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的历史似乎源远流长,孔老夫子的列国游志可是我们这些读书人的经典楷模,而游学的格言就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莫属了,有了楷模和格言,剩下的就是行动了,于是我到了山东大学开始这一段游学的时光。
刚刚毕业的我又回到了大学校园,只是在一个新的地方和一群新的同学,接受着新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好事总是多磨,早在四月初就申请了全国微观经济学暑期学校了,可是耐心等待两个月之后却在录取名单上没有看到我的名字,而导师的名字却在,还好多番争取之后录取为列席的学员,只是要自掏住宿费和生活费了,不过冲着那鼎鼎有名的教授和来自全国各高校的同学,这也是很值得的,于是烈日骄阳的七月来到今年意外清凉的济南,穿行在山东大学的校园里。
上课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不过倒也充实,白天上课晚上上网周末上山,老师全英文的讲课还是能够跟上,只是每每遇到那长串的数学模型和公司就忍不住分神,真羡慕我的同桌兼室友曾经本科念的数学,所以那些难懂的数学对她来数只是小菜一碟。开始两周的课程对于我来说很生疏,可是那些著名教授格局特色的讲课却还是引起很大的兴趣,最喜欢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教授和来自普林斯顿的Machina教授,一个富有激情,一个耐心无比,大师的风范在点滴间显现。不过让人佩服的却是来自以色列的Zamir教授,在整天的讲课后大家的大脑都超负荷了,而这位69岁的老人却依然细心的解答同学们的疑问,而周末一起登泰山的毅力和体力不得不让我们这些年轻的后背敬佩,看不出来他竟然是登过喜玛拉雅山脉的登山高手了。
而同学里面也不免有卧虎藏龙的,一向低调的老周最终还是被大家发现原来暑期学校班上竟然有博导级别的人物,而年轻的教授也不乏其人,而年龄最长同学,其孩子已经和我们差不多大了。当然最大众成员就是这些经济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生以及青年教师,不过据我观察,似乎博士居多,而我这种硕士毕业即将念博士的也还不少,即将出国留学或者正在留学而回来参加暑期学校的也还不少。而在七夕举办的联欢晚会更是让大家见识到我们这帮人的多次多艺,沈阳男生的二人转,云南姑娘的黄梅戏,还有曹老师的浏阳河和那群搞怪的“曹粉”团,新疆小伙的民族舞蹈(不过我即兴上场的伴舞却似乎盖过了主要演员的风头,代价就是跳断刚买的达夫妮鞋子的高跟),当然我觉得最最诧异的就是主持人竟然是电视台的美女主持,那主持的风格和韵味完全是科班出身,原来班上的才女和美女真不少,谁让我到了山大呢?
一个月之后,我们宿舍就剩下我一个人坚守了,终于挥挥洒洒的完成了那长达十页的答卷,竟然在第二天的毕业典礼上得知我竟然获得优秀学员的称号,但是,比起老周,这个荣誉属于他更加合适,而这个荣誉证书也时刻提醒我学无止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