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词今译:北宋·张先《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竞。··

(2009-07-27 15:07:12)
标签:

今译

古词

木兰花

杨花

张先

吴兴

文化

分类: 文学、传统文化

〖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

  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译文】吴兴健儿驾龙舟,水面疾飞渡。秋千架上载少女,宛如天仙飞舞。绿洲春色明媚,游春的人儿兴正高。夕阳西下,忘了回家。碧野青青花儿秀,踏青的人儿,来往游不定。

     行云飘去远山暗,夕阳西下,游春的人儿都不见,笙管息歌舞停,小池庭院寂无声。庭院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眼前飘,清辉迷蒙,花过却无影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万年时乡居吴兴时所作。

龙头舴艋吴儿竞”,一句写出吴兴健儿驾舞龙舟,在水面飞驰竞渡的壮观场面。“舴艋”是江南水乡常见的一种形体扁窄的一种轻便小舟。饰以龙头就是节日里简易的龙舟。“笋柱秋千游女并”,是说寒食这一天,姑娘们可以放下女红走出闺房双双对对,打着秋千,尽情游乐。“笋柱”指竹制的秋千架。

  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三四句用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妇女拾翠、踏青,乐而忘返的情景。“芳洲”“秀野”使人想见郊野草木竞秀春光明媚的诱人景象。“拾翠”原指采拾翠鸟的羽毛。后指妇女水边野外游春之事。“踏青”即春天出城到郊外游览。

      下片由动景换静景。“行云去后遥山暝,已放笙歌池院静”。前句说云去山暗,游人散后郊外一片寂静。为上片做结。后句说笙歌已歇,喧嚣一天的池院,此刻显得分外寂静,一个‘静’字,又为下文写景做了铺垫。“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月色清明甚至可以看见杨花飞舞:而花过无影,又显的清辉迷蒙。明儿不亮,庭中一切景物都蒙上一层轻雾别具一种朦胧美。不仅如此,两句寓情于景,反映出作者游乐一天之后心情的恰适和舒适。

    词人虽然年时已高,但是生活情趣还是很高,即爱游春的热闹场面,又爱月色的幽静景色。白昼与乡民同乐,是一种情趣。夜晚独坐中庭,欣赏中庭月色,又是一种情趣。而后者更能体现词人的个性和审美趣味。为文人雅士所叹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