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赋》
(2025-07-24 13:46:49)竹杖赋
香姐
都人莫道出身寒,雪雨携君作等闲。
扶老心坚踢砂碛,与云同绘夕阳山。
《竹杖赋》
夫竹杖者,天地之灵苗也。其生于幽谷,长于峻岭,沐风霜而愈劲,历寒暑而弥坚。三尺青筠,本为凌云之物;一枝瘦骨,翻成扶老之资。观其节节虚心,根根劲骨,岂非造物之妙手,乾坤之奇珍乎?
昔者子猷爱竹,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东坡食肉,云宁可居无竹。然竹之为用,岂止于观瞻而已哉?当其斫为杖也,则化刚为柔,寓劲于韧。老叟持之,可蹑千山之雪;骚人倚之,能敲万里之云。是故竹杖虽微,其用至广;形质虽陋,其德至隆。
若夫春朝秋夕,携杖徐行。踏苔痕于石径,惊宿鸟于林坰。杖头点处,山花自笑;杖底响时,涧水应声。或憩松阴,看白云之舒卷;或临水畔,听清濑之琮琤。此时此际,杖与我俱忘形骸,混同物我,岂非人生至乐之境耶?
至若风雨如晦,道阻且长。泥泞没踝,荆棘牵裳。赖此一枝,扶颠持危。探深浅于前路,破蒙茸于榛荒。虽百折而不挠,纵九死其犹未悔。竹杖之忠,不亦昭昭乎?昔禹乘橇而行泥,傅说操筑而陟岗。今我持竹杖以涉世,其义一也。
且夫竹杖之用,岂惟助行而已?白发翁媪,倚之如倚子孙;羸弱书生,仗之如仗友朋。可以叩扉而访戴,可以挂钱以沽酒。醉则枕之而卧,醒则拊之而歌。故曰:竹杖非杖,乃性命之侣也。
若乃高人逸士,每托竹杖以寄怀。七贤林下,曾留此物风流;六逸溪边,亦见其踪潇洒。至于摩诘"行到水穷处",东坡"竹杖芒鞋轻胜马",莫不借一枝以写胸臆,托微物而见真情。竹杖之韵,不亦远乎?
今观世之金玉其饰者,往往败絮其中;而竹杖朴陋其外,实冰雪其内。不炫色以媚俗,不争妍于春风。宁折而不屈,可焚而不可毁其节。此其所以为君子之器也。
诗曰:
嶰谷移来碧玉枝,风霜炼就岁寒姿。
莫嫌节上有斑泪,曾是湘妃肠断时。
又云:
一枝扶我万山行,踏破烟霞第几程?
今夜醉眠苔石上,杖头犹带野云轻。
赞曰:维兹竹杖,德备刚柔。扶危济困,伴隐随游。任他金马玉堂客,不及山中一杖悠。
后一篇:辞赋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