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津巴布韦大津巴布韦津巴布韦鸟世界文化遗产旅游杂谈 |
分类: 非洲之旅 |
大津巴布韦遗址位于哈拉雷以南约三百公里处,是南部黑非洲古代文明的杰出代表,这是一组建于公元4至5世纪石建筑群遗址,以此为中心曾先后间建立过班图人的王国,后经多次重建或扩建,于14、15世纪达到鼎盛。
大津巴布韦是非洲第一个以国家形态出现的,它代表着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文明发展的极高成就,传说中所罗门王的宝藏就来自此地。
大津巴布韦遗址共占地720公顷,共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粘合物,至今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
1986年大津巴布韦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
大津巴布韦遗址分为外城和内城两部分,外城筑在300多英尺的山上,又称卫城,城墙高10米,厚5米,全长240米,由花岗岩巨石砌成。
内城建在山坡谷地,呈椭圆形。城内有锥形高塔、神庙、宫殿等,都由石块砌筑。在卫城的山上,可以俯瞰王城和王城外的民居。
大津巴布韦卫城上有七座实心塔,现今只剩下四座。这四座塔的真正用途,人们至今仍弄不明白。更令人费解的是神庙里面的圆锥塔,此塔高二十余米,没有任何文字标记。多少年来,一批又一批考古学家和前来企图在塔内搜寻黄金宝藏及古物的人,曾千方百计想钻进去探查,却无法找到一个入口。近年来,又有人前来对此塔“刨根问底”,有的在地下挖了一条壕沟穿过塔底,也有人为寻找塔内的通道在塔内搬开了许多石块,但还是找不到一个进口,最终不得不认定这是个实心塔。又有解释说,石塔是举行生殖崇拜的场所,但这些都是猜测而已。
··········································
1870年发现了大津巴布韦遗址。欧洲人认为当地非洲人无法建造这样巨大的建筑,不认为黑人是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更不认为黑人能创造出先进的文化。在考古初期进行了野蛮的发掘,并希望在这里能找到外来文明证据,进而证明白人早已统治过南非。因此把很多不能证明外来文明的文物都被遗弃了,给以后的考古带来困难,他们还掠走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8只珍贵的津巴布韦鸟下落不明,津巴布韦鸟是用淡绿色的皂石雕刻而成,只津巴布韦的重要标志之一,现在只有一只石鸟于2000年从德国人那里“长期租借”回来(我们去的时候没能看到珍贵的石鸟,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