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户县苦果
图/山
按照关中农村的风俗,父亲需在三日后土葬。在此之前,需为父亲穿上寿衣,铺盖好被褥,然后陈尸于棺材中,谓之入殓。然而在为父亲刮脸时,父亲一个定格的面部动作,令所有在场人唏嘘。父亲的嘴唇没有闭严。按照农村的说法,人在正常死亡之后,口眼必须闭严,如果不闭严,则证明还有某件事情没交待完毕,此时必须采取措施帮助其合唇。一般有两种办法,一是咐白,即近亲属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说一些安慰逝者的话。让其心无牵挂的离去,如果正和逝者之意,则自然的闭合口眼,这当然是一种迷信说法,因为人死如灯灭,怎么能听得见其亲属的说话呢?这不过是徒劳的事。然而母亲和我还是轮番上阵,母亲说的话,我已经记不清了。我自己说过的话,今天还记忆如初。我告诉父亲,我已经长大了,懂事了。我会挑起家庭重担的。在场的其他亲属也都纷纷表态,都是安慰父亲的话,希望父亲能一路走好。在我们做这一切的同时,舅舅没有闲下。他将父亲的下巴用手朝上托起,在下边撑一小沙袋。这也算是第二种办法,是在第一种办法无效的情况下,使用的另一种办法。其可以解释为,用外力致其闭唇。舅舅坚信,两种办法并用,待到父亲出殡时候一定会合唇的。他说他经历的好多起像父亲这样死不闭唇的现象,都是这两种办法奏了效。
三天之后,是父亲的出殡之日。按照农村的习惯,出殡之前,近亲属可以以瞻仰遗容的方式对逝者做最后告别,再一次令我们不敢相信的是,父亲的嘴唇又张开如初。大家都觉得纳闷,咐白也咐白了,不是嘴唇都合上了吗,还垫了沙袋,现在倒好,连沙袋都挤一边去了
。舅舅更是一百个不相信,口里喃喃着,真是奇了怪了,昨天把沙袋垫得好好的,又没人动,还能自己取下来不成。这时有人回忆起昨天的事情来,可能是在给父亲掖被子的时候,谁不小心碰落了沙袋。相信这应该是最合理的一种解释。我们所有的劳动终于变成徒劳,因为此时父亲的遗体已经僵硬,即使再大的外力,也无法使父亲合唇。
。舅舅和母亲认为,父亲是要告诉我们作儿女的,要听长辈的话,要好好做人,认真做事,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不给家庭抹黑,不给社会添乱。这也成为母亲以后教育我们的活教材。而母亲常常对我们念叨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爹走的太急了,话没说完,张着嘴走了,以后肉身化了,只剩下白骨,白骨还会保持这个形状的。”母亲每次念叨这些话的时候,我都觉得鼻子酸酸的。
父亲临终前到底有什么话想说,也成为困扰我的难题。在以后的几十年里,我也有过多种猜测,但只能是猜测而已,没有任何结果,前不久在网上看一部移植的外国影片。我从配音演员的配音中找到答案。让我解释了几十年无法解释的现象。父亲临终时不是反复呼唤“我的儿”吗?“我的儿”三个字都是开口音。换句话说,父亲在发这三个字音时,是不需要闭口的
。难怪父亲保持了这样的口型,那是用形体表达对我的呼唤。而当父亲的肉身化成白骨的时候,这样的的口型也不会改变。这就是伟大的父爱,刻骨铭心、永不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