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下文艺评论应注重观照现实

(2025-04-28 11:31:29)

当下文艺评论应注重观照现实、洞察时变

来源:中国艺术报 2020-02-06 17:26:35

文艺评论需要理论支撑,但决不能离开现实观照。要使评论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接地气,

就要在观照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对有关作品做出具有时代意蕴的、合乎情理的解读和阐发,在感

通创作者旨趣、作品精神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批评。这是秉持现实主义精神开展文艺

批评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当前的文艺评论有一些不太好的现象,有的是一味拿文艺理论、美学

概念去“框”文艺作品和现象,甚至烟笼雾绕、不知所云;有的满足于文本解读、就事论事;还

有的即便是对专业性很强的文本,也只是做些“共性”评说,所见不过众人之所知。从本质上

说,这都是现实观照不足的产物。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新时代,文艺评论当以何

种视角观照现实,切实履行好职责使命,是不容回避的课题。

  首先,应注重从整体上观照昂扬向上的时代氛围。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精神气质,形成特定

的社会氛围,从而为文艺作品打上深厚的时代印记。这种“时代氛围”是整体的,不是局部的,是

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与每个人气息相通。文艺创作和评论只有充分反映它,才能引起广

大受众的共鸣。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当今中国已形成了特定的时代氛围。概括地说,它表现为

人心思进、奋发向上,表现为主流价值日益彰显、深入人心,表现为人民越来越强的自信。特别是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脱贫攻

坚成效显著;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领域、新业态不断涌现;深化改革深入进行,营商环境、社会

保障持续优化等,无不使人们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期,从而使整个社会表现出刚健有为、乐

观向上的精神气象。这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典期间全国人民的整体状态和精神面貌中可见一

斑。反映在文艺生态上,从主旋律艺术作品创作和接受的现状,清晰可见人们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

比如,电影《战狼2》 《红海行动》 《流浪地球》 《我和我的祖国》 《中国机长》 《烈火英雄》

 ,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大江大河》 《特赦1959》等,都是既叫好又叫座的主旋律艺术佳作。

这里有影视剧本身表达方式和艺术水平的问题,更重要的则是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的变化和精神气质

的提升。天下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有的影视公司十分敏锐,迅速抓住这一变化,

很快崛起,有的则相反。文艺评论工作者更应以高度的自觉性,观照社会发展的全局,把握时代精

神的实质,提高文艺评论的站位,使文艺评论对创作和鉴赏的引领建立在扎实的社会实践基础之上。

  其次,应注重观照社会变革中张力满满的世态人情。文艺是表达情感的,世态人情是它观照的

重要对象。特别是影视、戏剧等综合艺术,更是如此。反映世事变迁带来的矛盾纠葛、心灵震颤,

是艺术创作的永恒主题。往近追溯40年,往远追溯200年,中国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这种变

化渗透到生产方式、社会体系、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方方面面,并且还将以人们预想不到的速度

持续下去。“变”不是径情直遂的,与之相伴的必然是各种矛盾冲突和苦痛折磨,包括观念、利益、

情感等各个方面的冲突。单就观念来说,就有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保守与激进、主流与褊狭

等的冲突。这必然使世态人情表现出更多的多变性、复杂性和矛盾性。比如电视剧《都挺好》 ,不

少观众从剧中看到的仿佛是“都不好”的生存压力和现实问题,作品反映的就是这种充满张力的世

态人情。对此,文艺评论家应该用更饱满的热情、更深邃的思想、更广阔的视野去体察它、观照它,

用更多饱含现实温度的评论把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揭示出来,把推动时代前进的力量和智慧呈现出

来,把蕴含的伟大和崇高展示出来,让英雄们得到颂扬,让进取者获得力量,让失意者得到慰藉,

让彷徨者看到方向,让成功者受到警诫,让失德者受到谴责,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落到实处,发挥

好引领创作、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

  最后,应注重观照纷繁多姿的文化生态。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迅速由农业社会向工业、

信息社会过渡。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社会分工由简单走向复杂,科技创新及应用突飞猛进,

催生很多新兴事物,产生很多新兴领域和业态,推动着相应文化形态的建构。比如,反映生态文化的

电影《狼图腾》 、反映商业文化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 、反映法治文化的电视剧《因法之名》等

,都是新兴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具体到某个行业,也都有独具特色的生动故事,如电影《中国机长

》 、电视剧《在远方》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从横向说,社会阶层、群体构成日益复杂,不同阶层

、不同群体都有着不同的审美理想和趣味。无论是各个领域、行业的文化建设,职业精神、职业道德

建构,还是不同群体各具特色的文化需求,都会对创作和评论的专业性、深入性提出要求。不少创作

者已敏锐地察觉到艺术表达与具体领域(行业)的运行规律深度融合的趋势,自觉朝专业化方向发展

。评论家如何顺应纷繁多姿的当代社会,如何适应文艺创作生态的新变化,是摆在面前十分现实的课

题。没有必要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就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深入解读其思想内涵,即便存在问题也很难

看出来。比如对电视剧《大江大河》的评论,从精神、情感层面解读的多,从商业文化建构、创业智

慧培养方面评论的少,文艺“启迪智慧”的作用发挥就打了折扣。要解决这个问题,文艺评论工作者

就要走“1 +N”的路线。“1”是指观照大势、从总体上把握时代精神,掌握通用的艺术、美学等知

识;“N”是指了解若干专业领域的生态和面貌,并掌握其基本规律和话语体系。

  总之,文艺评论要想适应时代、不辱使命,就应着力增强观照时代、观照现实的自觉性,广泛摄

取信息,感悟精神实质,而不是闷在象牙塔里自说自话;应不断增强宏观思维能力,培养以全局视野

和长远眼光观察、感知事物的能力,培育宏阔的气度和胸襟;应学会站在历史的高度观照现实,努力

把握时代精神更深厚的意蕴,发掘历史进步更深层的动因;应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

入群众,在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中生发力量,为新时代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

编辑)作者:袁正领  来源:中国艺术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丁香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