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一国际儿童节,是全世界小朋友的共同节日。每当这一天,不同肤色,不同国籍,不同语言的小朋友普天同庆。对于我们每个亲历过“六一”的人来说,大脑中一定保留着对这个节日的美好记忆。因为“六一”是我们一生迈不过的坎儿。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由于受环境影响,我所经历过的“六一”基本都是在平淡中度过。虽然平淡,却让人终生难忘。作为亲历者,我愿把大脑中储存的“六一”记忆,毫不保留的和盘托出。
我经历的第一个“六一”在一九七四年。我所在的学校,是一个教学点。为了方便我们每个适龄儿童按时读书,那时候的小学教育普及到每一个生产队。虽然学校里的设施简陋,但学习氛围浓厚。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所经历的第一个“六一”,绝不逊色于城市学校。
老师是一个年过半百的男子,给我的印象是个头不高,身体很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还在“六一”的前一天,老师就发挥自己的特长,给学校里边刷标语,把欢庆“六一”的气氛制造出来。“六一”当天,老师把庆祝活动,细化为两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老师布置我们在操场上席地而坐,召开故事会。老师绘声绘色的讲红军长征故事。虽然这个故事老师曾讲过多次,是老师的保留节目,但“六一”当天讲出来,觉得特别有意义。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一片沼泽地,一位姓谢的红军战士,因为把自己的干粮让给了战友,自己非常饥饿,因为体力不支,所以在被陷入沼泽地的时候,没有力气爬出来,壮烈牺牲。这个红军战士牺牲之后,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战友们只好根据记忆,给他画了一张像。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老师的眼里噙着泪水。情绪稍微稳定的时候,老师因势利导,告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不容易。只有好好学习,才能报答先烈。
庆祝“六一”的第二个内容,就是老师带领我们上劳动课。这天的劳动课非常特别。老师教我们学习垒锅头。垒锅头的步骤有两个,先搓泥条。把黄土和成泥,为了增加拉力,在黄泥中夹杂麦康。泥条粗细大约等同于成人的胳膊。环节之二就是把泥条成半圆形堆码起来,堆码成锅头形状。老师只布置了任务,堆码成多大的锅头,锅头门等的预留,完全发挥自己的想象。到下午交作业的时候,同学们垒起来的锅头五花八门,有的没有预留锅头门,有的把锅头门留得太高或太低,总之,没有一个合格品。老师当时没有严厉批评,说了一段,到现在为止,都非常受益的话。做任何事都不要马虎,平时要多观察,多积累,到需要的时候,才能派上用场。
老师没有生硬的说教,用活生生的实验,告诉我们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影响我一生。生命中的第一个“六一”,给我以鼓舞,让我走好了人生的第一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