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上海话应该如何保护?

(2013-07-15 13:08:34)
标签:

主流社会

本地人

就是为了

人中

老上海

分类: 【海派文化思考】
1、定义“上海话”
    上海,在上海人的概念中不是上海市的全部,而是指上海开埠后形成的上海市区。
    上海人,也不是上海地区的全部人口,而是指在上海市区里生活的外来人口。真正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在上海市区被称为“本地人”,不算上海人的。
   上海话,上海市区里上海人讲的话。

2、“上海话”的形成
    上海话在49年之前,上海话不只有一种,而是有两种
    第一种,英语,最早出现的上海话是英语。大家可会能觉得不可思议,上海话怎么可能是英语呢?这是因为,上海开埠是被殖民的结果,最早成为上海人的不是中国人,而是殖民者以及跟着他们来中国混饭吃的外国人,他们是第一批上海人,他们开创了上海,并在上海把握了中国的经济命脉,之后,更多懂得英语的中国买办,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更多懂英语的中国人也加入这个阶层,形成了上海的主流阶层。
    在这个阶层里,主要的交流语言就是英语。对于当时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来说,用英语交流远比使用南腔北调的中国话来得方便,所以,在当时,上海上层的上海话就是英语。
    第二种,吴语,就是我们现在听到的上海话。上海经济崛起以后,上海周边江浙一带的商人、劳力来到上海经商、谋生、打工,开始来的时候,是没有上海话的,各自说各自的方言,生活、工作在了一起以后,为了沟通方便,语言会发生妥协、融合。于是,在这种妥协、融合的过程中,吴语上海话就慢慢地形成了,吴语上海话不但融合了江浙方言,而且还融入了大量的英语单词,今天的上海话中还是保留了很多的英语单词。

3、吴语上海话的特点
    从发音的特点来听,吴语上海话属于吴语系。但是,从吴语上海话形成的内在结构来看,这种上海话什么语系都不属于,而是自成一体。它是由当时的人口结构所决定。
    当时,如果来的不仅仅是江苏、浙江的人,还有大量的安徽人、山东人、江西人,那么,上海话就不会像今天这个样子,它一定会在这些人口中继续发生妥协、融合的作用,形成一种新的上海话。
    这种结构是上海话的本质,其目的就是为了让生活在上海的人有一种方便沟通的语言。
    所以,上海话与其他的方言有着本质的区别,上海话不是原生态的语言而是一种动态、变化的语言。

4、上海话的生命力
    吴语上海话的生命力,来自英语,英语承载了当今世界主要的知识、思想、时尚、潮流,在当时,更是如此。英语在当时的上海就是主流社会的上海话,英语融入吴语上海话,就让吴语上海话就显得拥有知识、思想、时尚、潮流,当时的吴语上海话是动听的、很美丽的,因为它所承载的信息是非常丰富、时髦的。不用宣传,大家到了上海自然就学讲上海话了。

5、今天上海话的症结
   严格地讲,今天上海的文化环境与49年之前的文化环境,已经发生本质的变化了。上海文化与世界文化脱离很多年了,表现在上海话上,就是上海话中英语老的越来越少,新的更是没有融入,上海话在其作为语言所承载的知识、思想、时尚、潮流的内涵,大大下降,上海话在今天看来一点都不时髦,一点都不时尚,说到地,上海话失去了生命力。

6、新上海话是什么样
    新上海话是上海话在新时代的产物,它将继续发挥上海话内在结构的特征。在上海人口结构的基础上,继续发挥语言的妥协、融合,普通话、上海话、方言,都会在其中发挥作用。
    但是,作为中国话的上海话,最后妥协、融合成什么样不重要,这是自然发生的过程,不是人力所能改变的。如果,我们想让新上海话像老上海话一样时髦、漂亮,一定要把英语融入其中,英语时至今日,依然是世界主流的语言,承载着主流世界文化,只有融入英语,新上海话才会有生命力,上海也才会有生命力,想象一下如果香港人讲像广州人一样的粤语,没有英语会怎么样呢?

7、老上海话保护
    老上海话一定要保护,这是上海文化遗产,关键是如何保护。
    最适合的保护,就是保护上海话语种的戏剧、曲艺,比如沪剧、独角戏,还可以创新一些上海话的流行歌曲、电视、电影、故事会。这些都是保护上海话的很好的方法。
    其次,加强老年人的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在子孙眼里的地位,而不是老妈子、老佣人,老年人在家里不要跟着子孙讲普通话,是保持上海话最有效的方法。
    保护上海话最最错误的方法就是,在全上海推广、在新上海人中推广上海话,用上海话报站名之类的方法,这是最最无效、适得其反的方法。
    老上海人对上海话的感情,其一是因为习惯,其二是因为大量外来人口到来后的不习惯。这些都是感性的因素,抛开感性、理性地看,上海的已经在变化,不可能变回过去,那么就要维护这种变化,而不是在一边抱怨、伤感、怀旧。
 
8、理性看待上海及未来、理性看待上海话
    上海真正有价值的,对中华文化的价值,对世界文化的价值,是上海文化中的海派文化。
    上海文化不等于海派文化,海派文化也不等于上海文化。上海话更不代表海派文化,上海话也不是学习海派文化的唯一途径。 
    未来上海一定会是继承海派文化的新上海文化,所有的新老上海人都是新上海人,今天的老上海人不要因为自己会讲上海话就把自己隔绝在新上海的变化进程之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海派反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