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八戒是小说《西游记》的主要人物之一。据说猪八戒的原型是吴承恩的乡邻,名叫朱八,他好吃懒做,以泼皮无赖而闻名于乡野。另据佛教规定,凡信仰佛教的人一律要尊崇五晕三厌这八条戒律。猪八戒作为佛门中人,应该毫不保留的遵循佛规,然他凡心未泯,多有犯规。猪八戒身上的污点也使得这个人物形象更加鲜活。近年来,有关批驳猪八戒的文字几乎铺天盖地,有人甚至把猪八戒和古代混为一谈。基于此,我想不吝文字,冒天下之大不韪,为八戒正名。
首先说信仰。所谓信仰就是对某个领域的坚定信念,概括为矢志不渝。但是信与不信完全出于个人意愿,其他人不得横加指责。猪八戒之所以遭遇炮轰,是因为他意志不坚定,在遇到困难和危险时就鼓动散伙,用他的话说,回高老庄去。我认为猪八戒没错,年轻气盛,风华正茂,为啥不能干自己喜欢的职业,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大显身手,而非要跋山涉水去做自己并不喜欢的事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专业不对口。一个人只有热爱某项工作,才能激发热情,从而付出真实的劳动,获得社会认可。反之只能消极怠工,无所事事,最后一事无成
。仅凭这一点,就应该为猪八戒正名。
其次把猪八戒与古代贪官搅和一起,实在是无稽之谈。古代的贪官哪个没有进过私塾,哪个不是在人前堂堂正正的。猪八戒他掩饰了吗?否也。当今贪官哪个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哪个不是满腹经纶?猪八戒他系统的读过佛学吗?他能够全面理解佛学吗?否也。古代贪官在被揪出来的时候,哪个不是中饱私囊,家财万贯,猪八戒仅在耳朵里藏了一吊钱,这和古代巨贪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古代贪官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请问猪八戒损坏了谁的利益。这是我为猪八戒正名的第二大理由 。
再次,圣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猪八戒做为一个生理健全的人,在他生命盛年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给自己在高老庄置一份家业,哪怕按揭一套房子,做一番装修,然后光明正大的娶一房婆姨,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这样的要求出局吗?至于背媳妇这样的闹剧,更不应该受到指责,相反他的师兄孙悟空以此戏弄他,倒有些不尽人味儿。至于猪八戒一路上多次被妖精迷惑,显酿大祸,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从某种角度上说,猪八戒不具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在他眼里,那些妖精不过是个弱女子而已,出家人慈悲为怀,怎么能滥杀无辜呢?仅凭这颗善良的心,我也要为猪八戒正名。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西游记》作为四大名著之一,在当今社会受到广泛关注,是因为作者驾驭文字的功力,创作手法的新颖,创作出了“这一个”。至于猪八戒,他就是一个虚构的角色,他的懒散、他的意志薄弱,他的私藏家私,这都集中表现了人性的弱点。我们不应该以偏概全,以现代人的思维去否定文学作品的人物。至于把猪八戒和当今贪官一起痛批,更是滑稽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