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帕土》入选广东省湛江市九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2020-03-28 23:35:43)
标签:
韦名小说试题 |
《手帕土》入选广
手帕土
韦名
问题:
1、小说以“手帕土”为题,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2、小说是怎样叙写奶奶赶圩买手帕的情节的?这样叙写达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3、请根据故事内容,概况奶奶的形象特点。
4、小说结尾写我把那捧土撒在城里的一片草地上,“那片草,多年来长势一直很旺”,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手帕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小说情节紧紧围绕“手帕土”展开。“手帕土”是奶奶为我排忧解难的物证,凝聚浓郁的亲情,体现文章主旨。
【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理解。标题是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答题时既要答出标题的含义,也要将标题蕴含的情感分析出来。阅读全文,可以看出主要内容就是围绕着“手帕土”展开的,它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而且以此来表现奶奶对我的爱,起到点明全文主旨的作用。
2、侧面描写。以母亲劝奶奶不要赶圩,父亲见奶奶长时间未回到家的焦急来侧面表现奶奶赶圩的不易,突出奶奶为我准备的“手帕土”饱含了她对我的深深地爱。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阅读文中描写奶奶赶圩的情节,可以看出主要写了母亲的劝阻与父亲的着急,从侧面来表现奶奶赶圩买手帕的不易,突出奶奶对我的情之深。
3、奶奶一定要自己赶圩买手帕,并亲自制作“手帕土”,只为了解决孙子上大学的水土不服,表现了奶奶是一个虔诚、爱孩子,并有主见的人。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关键是了解文章内容,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与相关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奶奶腿脚不便,坚持赶圩,再多人的劝说也不管用,表现她是一个有主见的人;奶奶坚持自己买手帕,做手帕土,表现了她对孙子的爱,态度的虔诚。据此归纳概括即可。
4、奶奶精心制作的手帕土并没有派上用场,被我撒在城里的草地。这样结尾,既出人意料,又能于平淡中见神奇。结尾描绘手帕土哺育青草,意蕴丰富,留给读者很多想象空间,深化了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小说结尾的赏析。小说的结尾奶奶精心制作的“手帕土”并没有起到作用,这让读者出乎意料,在失落的同时,作者交代了,这“手帕土”却将草地上的草滋润得一片青绿,表现了“手帕土”中的养分足,联系到制作者奶奶,可以理解为青草就是成长中的“我”,那土正是奶奶的爱,奶奶的爱在滋润着我成长,深化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