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农村广播又要搞一次农村题材方面的征文,我跃跃欲试。这不,我正在写我和杨凌的故事。
清早,窗外还是灰蒙蒙的时候,我把妻推醒,让她帮我回忆一下,我在杨凌买麦种是九八年还是九九年。妻一脸的不悦:“当然是九八年。”经妻的提醒,我来了精神。那一年,咱家可是风光了一把,咱家那年的麦种717一26是我上年在杨凌农博会买的,那年咱家的小麦产量那就一个高,秋后到咱家换麦种的乡党多的是。听了我的话,妻一脸的怨愤:提“提起这事我就来气,咱家那年的麦多好,出粉率高,擀面蒸馍、样样好,你愣是让人家给换成了大杂烩,咱种了好麦,没吃个好面。都给乡亲服务了。你还自豪个啥?”妻的“自豪”二字,还真引出了我和杨凌一件引以自豪的事。我问妻,还记得2007年11月6号我在十四届杨凌农高会当记者的事吗?“记得,咋记不得”妻不以为然“不就是让农村广播主持人把你派去当了一天记者,早都是历史了。你和杨凌的事,你还能举出几件来”。我淡定的回答,还有。于是,我历数杨凌农高会给我家带来的更多好处。2009年,咱在杨凌农高会买的菠菜种子,那年咱的菠菜丰收了,卖了个好价钱;2010年,咱在杨凌农高会买的核桃苗。成活率百分百,这几年,核桃没少给咱家卖钱,我一口气列举了农高会带来的五、六种好处。还有……“还有啥?”妻抢过了话题。还有,去年农高会上,你买回的制作农家菜的光盘,咱家今年正月的饭桌上,亲朋好友谁不夸你心灵手巧,你以前可是连个洋芋丝都炒不好,这不是农高会带给你的好处。经我这么一提醒,妻的脸上,洋溢着骄傲的微笑。
一串急促的电话铃,打破了清晨的沉寂,也打断了我和妻的对话。原来是一位文友打来的,约我今年继续逛农高会。我满口答应。我和杨凌的故事,还将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