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两副担子同时挑

(2016-12-12 13:05:34)
两副担子同时挑


          小时候,我家住在秦岭深山。环境尤为险恶,交通极为不便。山上的土特产,如山棍、山条子等,都是父辈们用一双肩膀挑到山口;而家中的生活必需品,如油、盐、酱、醋、茶又是父辈们肩扛手提带回家中。在我的记忆中,挑担是父辈们最辛苦的一件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功效。父辈们发明了一种两副担子同时挑的办法。其步骤是;一次准备两副担子。先把第一副担子挑一段距离,支在路边。然后回过头来挑第二副担子。待超过第一副担子所处位置的一段距离后,将其支在路边,再回过头挑第一副担子。如此交替运行,劳逸结合。既节省了时间,又在每次返回的时候,使肩膀得以很好的休息。我曾有过这样的发现,我和父辈们同时出发,父辈们挑两副担子,肩头有重担,脚底下自然不敢怠慢。我则两手空空,边走边停,结果同时到达。这样的运输方法,在那个交通尚不发达的年代,帮了父辈们的忙,自不必说。也自然成为我人生的启示。其实,岂止是我,对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所有人,也不失为启示。
         先说说我的切身经历吧。父辈们的启示,我是直接受益者。我自学生时代就狂热的爱好文学。几十年来,我以父辈们为榜样,两副担子同时挑。无论是学生时代、还是后来的教师生涯、抑或是今天的个体运输。我都能做到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文学一直是我的业余爱好,既没影响我的工作学习;又没因为工作、学习荒废文学。学生时代,我当过三好学生;工作时候,我作过优秀教师;如今,文学更是我劳作之余很好的良师益友。我也因此小获丰收,还出版了个人诗集。我的成绩得益于父辈们的启示,两副担子同时挑。
         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有这样一对年轻人,夫妇俩拼命在外面打工,把年迈且腿脚不便的老母亲丢在家中,满心指望能够在外面发了大财,再回家孝敬老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有天晚上,由于家中老化的电线发生短路引发火灾。将老母亲活活烧死。抱着母亲面目全非的尸体,做儿子的后悔不迭。后悔没有经常过问家中的事情,后悔只知道埋头挣钱,而忽视了对母亲的关爱,但后悔有啥用。试想,如果他们定期给母亲打个电话。每年至少有一人回家一到两回。检查一下家中的防火、防水、防盗措施,对存在安全隐患的电线予以更换。而不是一味的挣钱,等把钱攒够了,再回家孝敬老母,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种‘子欲孝而亲不待’的地步。
        某夜,听陝西新闻广播。有一江苏男子打进电话,诉说自己的烦恼。原来,十多年前,他和妻子向朋友借了一千元钱来陕西关中某县做裁缝生意。由于夫妇俩吃苦耐劳,所以生意蒸蒸日上。不但积累了资本,而且扩大了店面。然而,就在他们的生意如日中天的时候,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了。几年前,为了不影响生意,他们把六岁的孩子托管在老家学校老师家里。自以为万事大吉,便一门心事扑在生意上。以至于几年都没回家。今年国庆期间,他回了趟老家,见到孩子时,令他大吃一惊。原本活泼好动的孩子孩子呆若木鸡,与当年判若两人。而且学习成绩也是全班倒数第一。他问主持人,他这样辛苦挣钱为了啥。他甚至想到要放弃这边的生意,然后回家照顾孩子。对此,主持人给他出了个两全其美的好点子。即,做生意和孩子上学两不误,具体措施是;把孩子接到身边来,就近安插在某个学校。一是给其关爱,督促其学习;二是继续做生意。主持人的话,惊醒了梦中人。好办法,两副担子同时挑。
        记住,无论何时何地,两副担子同时挑,一副也不要落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