上一个高的平台,因为人走上那个平台是对他以后的发展有影响的。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刚毕业时你应该找个大公司,这样你的视野会比较开阔,那样你以后做事情的时候会更容易到一个比较高的顶峰。
北发读书:或者说既是大公司又是高职位的话那当然是最好的,如果达不到的话就退而求其次。
陆琪:我觉得大公司的小职位比较好一点,因为对于一个新人来说履历很重要,怎么说呢?今天你进入一个国际500强企业,哪怕你只是一个小业务员,没关系,你履历上可以写,我是500强出来的。如果你今天在一个民营外贸的一个小公司,哪怕每个月拿一两万,下次你再跳槽时,履历拿过去人都不认识。现在很少有人在一个公司从一而终,一般新人两年差不多就得跳槽,跳槽之后你的履历就非常漂亮,到那个时候你在考虑赚钱。
北发读书:大学生关注的话题:在校园当中除了学习文化,参加各种活动之外,他们还需要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自己,才能够让自己在毕业后尽快融入职场?
陆琪:这个问题其实挺多见的,这个怎么说呢?我是一贯认为大学生在校园里时就应该给自己一个职场目标,其实考大学的时候你就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因为你要选一个专业,在大学里你就应该明白自己以后应该从事什么职业?得有一个大致的方向,学会这个专业的技能,因为在大学里学的都没用,基本上都白学,读什么大学都一样。一般在大学里面你都要学以后用到的东西,然后你从大三开始你就得去找工作就得去实习,因为这是你的工作经验,以后在履历上可以写,这对以后找工作是非常有利的。
北发读书:现实职场中有一大部分是这样的人:人到中年,在职场中工作了八年或者十年,但是遭遇了职场瓶颈期,工作就进入了低谷。我们这位网友30岁想跳槽,他在原来公司工作八年,没有晋升的希望,他问现在该怎么办?
陆琪:我有一个观点是“中国的职场和西方的职场不一样”。中国的职场是一个榨汁机式的职场,就是把你扔进去把你榨干了,他不会给你什么,你身上有的东西:你的智慧、你的资源活生生给你榨干,等到你三十多岁的时候你会发现,我在这里干了七八年,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有。你在中国的职场是学不到东西的,因为它是很现实的,就是老板也好,上司也好,老板这个人最好是把你拿来就能用,把你会的东西一榨,过了五六年之后没什么用了,他就不理你了你就边缘化了;新人一进来他照样一榨,就是这样一拨一拨的。所以说现在有很多人跳槽,他不是主动跳槽,他是被动的,因为他没用了,他边缘化了,没什么用了他怎么办呢?他只能跳槽,我觉得这种跳槽是一个很不好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你应该从他这边拿东西,因为每个人在一个职场里肯定会拿到一些资源一些人脉。要是你老板给你什么你就做什么,那么五六年之后你又没用了,老板也知道你能做什么了,那你就靠边站吧。那么(如果)在这五六年里你什么都会做了,也有人脉了,别人做得事你也学会了,那么到那个时候你就不是被榨干,而是吸饱了再去跳槽那才是往高了跳。
北发读书:您对李开复离职创办创新工场有什么看法吗?
陆琪:我觉得他这件事挺好玩的。首先我得祝福他。李开复也是属于我说的那种不且实际的现实主义者,首先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是又很现实主意,就是说他在做得时候是很靠得住的,但是在说得时候是很不靠谱的。李开复这个人呢,他说的时候很理想化,包括他写的书,但是他做的时候是这样做得吗?做得时候他很现实,他一步一个脚印的。你看他几个跳槽起点是很高的,包括在微软、Google都做过,他一步一步的做,他做到Google的时候没地方跳了(已经达到世界上最高级的公司了),那他又创业,我觉得他这条路不具备可重复性,但是他有很多事情是值得学习的,好像是他的理想。他是一个很有理想的人,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有理想的这些东西,做事情时要学习他的实际的东西都很现实。他现在的创新工场,很多人都很有理想,想参与进来,就肯李开复说“我这个东西以后会怎么怎么样?我会是比尔.盖兹?”等等,但是他不理你。为什呢?因为你的项目挣不来钱他就不理你。
北发读书:你刚才说他比较关心青年,他在讲话时也是比较理想化的,按照您的想法,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听他说的话呢?
陆琪:我觉得理想化的层面就是指导理想,现实主义的层面就是指导现实,这样是最好的。你千万不要把理想的东西放到现实中来,因为理想的东西是非常大的,就好像哲学一样,你不可能拿哲学去斟酌每一个细节的东西。
北发读书:最后再请陆琪透露一下下一步的出版计划?
陆琪:下一步我的《上司喂养手册》写得差不多了,今年可能要出版这本书,可能更具现实意义一点吧!因为在职场里面打交道最多决定你命运最多的还是你的上司。上司虽然说很复杂,但是他也就那几个类型,我根据上司的类型把我能针对的方法都分析了一遍。
北发读书:一听这个名字就是有点对上司不太尊重,是吧?而且您的一些观点也不太受一些私企老板欢迎。然后您的博客甚至也被限制阅读,这方面您有什么想法?
陆琪:这个很正常的,南方的一些公司拿我这本书当成企业的禁书不让人看,把那个博客网站也屏蔽掉了,人家问我生气吗?我觉的没什么好生气的。因为这个东西寻触到了老板的痛角,也就是说这个东西真的有用,那些老板还会这么干。老板不让看很正常,因为我这本书是为职工写的,劳资双方总是对立的,老板想你最好每天好好干活,看《不抱怨的世界》成天不要再抱怨了。老板成天琢磨赚钱,而你们琢磨的是怎样过好日子,所以说在思想上就有差距。所以我提出了一个趋利原则,老板和你说每一句话你就得想,这句话肯定是对老板有益的,因为不是对他有义的他不会说,所以你就得想,其实老板做得每一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但是首先你要明白,你有你的利益要维护。所以我写这本书和以后的书都一样就是要让职员明白其实他们是可以自己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北发读书:在今天我们和陆琪讨论了职场生存的话题,包括他写这本小说的前因后果和给我们解释的一些职场困惑,现在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大家面临各种思潮,可能都要兼收并蓄,陆琪经过自己的思考完成了一个自己的一套思维和做事方法,我觉得他还是经过自己的缜密思索的,不管对错,把它奉献给大家,这些方法不管适不适合您,有待于您自己去考量,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
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谢谢陆琪!谢谢关注北发网的网友!谢谢大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