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三秦百花诗社成立五周年
(2011-12-07 20:44:41)
陕西有众多的民间文学社团,三秦百花诗社是其中的佼佼者。今年的12月16日,这个诗社将迎来自己5周岁华诞。作为诗社成员之一,想以自己拙劣的文字,回顾诗社5年来的发展历程。以期与众多诗友交流。
2006年12月16日,由铜川新区退休文化干部、时任陕西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现为陕西农民诗歌学会会长)、铜川籍著名农民诗人郭建民牵头成立了三秦百花诗社。之所以叫三秦百花诗社,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这个诗社网络了关中十多个市、县的60多为诗歌爱好者。地域之广、社员分布之广在文学社团中为数少见。二是这个诗社的众多成员之所以能够相识,是得益于陕西农村广播《戏曲百花园》的牵线。该节目主持人晓慧曾概括道“咱农村有两个百花园,一个是戏曲百花园,一个是诗歌百花园”。诗歌百花园指的就是诗社的社刊《百花园》报。由于有农村广播的大力宣传,诗社成立当日,即汇集了关中十多个县市近百名农村文化活动先进分子。其中既有诗歌爱好者又有秦腔爱好者。活动现场彩旗飞扬、锣鼓喧天。会上宣布了诗社章程。郭建民当选诗社社长,刘作宇、何文朝、穆黎、苦果等当选为副社长。著名民间艺术家黄宏显、著名农民诗人章立分别被聘为诗社顾问。校园诗人初红、诗社发起人之一窦允升分别当选为名誉社长。省电台农村广播等十多家新闻媒体亲临现场,报道活动情况。省农村广播的《小康直播室》节目于当日晚通过“农民说新闻”的方式,把诗社成立的喜讯传遍三秦大地的村村寨寨、千家万户。
三秦百花诗社成立之后,在社长郭建民的带领下,肩负起了传承先进文化、繁荣诗歌创作、培养文学新人三副光荣的重担。五年来,诗社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各项工作都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迎得了社会的赞誉。五年间共举办大小活动十余次,出版社员作品集《百花风韵》,印刷《百花园》报三十余期。社员中两人加入省作协,十多人加入各地市县作协。诗社还被陕西农民诗歌学会接纳为集体会员。社员的诗文创作更是成绩颇丰。社长郭建民出版了《郭建民诗文选》,诗社顾问初红出版了《初红诗文集》,何文朝出版了《梦画天堂》等三部诗集,另外,吕学敏、王淑慧、魏巧艳、赵战劳、姜兰芳、苦果等相继出版了《子宫》、《漏屋水滴》、《乡间絮语》《、荆山红叶》、《乡村风流》、《不了的乡情》等小说和诗集。冯琳、王景友、高文化、盛云霞、袁余良、刘欢等一大批文学新秀脱颖而出。在新近结束的陕西省第三届农民诗歌大赛中,三秦百花诗社的赵战劳、何琼。王亚兰等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魏巧燕、张娟、袁余良等分别获得优秀奖。诗社也因此获得由大赛组委会颁发的组织奖。三秦百花诗社不但为农村文学爱好者提供了用武之地,也是一些离退休人员的精神家园,初红、郑志云、校树俊、宁韶武、冯鹏凯、窦允升、刘作宇、王耀先、李明星等一大批离退休人员也自告奋勇的加入到诗歌创作队伍中来。总结其五年来的成功经验。不妨得出如下三种启示,罗列于后,希望此是抛砖引玉之举。
一、
与广播牵手,拓展诗歌发展新空间
在诗歌日益被边缘化,各地诗歌社团纷纷被冷落之际,作为后起之秀,三秦百花诗社之所以在很短时期内就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得益于陕西农村广播不失时机的大力宣传。陕西农村广播是全国首家对农广播电台,其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在农民听众中享有极高声誉,被农村听众誉为农民的贴心人。农村广播深受广大听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节目运作灵活。如朱敏主持的《900点戏台》、晓慧主持的《戏曲百花园》、席容、李宏主持的《家和万事兴》(后更名为《乡音乡情乡事》)、小康、董丽萍主持的《小康直播室》及卫东、秋月主持的《今夜心语》等栏目均开辟有短信平台,听众可以在节目直播过程中,围绕节目内容,把自己对戏曲、对生活、对时事的感想,用极其简约的文字快速的发送到短信平台,然后通过主持人的及时播读,达到与听众的共鸣。这一独特举措,给农村中爱好文学的一些听众提供了用武之地。