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节令刚过,母亲就紧锣密鼓的为我缝制棉坎肩。顾名思义,棉坎肩就是中间絮有棉花的坎肩。在秋冬之交时节穿在外衣之内用于御寒。记不清这是母亲第几十次为我缝坎肩了。但见母亲斜倚在炕头,借着昏暗的煤油灯光聚精会神、动作熟练的穿针、引线、打结,然后是飞针走线。三十多年前,母亲为我缝棉坎肩的往事历历在目。
小时候,我家住秦岭深山,属高寒地区,冬天的脚步尤为迅速。因为家里生活困难,添置新衣服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每年寒露过后,母亲便张罗着为我缝制棉坎肩。之所以要缝棉坎肩,是基于三方面的考虑,一是用于御寒,二是对旧衣服的进一步改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做到物尽其用。三是因为其被外衣遮挡着,即使破旧一些也不伤大雅。记得,秋后的一个清晨,我背上行囊准备去学校,被母亲叫住,要我穿上棉坎肩:,起初,我是死活不肯穿,一是嫌臃肿,二是嫌破旧,但经不住母亲的再三规劝,什么“三层单不抵棉一层。护住你的前心后背,老来不得病。”等等。我爽快的穿上母亲缝的棉坎肩,高高兴兴去了学校。谁知,棉坎肩给我带来了难堪。事情是这样的,某日上数学课,我因为违反课堂纪律,被年轻气盛的数学老师发现,拽住我领口就往教室外面拖。由于其用力过猛,我的外衣纽扣给拽开了,棉坎肩给暴露出来,数学老师立刻讽刺道:“我说怎么这样嚣张,连领子都给张掉了,要是再剃光头,就成和尚喽!”逗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我给羞得无地自容,真想找个老鼠洞给钻进去。晚上回家后,我是一通抱怨,责怪母亲不该给我缝棉背坎肩,让我在学校里丢人现眼,成为同学们取笑的把柄。谁知一言既出,就遭到父亲的一顿责骂“你长没长脑子,别人说你张得没领了,你就没领了,别人说你是和尚你就是和尚。你妈白天下地,晚上起五更睡半夜给你缝坎肩,你嫌穿着丑,要不穿就冻死你个没良心的东西。”出于对父亲的敬畏,也出于对母亲劳动的尊重,我没再执拗,第二天照样穿着棉坎肩上学。好在它毕竟能御寒。打这过后,每年的秋末冬初,我都穿着母亲为我缝制的棉坎肩,棉坎肩伴我走过了快乐的学生时代。
后来,我在家乡作了民办教师,虽说收入微薄,但买一件廉价的毛衣是不成问题的。但母亲愣是没有给我买毛衣的机会。棉坎肩照样缝,而且不失时机。母亲还是那两句老话“三层单不抵一层棉,护住你的前心后背,老来不得病。”不过这时的棉坎肩,可是从内到外三层新,比原来更加暖和。直到我成家后,母亲为我缝棉坎肩的习惯依然不改,尽管有妻为我精心编织的毛衣,但母亲依然是那句“三层单不抵一层棉。护住你的前心后背,老来不得病”的老话。尽管我后来也换过好多工种,有室内也有室外,更多的时候,我是在开车的途中。但棉坎肩年年穿,一年也没有落下。我可以自豪的说,我是穿着母亲缝的棉坎肩,一路走过来的。
棉坎肩渗透着浓浓的母爱,在寒潮来临之前像铠甲一样牢牢地为我为我护住前心后背,让我无忧无虑的面对冬天。这辈子,我不会去赶任何新潮。有妈是福。有妈不会冻着。有妈的日子真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