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度国际航展上,隶属于印度国防部国防研究与开发局(DRDO)的航空发展局(ADA)展示了其第四代战斗机MCA的风洞模型。
印度的MCA计划始于1997年。负责为印度空军研制第四代战斗机的DRDO从一开始就希望引入国外伙伴参与新机的研制工作,而被列入印方考虑范围的外国企业包括多家美国、西欧和俄罗斯的航空制造业公司,首席执行单位则为印度斯坦航空公司。
最早的MCA概念是一种在法国支援设计的LCA“光辉”轻型战斗机基础上发展的一种中型隐身战斗机。该机的前机身和机翼设计与LCA基本相似,采用同样的两侧进气布局以及带边条的前凸双三角翼。而后机身则安装了两台带矢量喷口的发动机,而最特别的地方则是取消了LCA原有的垂直尾翼,形成了完全的无尾布局。飞机的俯仰控制依靠推力矢量和主翼的后缘襟翼配合实现,而偏航操纵则完全靠飞机的矢量喷口。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01~2.jpg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进行,MCA也在发生着变化。ADA在后期公布了新的MCA数字模型。此时的MCA在后机身增加了两个外倾的垂直尾翼,仍旧没有水平尾翼。从垂尾外倾角度以及并非全动设计来看,其并不参与俯仰操纵,也就是不等同于YF-23的V形尾翼。在这一时期分为MCA-1和MCA-2两个方案,这两个方案的区别在于边条是否延伸到机头,以遮蔽进气口。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02~2.jpg
而2009年初公布的最新方案风洞模型,可以看到MCA在后机身又添加了水平尾翼,也就是说MCA从最早完全的无尾布局变为了现在传统的四尾翼布局。很显然MCA最早的思想就是尽可能压缩机体这方面的硬成本,直接在LCA基础上直接发展设计,改为双发布局提高飞行性能,同时去掉尾翼提高隐身性;充分发挥印度在软件方面的优势,靠控制系统来对消缺失的垂直尾翼。然而这一想法造就的飞机显然还是存在先天缺陷,因此MCA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共添加了四片尾翼以维持飞机需要达到的性能。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1234705708_93411.jpg
同时,MCA也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一方面,至少MCA不再像以前一样只是简单的想象图或数字模型,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风洞模型。另一方面,从模型上可以看到MCA已经开始了详细设计,例如边条内侧添加了边界层泄气槽、进气口两侧增加了边界层隔道,当然这两个较为传统的设计严重影响了飞机的隐身性。此外两台发动机中间还设计了一个内凹的整流罩包皮,虽然按照经验,这个凹槽将导致飞机阻力增加。也就是说,未来MCA还有一段路要走。
很多报道称MCA酷似美国的F-35,然而其实两者除了同为正常布局四尾翼形式外,基本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撇去进气口设计的不同和发动机数目的区别,MCA与F-35的最大区别就是翼面积较小的双三角翼和非常靠后的梯形水平尾翼。MCA从一开始机翼后掠角就很大而翼面积较小,从说明中可以看到,MCA主要突出的还是隐身突防性能,因此采用了这一设计。只是MCA对机动性方面仍旧有要求,所以外翼段与前一阶段相比后掠角有所减小,因此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双三角翼布局。而更靠后的水平尾翼只是希望获得更大的操纵力臂。
MCA的起飞重量在19~20吨左右,预计研制成本将达到20亿美元,生产周期可能持续15年。首架试验型飞机计划将在2012年进入飞行测试阶段。
不过俄罗斯的Pak-Fa也会成为印度下一代战斗机的备选机型。印度先是在2005年拒绝了俄方联合研制Pak-Fa的建议,但2007年又和俄罗斯商定以俄方的方案为基础开发新一代战斗机。很显然印度不会完全放弃了独立研制第五代战机的想法,就像LCA是对苏-30MKI的补充一样,印度空军可能会选择俄制Pak-Fa和本国产MCA进行高低搭配。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03~1.jpg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04~2.jpg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05~1.jpg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06~1.jpg
http://gallery.top-aviation.net/albums/userpics/10009/07~1.jpg
风洞模型图片来源:www.bharat-rakshak.com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