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灵空山赋》-朱醴

(2025-09-03 20:02:20)

【骈体赋(骈文)】灵空山赋-朱醴(四川·资中)

原创 广牧新文学 广牧新文学
 2025年09月03日 17:28 山西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9TwD6w31QPmdsNflL2n1cSpjV5zW9MMWCC1bmiab2w01A2JPsCRhicITuflreHfvATwH4icW82khydKQB0jWxJS3g/640?wx_fmt=png&watermark=1

这里是神池大地生长出的文学土壤,

夯着明代长城的粗犷肌理,

浸着西海子湿地的诗意水光——

一方让文字生根的净土,正等你落笔成章。

 

这里有比远方更生动的远方:

莜麦浪里藏着农人的诗行,

石窑洞的炊烟挽着辘轳寺的钟声,

每道山梁都在续写未讲完的故事,

每片云影都在酝酿待迸发的情长。

 

《广牧新文学》的灯盏已亮,

若你厌倦了喧嚣里的流浪,

就把疲惫的心灵安放在此吧——

让文字做舟,载你穿过千山万水,

我们在神池的风里,等你归航。

原创·精品


《灵空山赋》

(骈体赋)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gif/MVPvEL7Qg0EM9icgjTn8bplTA1jZzxQYK83fSGfQxWO0CITmtgNrZcfMyYy6vcX4kdW3fGSoU1TlxptxxuEkefw/640?wx_fmt=gif

文/朱醴(四川·资中)

山名九顶,五龙出岫。柏子河源,鸿蒙造就。堪称三晋之美,应叹五岳之秀。崔嵬跌宕,经亿载于时光;皱褶崚嶒,过万年于物候。日月齐光,天地同寿。久望星宫,常观辰宿。蕴玉于野,多藏灵禽;含宝于山,难遇猛兽。天德好生,罕有巡狩。常来仙人,不生盗寇。堪羡山色新,江河旧。来清风之盈怀,藏月色之满袖。诸天临保,神明庇佑。舍身崖边,禅理可透。过仙峦而风轻,经圣寿而雨骤。桥似枯藤,木如灵鹫。山寨独居,仙乐齐奏。爱螺山之峰峦,欣海泉之林岫。拾级中边,巡行左右。山体堆积,层岩叠皱。

常观星拱于北,日出于东。名出化外,文布域中。开青冥于海宇,接紫微于苍穹。林木葱茏,长峰三面接地;云天寥廓,巨松九旗指空。三峰鼎足,四面来风。龙槽紫气,叠翠丹枫。有太宗之敕赐,得物阜之民丰。先师菩萨,太子丰功。于是翔千鸟,鸣百虫。兽迹皆至,禽路尽通。岚光温润,烟雨迷蒙。虎潭映月,夕阳泛红。雾锁千家,烟生万丛。树冠似剑,桥身如虹。多出高士,常遇仙翁。

是以乾坤有道,天地无极。水泛云光,潭照山色。出恢宏之文章,落浩荡之笔墨。广施教化,承德泽于祖先;普作振兴,传楷模于社稷。奇松招手,似曾相识。怒目金刚,邪祟尽克。二将哼哈,四时巡值。十八盘边,清露已得。一炉馨香,暮色渐黑。三王弟兄,姿态严饰。佛法广兴,摩崖遍刻。遂得国祚开,厄运塞。菩萨低眉,罗汉沉默。幢幡似锦,香客如织。金身显明,容貌殊特。锦鲤在池,凌空游弋。玄妙无端,空明有力。虬龙腾爪,鲲鹏奋翼。声传九州,名高一国。

欣看百川流银,万壑深青。云蒸地脉,霞蔚天庭。访诗书于仙道,问吉凶于神灵。大殿巍峨,接钟楼于木阁;小路回环,连野径于山亭。一山夕照,万颗晨星。雨落屋瓦,风疏塔铃。鸟影每望,蝉鸣时听。寄幽梦于南海,托清思于北溟。把瑶池之金盏,开玉台之银瓶。紫壑临户,青山作屏。非尘劳之尊贵,无俗世之显荣。漫求安顺,徐图康宁。林风微暖,泉水清泠。书卷常有,沧海久经。居平明之幽院,步怡然之闲庭。甘隐逸于千载,乐安适于百龄。

(赋依《平水韵》)

注释

灵空山:在沁源,是沁河发源地,名胜古迹众多。

九顶:灵空山,亦名九顶山");">

五龙:灵空山在五龙川。

仙峦:仙桥,峦桥。

圣寿:圣寿寺");">

山寨:唐代太子结庐之所。

巨松九旗:灵空山有油松之王,名为“九杆旗");">”。

奇松招手、金刚、哼哈、一炉香、三王弟兄:皆灵空山奇松。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3qpKe9vfRiby8iaLASbycQicNDcWGQNVqDlEsbrN4a7DLgBgicyuFfN18wncCErXYMYicNXsQDhPjnQtO6TZ1oS5ibmQ/640?wx_fmt=png

编后简评

朱醴的《灵空山赋》是一篇精工雅致的骈体佳作。全文严守“秀色空灵”之韵与《平水韵》规范,对仗工整如“山名九顶,五龙出岫”“雨落屋瓦,风疏塔铃”,声韵和谐;内容上以铺陈之笔,从灵空山的地质古老、山水奇景,到圣寿寺、太子山寨的人文遗迹,再到“九杆旗”“招手松”等具象景致,层层勾勒其“秀”;更于字里行间藏隐逸之怀,“林风微暖,泉水清泠”“甘隐逸于千载”等句,让山的“空灵”与心的闲适相融。全篇景、史、情交织,既见骈赋的形制之美,又显灵空山的独特韵味,读来雅致动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