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使他们的作品快速发表,并以极快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这一形式,也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村文学爱好者的积极性。三秦百花诗社成立之后,这些文学爱好者有了自己的组织,更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农村广播认准了这一新兴事物,在节目之外大力扶持,在节目之中大力宣传。五年间,三秦百花诗社的每一次活动,农村广播都派员参加,著名主持人秋月、小惠几乎场场参加,从不落下。另外,农村广播还以自己广播的独特势,及时报道诗社活动实况。并为大批名不见经传的农民作者作专题访谈。《小康直播室》节目还以《新农村建设中的一朵奇葩》为题把社长郭建民请进直播室,畅谈百花诗社的发展盛况。盛赞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此同时,由秋月主持的《乡音乡情乡事》节目也利用自己的栏目阵地,为杨双明、窦允升、吕学敏、何文朝、何琼、穆黎、魏巧艳、张晓虎、赵战劳、张中兴、袁余良、王淑慧、姜兰芳、苦果等数十人作专题访谈。让这些散落在三秦大地的无名作者一夜之间名闻遐迩。何琼、魏巧艳、赵战劳、李双霖、张娟等后来还相继进入诗社领导核心,担任副社长、秘书长等职。成为中坚力量。事实雄辩的证明,只有媒体的大力宣传和积极扶持,文学社团才得以存续和发展。
二、 与戏迷联谊,探索诗社发展新领域
著名作家贾平凹有言曰:“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儿女同吼秦腔”。陕西是文学大省,是诗歌的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出现过盛唐诗歌。同时陕西也是秦腔剧种的发源地。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写诗也会吟”。又说“听不懂秦腔就不算陕西人”。如前文所说,诗歌被越来越边缘化,其总体不容乐观
。相对于诗歌而言,秦腔的状况也令人担忧。民间有谚曰:“秦腔只有老人看,诗集只有诗人买。”如何让诗歌走出低谷,成了摆在社长郭建民面前一道十分棘手的难题。经过和众多诗友的交谈,综合各方面的意见,郭建民拿出了一个大胆构想,与戏迷联谊,走诗戏合璧的道路,为诗歌“杀”出一条血路。之所以基于这样的考虑,是因为诗歌和秦腔同属韵文,可以相互借鉴。相互渗透。戏迷和诗歌爱好者可以互相装换角色。让诗歌的受众越来越多,以壮大诗歌创作队伍。这项新举措被很快付诸于实施,五年来,三秦百花诗社的每次活动都有戏迷参与。活动现场琴韵悠悠、诗声朗朗。一些戏迷开始大胆作诗。例如临潼戏迷曹健全原来只是一个纯粹的戏迷,自打参加百花诗社之后,老人家也利用业余时间作起快板儿来。请听他的两句开场白:“老汉今年六十八/闲了就把板胡拉。”虽然略显直白,但对于一个纯粹的戏迷而言,确实难能可贵。高陵戏迷李芳玲一首《自叙诗》作得有模有样,让人难以相信是一位戏迷的口头创作。百花诗社中爱好秦腔的成员更是不在少数,有人居然还是各地秦腔自乐班的班主。诗社理事、泾阳的王亚兰既写诗又唱戏,活跃在诗歌和秦腔两个舞台。她的诗感情真挚,主题鲜明,洋溢着对人生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她的嗓音洪亮、戏路宽广,发音酷似秦腔名家李爱琴,甚至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无论在何种场合,只要王亚兰在场,现场气氛立刻会变得活耀。无论是朗诵,还是唱歌、唱戏。王亚兰会赢得满场喝彩。被圈内外称为“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全能。诗社理事、兴平的费长安经常组织村里的自乐班演出。深得乡亲们的称赞。乾县戏迷李明星虽年过六旬,但虚心好学,加入诗社之后,老人家进步很快,他写的新诗庆祝建党九十周年的诗,在广播中朗诵后,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象曹健全、王亚兰、费长安、李明星这样集诗歌、戏曲两门技艺于一身的社员,在三秦百花诗社还可举出更多。通过与戏迷的联谊,使得诗社绕过低谷、步入正轨,走出一片新天地。
三、与企业合作,寻求诗社发展新途径
