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荷兰园艺检测总署Naktuibouw
荷兰植物检测总署NAK扮演着类似于我国农业部和林业部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及各地种子检测站的集成作用。相比我国按照各行政区域的划分职责的组织结构,荷兰植物检测总署却是按照细分的行业性质分为三个部分:NAKB-主要分管大田作物及果树类,NAKS-主要分管花卉作物,NAKG-主要负责蔬菜作物。不过在2000年的时候,NAKS和NAKG合并成为现在的荷兰园艺检测总署Naktuibouw。由于我们的代表团都是蔬菜种子企业和研究机构,所以荷兰园艺检测总署Naktuibouw是我们合适的选择,也是我们整个考察团的第一个拜访机构。
尽管荷兰园艺检测总署已经成为荷兰政府以及欧盟所指定的负责植物新品种批准以及种子质量检测的官方机构,和世界上很多国家不一样的是,荷兰园艺检测总署并不是一个政府机构,最初也不是由政府设立的,它承担着类似于政府机构(如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公共职能,却是一个在政府监控之下,致力于提高种子质量的非盈利组织。其营业收入全部来自为会员企业提供检测等服务的收入,没有任何的政府财政资金的支持,目前有200多名员工。
它的起源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20年代,种业已经在荷兰开始萌芽和发展,可是同样面临着类似于我们今日中国种业市场假种子、质量差的种子的问题,于是有种子公司联合起来成立一个中立的种子质量检测的机构。在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中,一直遵循着“监督种子质量以及提高种子质量”的宗旨。 自1966年生效的荷兰植物及种子法案(类似于我国2001年生效的种子法),给这个曾经由种子公司共同创立的行业自律的组织与法律地位。在此之前,种子公司自愿加入荷兰园艺检测总署,但是,1966年以后,任何一个从事植物产品的经营者必须注册成为其会员。关于这一点,有点类似于我国的种业的经营许可和生产许可,但是本质上又是不一样的。荷兰的园艺类种子公司必须要到荷兰园艺检测总署注册,而我国的种子公司也是必须要各级农业部门注册登记,但是要拿到许可证却是要满足很多的要求,比如说最低的注册资本,比如说专业技能员工的要求,比如说生产设备或者厂房仓库的要求等等,这一点上,荷兰园艺检测总署并没有特别的要求。
除了种子质量检测以外,荷兰园艺检测总署从1970s开始逐渐承担一些植物新品种检测的职责,到2006年,荷兰园艺检测总署成为蔬菜新品种测试的官方机构。到2007年,荷兰园艺检测总署也开始承担植物进出口检疫的职能。总而言之,这个曾经的行业自律组织发展成为了这个行业在提高种子质量至关重要的监督和服务机构,其服务和支持功能也呈多远化趋势。
关于核心业务--种子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两种途径,一个是基于结果的质量检测,而另外一个是基于流程的控制。如我们国内所通用的几乎都是对结果的质量检测,比如说抽查一批种子,查看其芽率、水份等指标。而基于流程的对种子质量的控制则很少见,即使是通用的流程控制标准如ISO的管理质量体系等,在我国的执行也是流于形式,更别说专门针对种子这个特殊商品的质量的控制体系。这里我们先来看看关于种子质量的检测在荷兰都涉及到哪些领域。从下面图我们可以看到一批样品需要经历从改“树根”到“树枝”几十项不同的检测。

而对于从流程上质量控制的方法,则需要从生产加工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目前有荷兰园艺检测总署和法国农业部的对应机构发起的荷兰园艺检测总署认证实验室计划也正是基于在流程上的控制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和提高种子质量。从下面的图中可以看到,那些来自世界各地在这个行业耳熟能详的企业都加入了NAL的计划,同时也陆续的欢迎更多的种业公司的加盟,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种子公司。参于该计划的企业,遵循NAL的严格要求而生产的种子,可是自行提供荷兰园艺检测总署认可的种子质量检测证书,同时,按照“良好种子及植物实践”(Good
Seed Plant Practices )生产的种子也可以贴上其特有的标签,以显示其质量优良的保证。
当然,关于提高种子质量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在不断的计划、执行、检测、执法中循环上升。
在荷兰园艺检测总署的讨论非常的热烈,大家对蔬菜种业走出国门还是很有兴趣的,大家关注的问题主要有:
- 荷兰园艺检测总署作为ISTA认证的检测机构,做相关检测的报价是多少?
- 进入荷兰市场的品种进行品种权的检测和认证,如果需要做该项检测和认证,其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是多少?
- 如果中国公司在荷兰设立分公司或者子公司的话需要什么样的要求?
从2005年荷兰园艺检测总署和中国农业部的合作项目开始以来,双方保持着紧密的友好和合作关系,我们代表团到访的前一天,农业部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的刘平主任也刚刚访问了他们。而代表团到来的一个星期前,我因为博士论文的需要,和导师一起来这里采访过荷兰园艺总署的主席John
van
Winden先生的时候。当时被告知他们和中国政府的合作很愉快,也惊诧中国政府在提高种子质量和保护植物品种权方面的积极合作和交流的态度。目前在中国的合作项目主要是关于蔬菜作物DUS测试的培训以及DUS测试手册的撰写工作,偶然五月份参加在北京的报告会中也了解到了国内在技术方面的取得的卓越的成绩。
荷兰人并不比我们更有道德,他们曾经也经历过假种子、坏种子的阶段,只是经历这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这样的体系,使得高质量的种子有更高的收益,低质量的种子或者假种子会受到严厉的惩治。如今中国种业在短短二三十年经历着荷兰上百年的发展历程,同时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中,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关于提高我国种业的产品质量以及植物品种权的保护,其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说检测技术的提高,比如说检测方案的标准化、检测人员的培训等等。当然更重要是在制度上的支持,需要一个激励产品质量提高的制度环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