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背篓(原创)

(2018-10-02 06:30:11)
标签:

杂谈

小背篓(原创)

        “小背篓,晃悠悠。笑声中,妈妈把我背下了吊脚楼。”
每当听到宋祖英演唱的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背篓》的时候,不由得我热血沸腾。我想起了在南方城市、乡村常见的一种盛物工具——小背篓。
        背篓,竹篾编织物。上口大,下底小。接近一个圆柱体。在正面装有背篓系。之所以在南方流行,是因为南方竹类旺盛,制作成本低。尤其在广西、云南、贵州、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江西等地最为常见。是这一代人出行购物时候的必备工具。陕西的陕南地区也有这种竹器。
        背篓除了用于背物品之外,可以用来背小孩。背小孩的背篓比较精致,里边有个台儿,小孩可以惬意的坐在上面。用背篓背物品,比较简洁。男女老少咸宜,只要你舍得力气。由于背篓盛行于绝大多数山区地区,尤其走山路的时候,特别看好。背上背负着重物,就会一门心思赶路,因为只有尽早回家,才可以真正的如释重负。开车打手机,事故盯着你。意思是开车的时候,禁止打手机。但是背上背篓出行的时候,由于两只手空闲,你可以边走路边接打电话,既省时又省事,而且避免旅途寂寞,可谓三全齐美。另外,如果逢雨雪天气,背上背篓照样可以撑上雨伞。比骑自行车更方便。
        在贵州一带,人们把在乡镇赶集称为赶场。每逢赶场的日子,不论男女老少都会背上背篓赶场。背篓的用途就是把自家的土特产,如桂圆、蜂蜜、山野菜,甚至活禽等背到集镇出售,回来的时候,背回油盐酱醋调料,以备日常生活所需。当然也有单纯为看热闹去赶场的妇女,背篓里则背着孩子。如《小背篓》歌中唱的那样,头一回赶场,逛了山里的大世界。对于一个小孩而言,第一次坐背篓赶场,不亚于坐火车逛大城市。赶场需要起早,晨曦中,大队的赶场百姓,有说有笑,轻松自如,成为山路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贵州一带,还有一种背篓,其比较笨重,做工也比较粗糙。这种背篓普遍用于背重型物品。比如化肥、粮食等。在习水县隆兴镇,我看到这样一幕,一位约二十多岁的妇女,背着一袋化肥爬山。由于坡度较大,化肥的后坠力几乎能把人拉倒,看着让人心酸。在铜仁市一个叫核桃树的小山村,我见到一对老年夫妻,他们家的几千斤玉米棒都是夫妻俩用背篓背回家的,几乎用了半个多月时间,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但两个人不以为然,一边背着重负,一边唱着山歌。在贵州一带,修房、造物时候使用的水泥、沙石、砖瓦等都是用背篓运输到在建工地。不管盖几层楼,这些建筑材料都是人力完成。而当他们住上高大明亮的房子的时候,个中的辛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在习水县城的一个劳务市场,我曾看到海量的背篓在那里等活路,每一个背篓背后,都寄托着主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艰难困苦,不忘初心。尽管生活艰苦,负重较大,但丝毫改变不了生活的勇气。赤水市丙安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必经地,在这里,我和一位背着背篓的年轻女子同行。她告诉我,她老公在广东打工,为了节省路费,已经四年没回家,地里的庄稼都是她用背篓背回来的。我用开玩笑的口气问到,这么重的活,你一个女人家咋做,你就没想到雇人做,比如像我这样的人,你只管饭就行,我免费替你背。年轻女子上下打量我一番,“大锅(哥),我没听错吧,凭你这样文绉绉的人,你能背背篓,还不把你压趴下?”我连忙解释,我是一片好心。谁料年轻女子爽朗一笑,笑声像银铃。“我说你这位大锅,你是真想学雷锋呢,还是另有打算,你要是学雷锋,我就婉言谢绝了 ;你要是有另外的打算,我劝你把心好好的搁在肚子里,我老公在外为家里劳累挣钱,我在家做点事是应该的,至于那些不上串的事,你想都不要想,人凭的就是良心。”我只是个开玩笑,却给自己招来炮轰,比窦娥还冤。不过我从这位年轻女子的口中读到了山里妇女的坚强。
         提到背篓,也让我想起小时候背背篓的情形。那时候,我家住秦岭深山,地里的土肥,还有收获的庄稼,也是靠背篓运输。不过我们用的是加重背篓。还记得当年背背篓栽跟头的尴尬。背背篓的时候用两只肩膀,到了卸物的时候,就要把一只手退出背篓系 ,背篓口会向一侧侧倒,如果两只手都穿在背篓系当中,就会随背篓一同栽倒。第一次由于操作不当,栽跟头的痛,似乎现在都没有散去。
        背篓是山里人的运输工具,在农耕年代,帮了山里人的大忙,在科技进步的年代,逐渐被机械或车辆代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背篓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背篓的受益者,会永远记住这个盛物竹器。在强调绿色出行的今天,是不是考虑让背篓介入我们城乡人的日常生活,比如用于超市购物或买菜等,但愿我不是空想。
        小背篓,晃悠悠……耳边又想起宋祖英优美的歌声。

小背篓(原创)

背上背篓赶场,满载而归。拍摄于贵州遵义市余庆县。

小背篓(原创)

背上小孩逛街。拍摄于贵州遵义市习水县。

小背篓(原创)

背上背篓购物。拍摄于贵州铜仁市江口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狗怨
后一篇:吻(原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