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我们该如何读《红楼梦》
(2025-03-19 16:04:37)今天的我们该如何读《红楼梦》?(此系部分转载)
傅小平:就我的感觉,要是以现代的眼光看,《红楼梦》更像一部非典型小说。我这么说是因为,我们习见的典型的小说,越来越成为一种单纯的叙述体。但《红楼梦》不只是叙述,它综合了多种文体,尤其是其中包含了很多诗词。我听过一种说法,判定后四十回是不是续作,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标准,就是后四十冋诗词少了,而且诗词水平远不如前八十回。且不说这样的判断有没有道理,很多读者也未必太过介意,他们很可能会跳过诗词不读,部分原因正在于,我们习惯读纯叙述的小说了。但小说之可贵就可贵在它的包罗万象,中国古代作家就善于把主流的经史子集也好,诗词歌赋也好,还有不入流的各式边角料,都转化成小说的素材。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今天该怎样来读、来学习《红楼梦》?
邓晓芒:中国文学的正宗是诗,小说是明清以来才蔚为大观的,但仍然被视为政治伦理和历史的“通俗教科书”(袁行霈),如《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读物。这种情况直到《红楼梦》才发生改变,这部小说成了上流社会贵族子弟们的宠爱,争相传阅。但中国小说仍然要借助于诗词来提高自己的档次,不单是《红楼梦》如此,其他小说无不如此,动不动就是“诗曰”“有诗为证”(《红楼梦》中这种抬头语倒是少见了)。现代青年读多了西方小说以及“五四”以来模仿西方小说而创作出来的大量中国现代小说,大都已经失去了对文学的诗性感觉,特别是对汉语本身的诗性感觉(如音韵格律等),这对于汉语文学的创作和欣赏来说是特别可惜的一件事。
好在还有《红楼梦》在,可以作为现代青年学习几千年积淀下来的汉语诗化功能的最佳教科书。我建议,年轻人如果要读《红楼梦》,就要有目的地先做一点准备,即复习一下中国传统诗词格律的一般规范,感受一下汉语字词的抑扬顿挫和语感,而不要一味地只关注情节和人物命运。否则的话,不如直接去看《红楼梦》的电视连续剧(1987年版的)。所以,忽视《红楼梦》中的诗词,甚至跳过去不读是不对的,这种图轻松的心态只配看电视剧。