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煤油灯的记忆(原创)

(2018-10-20 22:37:06)
标签:

杂谈

煤油灯的记忆(原创)

        煤油灯的记忆,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候,我家住秦岭深山。由于电力尚未普及,所以照明工具就是煤油灯。顾名思义,煤油灯就是用煤油做燃料的一种照明工具。煤油灯一般都是用玻璃瓶储油,在瓶口处穿上棉花或棉布捻子,将捻子点着,靠燃烧的光亮照明。煤油灯分多种工艺,质量上乘的,一般价格比较昂贵。不为大多数家庭所接受。比如我们家的煤油灯就是用废旧的墨水瓶做的。
        点煤油灯是一件受罪的事,不管外围是否罩有玻璃罩,煤油然烧时产生的废气,着实呛人。如果晚上把煤油灯点的时间太久,且通风条件不好的话,次日早上醒来,吐痰都是黑色的,至于煤油灯散发出来的黑烟,日久天长,会将白墙熏黑,污染室内环境。从健康的角度考虑,煤油灯弊大于利。一般点煤油灯的时候,就得将窗户打开。如果遇上数九寒天,虽然得到了光明,却因为大开窗户得不到温暖。另外煤油灯还容易引发火灾。
        母亲在煤油灯下为我们全家缝补衣服的情景,现在都记得。那时候,生产队凭工分吃饭,母亲白天参加生产劳动,晚上借助煤油灯的照明为我们缝补衣衫。农村有句土话,叫做拔油壮捻子,意思是灯芯粗了费油。为了节省燃油,往往把捻子撮的很细,能照明就行。只有在母亲为我们缝补衣衫的时候,我们家才给煤油灯换上壮捻子,屋里立刻变得霍亮。在煤油灯的闪烁中,母亲飞针走线,以保证我们第二天的衣服不残缺。
        记得小时候,喜欢看书,基本都是连环画本。晚上点煤油灯看书,几乎是我的家常便饭,为此,没少招致父母的训斥,但钻了书眼的我,乐此不疲。《沙家浜》《红灯记》《海港》《龙江颂》《智取威虎山》等等,几乎都是在煤油灯下看的。那时候,我家的煤油灯亮的最早,灭的最晚。
       煤油灯的另类,是一个手提式全封闭煤油灯,山里人叫它马灯。马灯与一些质量上乘的煤油灯一样,中间装有灯罩,最顶端有出气孔,形如一个烟囱。这种灯在室外可以不受风力干扰,随时随地都可以用。那时候,我们家给生产队喂牛,每天早上起来,父亲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牛棚给牛铡草。父亲把马灯往墙上一挂,示意我轧草开始,在马灯的照明下,我喂草,父亲执铡刀,大约半小时的劳动,就够一头牛当天的草料。
       在家里用煤油灯照明,在学校也是靠煤油灯完成晚间的自习。每当夜幕降临,教室里煤油灯光闪闪烁烁,好像夜晚的星空。为了减少烟雾的排放,老师规定,两个同学合用一盏煤油灯。煤油灯是同学们在手工课上统一制作的,基本都是墨水瓶的二次利用,煤油由学校统一购买,然后费用具体到每个人。记得一周的煤油钱也就一块多点,但对于当时劳动日值,这一块多钱,还真的成为负担。记得我就累计欠过三块多钱的煤油费。好在那时校园生活单一,学习成为唯一选择。煤油灯的光亮,照亮了山里娃的成才之路。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在山区的小学校里当民办教师。这是全乡唯一一个没有没有电力照明的学校。其他教师躲都来不及,我依然选择了这个落后的学校。我秉持一个信念,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后来的事实证明,我的这个选择是正确的。煤油灯下升华了我的境界。学校里只有我一人,白天上课,晚上在煤油灯下备课、批改作业。当然在忙完主业之后,我的文学创作基本都是在煤油灯下完成,我后来出版的诗集中,有一半作品,都是这一时期在煤油灯下完成的。除了写作,我还订阅了大量报刊。如《青年作家》《青年诗人》《语文报》《写作指南》《中文自修》等 。煤油灯下的创作,让我练出了文笔;煤油灯下的学习,丰富了我的创作知识;煤油灯下的思考,让我更深刻的理解了人生。
        如今,煤油灯照明,已成为历史。各种各样先进的照明工具充斥于我们的生活。似感,如今自我学习的意识反而淡泊。当我们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尽情娱乐的时候,会不会想起从前,想起煤油灯照明的那个年代。至少,我没有忘记。

煤油灯的记忆(原创)

自制的简陋煤油灯。

煤油灯的记忆(原创)

做工考究的煤油灯。

煤油灯的记忆(原创)

煤油做燃料的马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七爷(原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