缺乏活动资金,是制约诗社发展的瓶颈。如何突破瓶颈。是摆在诗社领导层面前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社长郭建民想到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时任铜川新区正阳路街办新城村(现更名为沮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成章玉,成章玉热爱生活,热衷于公益事业,曾在一些场合吐露出自己有意赞助当地文化事业的想法。经人撮合,郭建民、成章玉两位关中汉子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经过商议,俩人达成永久协议,企业搭台,文化唱戏,即由三秦百花诗社出作品,新城村出资金,用于编印诗社社刊《百花园》。资金问题有了着落,郭建民心里有了谱,三秦百花诗社很快被成立起来,第一期《百花园》被很快付梓印刷。到目前为止,该报被出刊三十余期,刊载社员诗作千余首之多。新城村不但支持诗社办刊,还支持诗社的其他活动,诗社成立当日,村里就搭起彩台,请来省市秦腔名家与当地戏迷及三秦百花诗社的全体诗友共同联欢,同庆诗社成立。铜川市各界领导也应邀出席。新城村的全体村民更是举家前往,以示庆贺。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新城村的双委会成为三秦百花诗社的坚强后盾。并承担了诗社以后所有活动的全部费用。其中包括诗社第一、二、三周年的三次庆典。以及诗社与铜川新区作协联合举办的三次牡丹诗会。还筹集奖金,成功举办了陕西省首届群众诗歌百花奖。2009年,新城村再次举万元资金,以资助三秦百花诗社出版社员诗选集《百花风韵》。更加难能可贵的是,2008年年底,已经更名为沮河社区的新城村办公大楼落成,三秦百花诗社从此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场所,且是无偿使用。省农村广播主持人秋月在采访成章玉时问过这样一句话:“你们提供资金、提供场地支持三秦百花诗社,你们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对此,成章玉很爽快地回答:“三秦百花诗社的成员都是农村里的文化活动先进分子,支持他们的工作,就是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由于新城村的鼎力支助,使得百花诗社的工作得以有序开展。社员的创作积极性也得以空前提高,大量讴歌新农村的诗歌不断涌现。大批赞美新城村的诗歌作品也相继问世。例如郭建民的《春风绿新城》、穆黎的《新城村赞》、魏巧艳的《新城在腾飞》、何文朝、姜兰芳、杨五贵等的《致成章玉》,以及苦果的《新城老人逛北京》等诗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反映新城村的变化。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三秦百花诗社的广泛宣传,加之新城村双委会班子领导有方,新城村的各项工作都取得长足的进展。目前,新城村已跻身铜川市市级先进集体,正以饱满的热情向省级先进迈进。成章玉本人也因在新农村的双文明建设中功勋卓著而光荣的当选市级劳模。新城村之所以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城小村跃居市级文明单位,得益于三秦百花诗社的大力宣传,三秦百花诗社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归功于新城村的大力支持。两者相得以彰。三秦百花诗社走与基层相结合的道路,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以铁的事实证明,文艺工作者只有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现实,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一成功经验,值得肯定。
三秦百花诗社五年来在社长郭建民的带领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为兄弟诗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其五周岁的大喜日子里,我们祝愿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